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一個被“詛咒”的稱號

大家好,閒來無事聊聊歷史,今天給大家聊聊武安君這個武能安邦的稱號。

武安君,古代封號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最早出自西周,歷朝歷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號。代表人物有白起、李牧等。最早出自西周,歷朝歷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戰國時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時期分封卿大夫的繼續。戰國時李牧數退攻趙秦軍,趙王謂“李牧為寡人的白起啊”,故趙惠王封李牧為趙武安君。蘇秦為合縱長,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之後出使六國,並佩六國相印,採用合縱策略使山東六國與秦國對峙。

既然是被“詛咒”稱號,那咱們就聊聊這被“詛咒的人”,戰國時期有武安君稱號的人有很多,那咱們就從代表人物說起,代表人物有秦國白起,趙國李牧。

武安君一個被“詛咒”的稱號


咱們就聊聊白起,看看為什麼說他是被詛咒的人,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的一天,咸陽城外,此時的空氣中已頗有些寒意,一位年過花甲的老者手握短劍,站在他身邊的是秦昭王派來的使者,老者手中所握的劍正是這位使者帶來的,這位使者同時帶來了秦昭王的命令--讓眼前的這位老者自裁。老者握著劍忽然抬頭自問: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沉默良久,突然像是記起了什麼似的,說道:”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於是舉劍自刎,此人便是秦國名將,外號“人屠”的武安君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一生戎馬,戰功赫赫,曾有後人根據史書統計,在白起指揮的各個戰鬥中,共計殺死了一百多萬敵軍士兵,殺神之名,當之無愧!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

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然而善始者未必善終,白起功高遭忌,最終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代武安君最終死在了自己手裡。

接著咱們就聊聊另一個武安君李牧。

武安君一個被“詛咒”的稱號

李牧(?-公元前228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邢臺)人,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可以想象一個國家的命運就寄託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是多麼的看不起。

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抗擊匈奴

李牧早年事蹟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逐漸崛起,時常劫掠趙國邊境地區。李牧奉趙王的命令,長期駐守於代郡、雁門郡,以防備匈奴的襲擾。李牧在當地享有軍政特權,可以截留駐防城市的租稅作為軍費。李牧優待兵士,下令每天宰牛犒賞士兵,教授他們騎馬射箭,還命令士兵悉心看守烽火臺,屢次派出間諜偵察敵情。匈奴每次派軍隊襲擾時,李牧下令堅壁清野,收攏軍隊退入營壘固守,膽敢出戰者一律斬首。幾次三番,匈奴的襲擾都無功而返。由於李牧數年不出戰,匈奴認為李牧膽怯,就連趙國的邊防士兵也認為李牧膽小怕事。趙王屢次責備李牧怯戰,李牧充耳不聞,依然如故。趙王發怒,另派將領接替李牧。新將一改李牧堅壁清野的作戰策略,匈奴來襲時主動出擊,結果敗多勝少,損失極大。趙王不得已請李牧官復原職,但李牧稱病不出。趙王無奈,強迫李牧前去赴任,李牧要求趙王不得干涉他的軍事策略,趙王應允。

李牧官復原職後,按照原來的軍事策略,堅守不戰,匈奴一無所獲。經過數年的經營,李牧的邊防軍兵精馬壯,軍隊士氣高漲,士兵寧可不要賞賜也情願與匈奴決一死戰。李牧精選戰車1300輛,戰馬13000匹,勇於衝鋒陷陣的步兵5萬人,善射的弓兵10萬人,準備與匈奴決戰。李牧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先派大批牧民驅趕牲畜放牧。匈奴派小股人馬進行劫掠,李牧佯裝戰敗,故意將幾千人丟棄給匈奴。獲得小勝後的匈奴開始輕敵,單于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廣佈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一舉擊破匈奴10萬騎兵。李牧乘勝攻滅?襤,擊破東胡,降服林胡,匈奴單于落荒而逃。此後十餘年,匈奴再也不敢進犯趙國邊境。

抵禦強秦

前243年,李牧以國相之職,擔任使者出使秦國,兩國訂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的質子。由於廉頗和樂乘的相繼出奔,使趙國缺乏優秀的軍事將領。前243年,趙悼襄王命李牧率軍攻打燕國,奪取了武遂(今河北省武強縣西北)、方城(今河北省固安縣西南)。

秦王政繼位後,秦國加緊了統一六國的步伐。前234年,秦王政派桓?t攻克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省磁縣東南)、武城(今河北省磁縣西南),斬首10萬,殺趙將扈輒。次年,桓?t再次率軍從上黨郡翻越太行山,進攻趙國的赤麗、宜安(今河北省石家莊市宜安鎮)。趙幽繆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率軍反擊,大破秦軍於肥(今河北省晉州市西),桓?t畏罪出奔至燕國,李牧因戰功受封武安君。前232年,秦軍再次兵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路至太原郡,奪取了狼孟(今山西省陽曲縣東北);主力軍至鄴(今河北省磁縣南),向南番吾(今河北省磁縣境內)進攻,再次被李牧擊破。李牧隨後又成功地抵禦了韓國和魏國的進攻。雖然李牧多次取得勝利,但趙國士兵陣亡數十萬,數戰之後,僅剩首都邯鄲自保。

李牧被殺趙國滅亡

前231年,趙國代郡發生大地震,自樂徐(今河北省滿城縣西)以西,北至平陰(今山西省陽原縣西),房屋倒塌大半。次年,趙國再次遭遇饑荒。秦國趁趙國連遭天災之機,大舉進攻。前229年,秦國軍隊數十萬兵分三路,一路由王翦率上地秦軍翻越太行山,攻克井陘關,圍攻趙國中部;一路由楊端和率領河內秦軍北上,經臨漳(今河北省臨漳縣)、鄴,進圍趙國首都邯鄲,羌?也率軍進攻邯鄲周圍地區;一路由李信率領,經太原郡、雲中郡,進攻趙國的代郡。趙幽繆王派李牧為主將,司馬尚為副將,率軍禦敵。在關係到趙國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卻發生了李牧被殺的事件。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李牧死後僅三個月,王翦率軍攻破趙國首都邯鄲,趙蔥被殺,趙幽繆王及顏聚被俘。趙公子嘉率領宗族百人逃奔代郡,自立為代王。前222年,秦將王賁趁滅燕國之勢轉而攻代郡,俘虜代王嘉,趙國徹底滅亡。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李牧都屬於常勝將軍,一生無一次敗績,可惜李牧所處的環境要比白起惡劣的多,即使這樣李牧仍能捍衛趙國江山,可見其軍事才能,難怪能稱得上戰國四大名將?天時地利人和基本都沒占上,只能說是天命難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