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來源 | 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ID:meilinvjiaoshou)

推薦丨小多少年時(ID: xiaoduoui)

小多少年時推薦語


寫作能力對於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下文中,通過這位女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相信您會有撥開雲霧之感。


同時,文中也提到“有了大量閱讀做基礎才會有寫作”這一理念,而這裡講的閱讀一定包括那些真正有深度、有廣度的讀本,譬如,《少年時》。


在這裡我們也要呼籲大家多閱讀、多思考、多寫作,這絕不是一句空話,它真的能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本來不想說這個話題了,但在實踐中出現了一個現象,逼得我還得把這個問題嘮一嘮,哎,早晨剛在朋友圈說不寫貼了,結果還沒到12個小時就破功了。

閒話少敘,要討論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學習不是“純知識類”的學習?提問者是一名高二的小朋友。

現實中出現的現象是一篇帖子《中大中文系不上課:在家上課,不如讀書寫作》在現在全民直播的場景下引發了眾人的關注,被認為是一股清流。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到底怎樣學才是一種高質量的學?才是脫離了純知識記憶類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

先說幾個生活上的小事,一件是之前我在帖子裡提過《用人單位讓我推薦畢業生,就仨條件》:很多律所要畢業生,他們表面上要名校,其實內裡隱含著一個訴求就是,這些畢業生的寫作能力要稍微好一點。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還有一個例子是前幾年比較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一個角色——劉新建,劇中介紹他為什麼被趙立春看上的時候有一段話:劉新建原來在軍隊,因為“文筆好”被趙立春看上,於是調到身邊做秘書。

還有一件小事,一個朋友在基層公安部門工作被借調到了省廳,時間到了省廳不放人,原單位還著急要人。

我笑著問他,你怎麼這麼招人稀罕,大家都不捨得放你走。朋友笑一笑說,跟我沒關係,只是現在哪裡都缺能寫的人,我恰好能寫各種公文而已。

這倒是真的,我也是因為能寫,才在網絡上混到中V的,而且身在教育圈,我特別知道能寫意味著什麼,寫作意味著——高級層次的思維

只要學生的寫作能力好,這肯定是衡量學生素質的硬指標。很可惜現在普遍不重視寫作,學生寫作能力普遍一般,這也是社會對能寫作的人求賢若渴,供不應求的一個原因之一。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還得藉助兩張圖,教育學的兩張圖: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這張圖左側是教育學家布魯姆的認知金字塔,右側是我多年教學的經驗總結。

布魯姆把人類學習分成六個層次,最低的兩個級別是“記憶”和“理解”,這兩個行為的對象是知識,高一級別的是“應用”,說白了就是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再高一級別“分析和評價”涉及批判性思維,最高一級別“創造”涉及創新性思維(這個東西中國社會最缺,無論自然科學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還是社會科學領域的制度創新都與這個創新性思維有關)。

好了,我們平時上課,尤其是上大課,講授類別的課,學生就是出個耳朵聽,老師在講臺上講,這種主要輸出的是“知識”。

期末考試那一張卷子主要是考察的記憶和理解——也就是特別低的兩個層次。

現在有些學校開設了一些實踐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金字塔的第三層。

但是普遍沒有形成科學的課程體系,比如法學院開的模擬法庭就是這類,效果一般。剩下的分析、評價、創新能力沒有系統的培養方式。

那麼什麼能鍛鍊人的分析、評價和創新能力?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我個人認為寫作是非常好的鍛鍊這幾方面能力的訓練。

為什麼這麼說?

先說感受,我的學生,或者一般的學生最頭疼的東西是什麼?不是上課,也不是考試,這些東西背一下就能解決。

最頭疼的就是寫畢業論文和學年論文,因為這個東西是真寫不出來。

為什麼?

因為論文考察三樣東西:理論基礎、邏輯思維、語言表達。

理論基礎就是你學到的知識,碎片化的還不行。

邏輯思維就是你有分析問題的能力,你光有知識,但是你沒辦法用你的知識分析問題、評價給出意見不行,私以為這裡面還涉及評價和分析能力。

最主要的是論文要求創新性,你必須要解決一個新問題,或者用新方法解決,或者思維路徑不一樣。

這就逼著人思考,要求有創新能力,只有通過思考,金字塔最頂層的創造能力是不是才能出來。

還有就是語言表達,語言表達最難而且最容易被大家忽視。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作為中國人,誰懷疑過自己會說話?

不,你那種只算是生活中的嘮嗑,真正寫在紙面上的正式書面語言和站在臺上的口頭語言你是不會的,不信你看看為什麼人們寫東西那麼難?為什麼人們一站在臺上講話會手心出汗,因為難,因為你駕馭不了。

這個事情很複雜,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明白的,這也是我為什麼總分享一些寫作上技能訓練、思維訓練的原因。

作為一個教育體制內的人,深入觀察過自己和千千萬萬的學生,觀察中國教育問題和社會需求對教育的反饋,我很負責的告訴大家,衡量一個人綜合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寫作能力。

你只要會寫(得是寫得好的那種,不是文理不通的那種糊弄事的,突然想到最近各路官媒被批,原因也是寫作能力不好),就說明你有知識底蘊,有系統的知識體系。

同時你還有邏輯思維,你能整合自己的思想;同時你還有表達能力,能用順暢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想,讓別人能看明白。

我們甚至都不奢求優美的文字,就順暢乾淨就行,這是多少大公司夢寐以求的人。很多學生向我哭訴現在工作不好找云云,我只是很遺憾,不是你的工作不好找,是你想要的工作不需要你這樣的人。

