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有哪些与主流观点不同的见解?

用户3708573184


所谓“仪式感”,就是代表我是认真的对待当下的事情。

很多不懂心理学的幼师甚至觉得《心本课程》的环节像舞台剧,没有必要那么高标准对待常规的课程!这些年一直在引领幼师们改变对课程的态度。反对“幼儿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的少数不懂心理学的人士做的权威定义。希望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认真的对待“上课”这件事情!杜威说过:“上课源于生活,但应该高于生活,如果只会和孩子生活,那是家长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这不该是专业幼师的水平!”

只有比平时生活更认真和有仪式感,这样才能集中团体动力来集中影响全部孩子的进步。那些说生活就代表课程的人,我猜测也很容易把生活变得很随意!

中国幼教界有一些听起来很美的理念其实缺乏教育心理学的支撑!



津心教育颖子老师


教育孩子,在某些方面我跟主流观点有不同见解。有一个例子。

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时,主流观点认为,什么时候都不能还手,只能向老师反映,让老师处理。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孩子在学校(小学)被打了,告诉老师没处理,告诉校长,还是没下文,可能是没有伤筋动骨吧。情况延续了还几天,不知道怎么办,很无奈。后来他是这样处理的。“你打得过他吗?”,“打得过”,“下次他打你,你就打回去,打完就跑,别纠缠,记得别打伤人。”结果孩子照做了。

结果可以预料到,老师找了家长谈话,说是他叫孩子打人的,这样不好。家长就说了,“孩子多次被打,多次反应了没有处理,如果孩子还不反抗,以后会变得懦弱怕事,不分是非,这样好吗?”老师无语。

我认为,遵守纪律是必须的,这样教孩子也显得有点粗糙,但也是无奈之举,只要不伤到人,适当的反抗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维持了自尊,另一方面可以让学校重视这种现象,及时处理不和谐事情,保证校园安全。


学渣的春天


一句话,言传身教,不要你逼着小孩去学校,然后你自己拿着手机在一边玩游戏!大人也要端正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