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主見,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試試這幾招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很多父母看不得孩子吃苦,一切事情都安排好,認為這樣做就是為孩子好,殊不知這樣的“以愛之名“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傷害。

姑姑家條件很好,她一直全職在家,操持侄子的生活起居、輔導學習,只為了讓侄子能順利地考上理想大學,因此侄子十八歲的人了連蘋果都不會削,最終侄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姑姑很高興,逢人就誇,還說自己辛苦這些年終究是值得,誰知道,第一學期剛結束,姑姑就收到學校寄過來的警告信,侄子幾乎門門掛科,曠課次數更是驚人。

孩子沒主見,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試試這幾招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侄子從小在姑姑包辦一切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學習有人監督,生活有人料理,導致他完全沒有獨立意識和能力,一旦離開了封閉的小環境,他立刻就變成了一個“廢人”。家長的不放手,嚴重影響了孩子獨立能力的發展。

父母捨不得“放手”,阻礙孩子獨立能力的發展

1、阻礙自主意識的形成

父母不放手,事事操辦,嚴重影響了孩子自主意識的發展,不利於孩子養成凡事自己思考和探索的習慣。

2、阻礙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

一些父母認為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始終只有一件—學習,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於是全部幫孩子完成,造成孩子完全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沒主見,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試試這幾招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3、阻礙孩子的行動力

父母處處不放手,會導致孩子的依賴思想越來越嚴重,比如本來孩子應該在上學前把書包收拾好,但是孩子認為自己不行動,家長自然會幫忙完成,便不會主動收拾,時間一長,孩子養成習慣,更加沒有行動力。

的確,家長都想保護孩子,然而這種過度的保護對孩子來說其實就是傷害,讓他們喪失了獨立能力,會讓孩子在未來嚐到諸多苦頭。

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1、啃老

在網上看到過一則新聞,一位名校畢業的海歸,回國後不願意自己找工作,天天待在家裡打遊戲,啃老的生活一過就是十幾年,海歸的母親年紀越來越大,自己的健康狀況也一日不如一日,平日裡全靠微薄的退休金養活,還要照顧一個高學歷的大男人。

之所以變成這樣,海歸的母親無奈的說,都是自己造成的,從小到大,將孩子的事情全部包辦,讓孩子完全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沒主見,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試試這幾招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2、遇事沒主見

當家長事無鉅細全方位包辦孩子的一切時,孩子會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等他們步入社會後,會面對紛繁複雜的職場環境和人際關係,那時他們不會分辨,看不清形勢,只能人云亦云,嚴重阻礙自己的職業發展。

3、拖延症嚴重

家長把事情事情都做完了,孩子會形成嚴重的依賴思想,日復一日變成根深蒂固的行為習慣,沒有主動安排和規劃事情的意識和能力,能拖則拖,拖不過去就直接撂挑子。這樣的壞習慣伴隨孩子長大,負面影響的危害性也會越來越嚴重。

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長大後無法在社會立足並舉步維艱。心理學家湯普森曾說過,“如果童年要有一個終點,那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讓他們能夠離開家長的懷抱後,自主追求更多的冒險和挑戰,這是家長的職責和義務。”

孩子沒主見,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試試這幾招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1、讓孩子做一些小事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長可以先從幫助孩子提高生活技能開始,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從身邊的小事開始,逐步增加難度,比如讓孩子從自己刷牙、洗臉開始,然後再學習自己洗澡和洗頭,隨後再培養孩子自己穿衣服、扣紐扣、繫鞋帶等。從洗自己的內衣和襪子開始到學會用洗衣機洗衣服和晾曬衣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放手讓孩子做某件事之前,應詳細告訴他們每一個步驟和注意事項,示範如何做。孩子剛開始學習時,可能會做得很糟糕,家長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讓他們參與其中一個環節或是適當降低難度。同時家長在耐心指導時,要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讓孩子更有信心和熱情。

孩子沒主見,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試試這幾招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2、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孩子自主獨立意識的敏感期是三歲左右,在這個階段孩子出現自我意識和強調個體的行為,比如孩子開始用第一人稱“我”,“我要......,我想......等等。家長要把握好這個契機,及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家長不要隨意拒接孩子,當孩子對自己穿衣、吃飯等事情表現出興趣時,不要打斷他們,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嘗試,不要隨口否定孩子的努力,也不要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上前幫助他們。例如不要因為看到孩子把飯菜吃得到處都是就直接給孩子餵飯,可以提前給孩子帶好圍兜,飯菜打倒,重新再盛就好,給予孩子試錯的機會。

3、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年齡小,由於身體機能和心理發育都不成熟,雖然積極嘗試獨立做事情,但時常會出現一團糟的混亂場面,這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步驟。

孩子沒主見,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試試這幾招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家長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意願,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當他們想自己疊被子、掃地、洗臉和給父母幫忙的時候,放手讓孩子嘗試,獨立能力其實也是一種實踐能力,只有在不斷地嘗試中,在錯誤中觀察和思考,反覆練習才能得到不斷增強和提高。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家長也應加快放手的程度。千萬不要以愛之名包辦孩子的事情,可以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給予引導和建議,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想和能力為目的。家長如果真的愛孩子,那一定要學會放手。

把握孩子人格培養關鍵期

孩子的品格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著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孩子是否寬容和慷慨?是否學會理解和同情?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都會在家庭、學校和周圍環境中慢慢形成。好品格決定好未來,高情商更勝高智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是在於父母如何引導!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多數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很多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

父母再忙我們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3-6歲的孩子很有幫助。

孩子沒主見,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試試這幾招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孩子沒主見,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試試這幾招讓孩子變得更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