古典老师演讲:生涯规划发展史以及未来趋势

生涯规划的发展史

在美国,职业生涯辅导发展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

1910年左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大部分农民被赶到城里工作,福特的汽车制造流水线也开始出现,大量的专业职位空缺,正好无业农民也急需工作,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两者迅速匹配。人们只要通过一些职业测试和培训找到适合自己的萝卜坑,跳进去就行了,这种生涯特质论就是当时的主流。

1950年左右,二战过后,百废俱兴,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渴望稳定与幸福。那个时候相关的专家开始思考人一生要经过哪些阶段,会遇到什么,要做哪些事情,像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叔伯的生涯彩虹图,生涯发展论开始流行起来。

1970年后,进入后工业时代,职业的变化加剧,有些人在一生中可能从事不同的工作,这就要求人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人不再是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学习适应论随之产生。

2000年后,世界进入信息爆炸时代,各个职业的边界开始被打破,职业变化更加剧烈,很多新兴行业我们在几年前听都没有听过、想也没有想过。人们也开始关注意义和价值,这个时候建构论开始兴起。

古典老师演讲:生涯规划发展史以及未来趋势

这些不同的生涯理论在今天均有使用之处,但它们又各有利弊和局限。

特质论:适合用在学生和刚进入3年左右的职场新人。学生由于自身在各个发展方向都拥有无限的可能,但又不能每个方向都探索一遍,所以需要特质论来帮助学生做筛选,选出一些有更高概率做好的方向。

而职场新人在工作了3年左右,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可以借此全面梳理一下自己的特质,重新做自我定位,为未来转型做准备。

发展论:适合生涯角色剧增的25-35岁之间,男性和女性都面临工作发展、家庭和生活等多重角色平衡的问题。

学习适应论:适合渴望一次性找到理想职业的大学生或者职场人,事实上没有哪个职业很符合我们的要求,没有完美职业。但我们又不能因为没有理想职业就不去工作。

很多人希望找到符合自己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事业,但是绝大部分的工作内容一开始都是很基础很枯燥的,我们必须要学会适应这个过程,尽快缩短它,而不是只想越过去不做它,这种想法不太切合实际。而且基础工作其实也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培养工作习惯和意识。

建构论:更适合财务自由的成功人士和懂得创造的00后,因为他们没有什么经济压力、时间资源都很充沛,可以自由大胆地去创造。

古典老师演讲:生涯规划发展史以及未来趋势

未来的职业生涯行业趋势

现在和未来,员工与公司的关系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过去只要我们忠诚于一家公司,愿意一直在一家公司做下去,我们就可以不愁工作,比如我妈妈一生都奉献给一家公司,哪怕她一直处于基层员工的位置。

但是现在和未来,公司存活的时间都很短,我们必须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担忧公司的存活时长会不会影响自己的生存,因为我们去哪里都可以有比较好的工作做。

过去我们靠某一种专业技能就可以解决工作问题。但在现在和未来,我们更需要培养的是可迁移的能力,因为由于互联网的发达,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如以往那样难以获得,这就给职场老鸟敲响警钟了,哪怕你工作很多年,还是极有可能被专业水平相当但“价格”更便宜的职场新人pk掉。

过去,人会将一生都奉献给一个职业领域,从基层走到中层,从中层走到高层,当然也有可能一直停留在基层或者中层不动了。但在现在和未来,人一生可能会换8份工作,这8份工作,可能相关,也有可能毫不相关。

过去,我们可以做同一份工作做到退休,从工作的第一年,就可以预测退休之前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但现在和未来,社会环境变化之大,职业发展路径绝对是难以预测的,最多我们可以知道3年内的方向。

过去我们进入一家公司,公司就要对我们的工作生涯负责。但现在和未来,公司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对我们的工作生涯负责了,他们连自己的“生涯”都不敢打包票呢!所以,能对我们生涯负责的,唯有我们自己。

古典老师演讲:生涯规划发展史以及未来趋势

在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会从“特质论”走向多种理论取向。生涯教育会慢慢向低龄化延展,从大学走向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探索更多可能性,了解自己更喜欢、更擅长什么,从而找到更适合的科目和专业。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咨询呈现周期性的需求,人一生大概需要3-4次的重新定向。又因为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慢慢向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过渡,公司需要想办法留住优秀的员工,为他们提供除了薪水之外的福利,所以未来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也会越来越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