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寧都:“五黃一白”產業惠及千家萬戶

寧都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羅霄山特困片區縣、原中央蘇區核心縣,版圖面積4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萬畝,林地面積449萬畝,水域面積23萬畝,典型的“

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為產業扶貧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近年來,全縣按照產業扶貧“五個一”扶持模式要求,通過“一領辦三參與”,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長短結合的原則,著力推進“五黃一白”(黃椒黃雞黃橙黃茶黃酒乳業)特色產業,累計帶動1.8萬戶貧困戶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江西寧都:“五黃一白”產業惠及千家萬戶


  

經驗做法
  創新實施“七統一分”,蔬菜產業迅猛發展。寧都縣堅持貫徹落實贛州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決策部署,舉全縣之力發展設施蔬菜。該縣從引進優質辣椒品種入手,主打“寧都辣椒”品牌(正在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註冊商標)。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參與務工、返租倒包等多種方式提高產業參與度,實現利益聯結深度融合。因為“寧都黃椒”口感好、品相好,質好價廉,迅速佔領廣東、福建、湖南、上海、浙江、寧夏、四川、湖北、安徽、贛州及周邊地區市場,銷量和口碑俱佳,形成了半徑1000公里左右的重點銷售區域。
  以“寧都黃椒”為代表的設施蔬菜,通過實施“七統一分”(即統一基地規劃、統一建設大棚、統一設施配套、統一政策扶持、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市場銷售,分戶經營管理)發展模式,在“搭建平臺、完善體系、品牌拓展”上持續發力,建立產前選好人、挑好地、搭好棚,產中定好種、控好病、種好菜,產後打好牌、牽好線、賣好菜的產前產中產後“三個三、九個好”服務體系,堅持全產業鏈、全流程參與、指導、監管,推進蔬菜產業快速、高質、高效發展。截止2019年,全縣設施蔬菜覆蓋24個鄉鎮,建有基地83個、面積2萬畝;種植戶2000餘戶,其中貧困戶320戶;帶動務工就業10000人,其中貧困人口2000餘人。

江西寧都:“五黃一白”產業惠及千家萬戶


  圍繞將寧都打造成贛東南蔬菜集散地和贛南蔬菜產業發展主產區,著力打造“一帶一園一區”,即省道448蔬菜產業帶、青塘富硒蔬菜產業園、北部鄉鎮反季節蔬菜示範區。在山東壽光蔬菜技術人員的悉心指導下,一批大棚蔬菜種植“土專家”紛紛湧現,一批當地菜農因為種植大棚蔬菜鼓起了“錢袋子”,一群穩定的蔬菜種植隊伍正在成長,在當地發揮了很好的示範帶頭作用。目前有6個規模大、效益好的合作社(公司),成為帶動當地及周邊農戶就近就業、增收脫貧的強大引擎,全縣上下你追我趕,競相強產業、促脫貧、謀發展蔚然成風。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黃雞產業蓬勃發展。“寧都黃雞”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是國家原產地保護標誌。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養殖戶”“公司+合作社+基地+養殖戶”“飼料經銷戶+農戶”等方式,公司(合作社)、飼料經銷戶與貧困戶簽訂合同或協議。通過統一提供雞苗、統一提供飼料、統一提供藥品、統一提供技術支持、統一提供收購訂單,由貧困戶“分戶養殖”,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貧益貧效果較為明顯。截止2019年底,寧都黃雞養殖規模達9000萬羽,聯結帶動貧困戶5680戶,戶均年增收約1.2萬元。現有黃雞生產經營企業21家,其中1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有黃雞專業合作社54家,其中1家是部級示範專業合作社,3家是省級示範專業合作社。全縣22個鄉鎮(除禁養區東韶、肖田鄉)聯結規模(3000羽以上)養殖戶3160戶,其中萬羽規模以上的養殖專業戶1506戶,其中貧困戶376戶,參與產業、帶動就業2萬餘人,輻射帶動贛州市石城縣、于都縣、瑞金市、撫州市廣昌縣、吉安市等周邊縣市農戶養殖。

