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目的是”匡扶汉室”吗?为什么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大马哈鱼12


诸葛亮北伐中原有几个目的,“匡扶汉室”只是其中之一,而以当时蜀汉和曹魏的势力对比来看,蜀汉能够灭掉魏国的希望很小,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首先“匡扶汉室”是刘备的政治口号,做为刘备钦点的托孤大臣,诸葛亮也必须要打好“匡扶汉室”这张牌,而最好的口号莫过于行动,所以北伐中原在蜀汉就是一种政治正确,与后来北宋的“收复燕云”差不多。

其次以当时蜀汉的先军政策来说,对外战争可以适当的转移国内矛盾,因为当时蜀汉大约有10%以上的男丁都用来打仗来了,势必会消耗大量的给养,而如果打了胜仗自然会为国内带来战利品,即使是战败了也会消耗掉大量的人口减轻给养消耗,所以说“慈不掌兵”。

然后是蜀汉一定要把魏国拖进战争泥潭,因为当时魏国的人口和国力等综合实力在蜀、吴两国之上,如果大家都埋头发展的话,那么用不了十年魏国就会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碾压蜀汉和孙吴,所以蜀汉自己没时间发展也要拉着魏国一起掉泥坑,最不济也要给魏国的生产下点绊子,反正不能让魏国舒舒服服的发展经济民生。

而魏国自司马懿上位之后,看出了诸葛亮的用心后避而不战,所以诸葛亮空有兵力施展不开,最后在五丈原郁郁而终,实现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治承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