本來想直接上另外一張圖,在這裡還得絮叨兩句。

你觀察小學生,哪項學習讓家長最鬧心?恐怕是作文,因為作文這個東西作文班是能教給你一些技巧,但是作文是最難提高的,因為它需要你大量的閱讀。

有了大量閱讀做基礎(我們把這個環節叫做輸入)才會有寫作(我們把這個環節叫做輸出)。

這就是為什麼老師喊破喉嚨一直在強調閱讀重要性的原因。

可惜現在的社會和教育太浮躁,有的家長又不太明白,孩子的大閱讀,閱讀量始終是不夠的。這對以後的成長而言是非常吃虧的。

這也是為什麼大學讀學位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伴隨著論文答辯,論文寫作太重要了。

但是現在這項工作做的不好,以至於很多人要取消這個環節,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否則一項訓練高級思維的教學活動就沒了。

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要做好這項教學的研究和設計工作。

好了上第二張圖,這張圖有人叫做學習金字塔,教育業內也稱之為留存度圖。

什麼意思?就是各種學習方式之下學習內容能夠在學生大腦裡留存多少。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雖然這個圖很簡單,但是我還是解釋一下,聽講,也就是平時上大課,學生坐著聽,也包括現在上網課,只要是學生坐在那是被動的聽,老師甭管你是說、還是演示圖片,學生沒有參與都是被動學習。

這種被動學習的學習留存度只有5%-30%。

很驚訝是不是?孩子在學校呆了一天,你以為收穫滿滿,孩子書包越來越重,你覺得他裝的都是知識?呵呵其實不然,這種被動學習的效果就是一般。

所以現在要積極倡導主動學習,我們繼續看這張圖表的下半部分。

如果讓孩子參與討論,親手實踐——自己做什麼東西或者解決什麼問題,這時候學習內容的留存度就會到50%——75%,很有意思是吧。

因為孩子主動學習,參與進來了。

那麼什麼方式是留存度最高的方式?——講授給他人,也就是能像老師一樣把這個事講給別人,這時候標誌著孩子肯定是會了,並且掌握度在90%以上。

就這麼神奇!

好了,那麼這個講授給別人跟寫作有什麼關係?

關係特別大,寫作是一種表達,講授給別人也是一種表達;寫作是一種輸出,表達也是一種輸出;寫作是一種書面輸出;講授是一種口頭輸出。

這兩者調動的本質上都是人的大腦中的三項具體能力:理論基礎、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本質上兩者是一樣的。

而且你就這樣想,表達得有底稿吧,底稿寫出來就是寫作。

一般表達好的人會有很強大的寫作能力支撐,就是這樣。相信我,我當了16年的大學老師,寫作只會比講授更難,更訓練人,不會比這個更簡單。

所以通過以上兩張圖,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看書、寫作和思考。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但是這種學習方式也有問題,什麼問題?

對教學者課程設計能力要求特別高,因為寫作是一個非常複雜,涉及環節特別多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是不具備指導能力的。

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訴孩子,自己看書,有想法寫出來,90%以上學生都寫不出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全國幾乎所有的導師都在跟自己的研究生強調看書看書看書,但是博士正常畢業率還是隻有30%。

因為脫離了正規的、系統的指導,學生完全靠自己的情況下,只有30%的學生,特別優秀的學生能自己走出來。

剩下30%的中等學生會延期畢業,剩下30%的排在最後的學生會畢不了業。

這非常符合教育的三三三原則,就是不論你在哪個教育環節,三分之一優等生,三分之一中等生,三分之一排在後面的學生。

在幼兒園如此,在小學如此,即便是小學的前三分之一上了重點中學,在這個重點中學中還是會再分出三分之一的優等生,就是這麼殘酷,教育就通過這種一遍一遍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篩選出最優秀的學生。

我想說的是,寫作這門課雖然好,但是需要非常細緻、科學和符合教育學的課程設計,否則只是告訴學生看書,沒有效果。

因為靠學生自己很難hold這麼大的學習內容,學習跨度和整體學習要求。

這就好比你每天跟孩子都強調要好好學習,結果你發現他成績並不理想,於是你就大怒,老子都跟你說了要好好學習,你怎麼還學不好?

呵呵,從教育學的角度,無論是讓學生看書,還是告訴小學生好好學習都只是大的宏觀道理,你還需要細緻的方法論作指導才能夠幫助大學生寫出好文章,幫助小學生怎樣學會習,整天在那裡喊口號是沒有意義也沒有用的。

綜上,由於寫得太多太長,我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寫作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它能訓練多種思維而且是高級思維(分析、評價和創造)。

學習的方式也很多,掌握度或者叫留存度最好的學習方式是講授給他人,我再加上一句,

比講授給他人更好的方式是寫作。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但是寫作同時又非常考驗教育者的教學設計能力,所以我雖然認為山大中文系的在家看書寫作是很好的學習模式,但是我還得看到具體的教學設計才能判斷出實踐效果會是怎樣。

因為寫作實在是太難了,沒有過程控制是保證不了效果的,這種授課方式很容易偷懶,如果過程沒有管理的話。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大學現在的畢業論文是個重災區,跟中國整體的畢業論文教學設計有很大的關係。

嚴格意義上說就沒有教學設計,只有教學考核。也就是我常說的,在學生寫作這方面,我們大學其實是隻考核不教的。

其實,我內心還有很多話要說,教育真的是非常重要的,關乎個人發展,關乎國家命運。正是因為看到了教育的諸多問題,又看到了教育對於國家和個人的重要,所以每天在這裡大聲疾呼,希望有人能聽見……

喜歡,就請您關注、轉發、評論~小編給各位讀者比心啦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這位女教授從《人民的名義》中,看到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