江西寧都:“五黃一白”產業惠及千家萬戶


  實施千家萬戶模式,臍橙產業快速發展。2002年,出臺《關於加快臍橙產業發展的決定》,制定資金補助等鼓勵措施,通過幹部引領、能人帶動、部門聯動、市場推動,臍橙產業發展迅速。由於價格連年攀升,臍橙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業“當家樹”、農村“致富樹”、農民“搖錢樹”,千家萬戶從中受益。截止2019年底,全縣種植臍橙21萬畝,總產量15.41萬噸,產值近10億元;種植戶7128戶,其中貧困戶直接種植臍橙1149戶2.1萬畝,戶均年增收約1萬元以上;帶動務工就業2.8萬人,其中貧困戶3736人。種植規模超過1萬畝的鄉鎮有7個,連片種植規模在3000畝以上的基地有9個。同時,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原則,一手抓開發,一手抓生態,按照“山頂戴帽、山腰種果、山腳穿裙”的生態開發模式,應用“樹項燈、樹上板、樹腳蟎、樹底管”生態栽培集成新技術,運用“有機肥改良土壤、假植大苗上山、以產定量施肥、水肥一體化、簡約整形修剪、病蟲害綜合防控”等新觀念進行經營管理,完善病蟲防控體系,監測防控柑橘木蝨的發生變化,柑橘黃龍病的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注重上下“產業鏈”,形成了集生產、保鮮、加工、倉儲、銷售於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江西寧都:“五黃一白”產業惠及千家萬戶


  突出地域特色,黃茶、黃酒產業穩步發展。黃茶產業,全縣茶葉品種均為無性系良種茶苗,有外地引進的黃金茶、中茶108、浙農113、浙農117、迎霜等,有本地獲得國家級名茶稱號的小布巖茶、大沽白毫、武華雲霧、韶琳毛峰、小布茗茶等。截止到2019年底,全縣種植規模達3.7萬畝,聯結帶動貧困戶533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0.3萬元。黃酒產業,寧都黃酒俗名“關生酒”“三甲酒”,因其發源於三道村,選用了優質糯米、天然山泉水和“寧氏酒餅”三種關鍵作料,色、香、味“三絕”,借喻古代科考“三甲”之命名為“三甲酒”,主要產於固村鎮。2019年,該鎮共有釀造“三甲酒”的現代化生產工廠(公司)2家,作坊(門店)87個,自產自銷農戶2700多戶,全年出產固村“三甲酒”4500多噸,年產值超5000多萬元,帶動貧困戶創業145戶432人,就業193戶765人,貧困戶230戶904人實現脫貧致富。


  實施“三產”融合,新興乳業加快發展。2017年,全縣引進集奶牛養殖、現代農業種植和觀光旅遊為一體的蒙山乳業(江西牧場)項目,項目總投資6億元,目前已投入4億元。在寧都縣石上鎮城頭村建設中心養殖區400畝,種植、養殖及旅遊面積5000畝。目前已完成蒙山牧場一期工程,建成存欄進口奶牛2000頭的牛舍,建成佔地1.46萬平方米的乾草棚、分類精料庫等附屬建築。同時配套建成牛床、牧場防疫、汙水處理系統、道路、管網等項目,生產、運輸、水電等設施完善,現存欄奶牛約1000頭,日產奶量18噸。旅遊參觀大廳、牧場廣場己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加速推進。牧場徵租城頭村267戶950名農戶5400畝土地,戶均年增收0.8萬元;帶動32戶農戶就近就業(其中貧困戶8戶),戶均年增收1.1萬元;該牧場還投入13萬元為周邊群眾200餘戶接通了自來水,發揮了社會扶貧效應。

凸顯帶貧益貧,促進產業多元發展。油茶產業,全縣油茶產業種植規模18萬畝,年產茶油100萬公斤,產值8000多萬元,聯結帶動貧困戶2178戶,戶均年增收1650元。全縣1700畝以上的油茶基地4個,100-300畝的大戶有近百戶。白蓮產業,種植規模達8萬畝,主要分佈在石上、會同、湛田、田埠、固村等鄉鎮,聯結帶動貧困戶6844戶,戶均年增收0.7萬元。該產業具有見效快、週期短、效益好的特點,能夠帶動貧困戶快速增收。菸葉產業,種植規模達0.8萬畝,主要分佈在長勝、黃陂、固村等13個鄉鎮82個村,聯結帶動貧困戶549戶,戶均年增收0.6萬元。每個菸葉發展村平均可得到獎勵3.8萬元,較好地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作者簡介:黃小林,寧都縣精準扶貧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