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只能通過“棍棒”才能成才嗎?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裡有段對白:

瑪蒂爾達問:生活是否永遠艱辛?還是僅僅童年才如此?

里昂回答:總是如此。

孩子真的只能通過“棍棒”才能成才嗎?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幸福的童年會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


那麼在“易燃易爆”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後來變得怎樣呢?來看看網友們的回覆。

“害怕犯錯,害怕冒犯,害怕衝突,害怕被責怪,所以唯唯諾諾,畏手畏腳”

“變得很易怒、很愛哭、很恐懼做錯事,為小事擔驚受怕卻無法改變”

“真的不想做調和了,想趕快離開這個家”

“我經常會因為房間裡只有自己一個人而哭泣,覺得自己很孤獨,因為一個人會想很多的事情,就會想到在放假時大家都出去玩而我只有一個人,我害怕一個人出去而只能一個人出去,因為沒有可以談心的朋友,所以只能一個人自卑抑鬱,很怕把自己的負能量傳播給別人,給別人的心理造成負擔,這麼想著就會委屈到哭”

孩子真的只能通過“棍棒”才能成才嗎?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老一輩的人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相信小時候的藤條、衣架、拖鞋還讓各位爸爸媽媽們記憶猶新。


那麼,除了打罵孩子,還有什麼其他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真的只能通過“棍棒”才能成才嗎?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1、當孩子發脾氣耍賴時,若是用打罵去阻止他的,往往會令他情緒更加激動。這是我們應該冷靜對待,不要急於去說服他,讓他一個人在屋子呆一會,沒有多久,他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再和他講道理,他就會接受。

孩子真的只能通過“棍棒”才能成才嗎?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2、有時候孩子做事解決的方法不正確,大人就會阻止,從而令到孩子鬧脾氣。其實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沒試過是不會知道自己的方法不行的。所以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適當體驗,他嘗試過,碰壁了,再給他講道理,他會更明白更樂意接受。

孩子真的只能通過“棍棒”才能成才嗎?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3、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事。如果家長只懂得指責孩子,會令他反抗性更強,更加不會聽話。所以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指責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詢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並幫他分析這樣做的後果,使他認識到嚴重性,學會以後如何解決此類的問題,調控自己的情緒。

晚清重臣曾國藩主張“家和萬事興”。他在《曾國藩家書》中曾寫道:家庭不可說利害話。就是告誡弟弟們治家時要堅持一條重要原則——不能說利害的話,以免給家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心靈傷害。曾國藩的家教對兄弟及子女都有著深遠的積極影響,為曾氏家族帶來了經久不衰的精神寶藏,而這也是曾氏綿延數十代人才輩出、家族興旺的重要原因。

孩子真的只能通過“棍棒”才能成才嗎?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那在一例例真實的案例前,我們作為家長,到底如何控制自己行為,正確地教兒育女,給孩子們一個溫暖美好的童年呢?

《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就為大家詳細地講解了,父母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並輕鬆愉快地教育孩子。

《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是一本幫助家長樹立正確家庭教育觀念,掌握有效家庭教育技巧的實用教育類書。書中以具體案例結合實際技巧,從性格,品質,習慣,學習等方面提出瞭如何幫助少年兒童成長的方法。

孩子真的只能通過“棍棒”才能成才嗎?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本書一共有12章,分別從理解、關心、好好說話、賞識與批評、衝突、培養品質、心理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在講解每一個觀點時都配有相關案例更利於理解。在教育子女過程中要先解決父母方面的問題。尊重孩子,要精心愛護和培養少年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對於孩子來說,媽媽對他進行理智的、沒有吼叫的教育,他是很容易接受的,也會認真改正自己的過失。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一起來讀《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給我們的孩子留下一個溫暖而幸福的童年吧!

孩子真的只能通過“棍棒”才能成才嗎?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