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徐翔团队的日子:“马革裹尸”的黄金风暴(七)

七、交易思维之:交易框架

虽然已经收集好了做空黄金的DNA,但那只是完成了交易的第一步而已,接下来就要选用合适的交易框架来实践做空计划。

DNA和交易框架的关系,好比细胞里面除了DNA以外其他所有的细胞组织。也就是说DNA不能离开细胞单独存在。

包括病毒都是有简单的组织结构的,细胞少了DNA当然也不能存活。

如果换一个比喻,这个投资逻辑相当于发动机。单有了发动机还不行,还必须有一个车架,有座椅有轮胎有大灯有玻璃等等所有零配件全部组装在一起,才是一台完整的车子,才能开出门。

稍微懂车一点的人都知道,一台高功率发动机要配上很多优秀的零配件,车子跑起来才有乐趣。如果你把丰田凯美瑞2.0升发动机装入兰博基尼的引擎盖下面,那开起来会不会跟拖拉机一样笑掉大牙。

相反如果你把法拉利3.9t发动机塞进卡罗拉的车身里面,先不说能不能塞得下,就算塞得下,你确定卡罗拉的刹车减震轮胎还有车身刚性能支撑这台发动机吗?

以上的比喻不过是想告诉大家,什么样的DNA必须有什么样的交易框架来匹配。

否则一旦失去交易框架,再好的DNA都赚不到钱。

这就是研究员的最大软肋所在:他们以为只要有DNA就是钱,其实大错特错。

那是小毛孩没上过战场,没见过尸横遍野、血流漂杵的惨状,不知道生死苦难的痛楚。

换句话讲,好的交易框架是保证投资者在市场生存的第一大要素,是房屋的龙骨,是人体的骨骼。

DNA作为血肉作为砖瓦附加在交易框架之上,才能为使用者带来真正装入口袋的实际收益,才不会来回坐过山车来回打脸,搞得刚刚赚一小点又割肉一大块,经常手足无措,懊悔不已。

如果把DNA比成赚钱、博取收益,也就是战场上的进攻行为,那么交易框架就是你保证生存、尽量减少亏损的防守动作。

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这是实现战略胜利的基本前提。

而在描述我的交易框架之前,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的交易框架和思维模型可以装得下多少流动性?

也许我提的这个问题很多人没有概念,因为500万以下的资金量,做什么样的策略都不存在什么的流动性困扰。

而且在我们的二级市场里,绝大部分人资金都过不了这个数。

可是当你资金量超过500万了,买很多股票就不能一次一笔单买进了;

达到2000万以上,很多小盘股必须分几天来买才行;

5000万以上抓涨停板都不能全进全出;

1个亿的时候,对很多小股票的短线盘面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扰动,绝大部分股票很难一次买进去很多。

通常的短线策略,在资金体量达到1-2亿的时候,就会遇到撞墙问题,策略开始失效。短线再做下去收益就很难保证了,风险也很难控制。

这也是很多私募基金规模非常小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一些短线快手股民出身,思维高度不够,能力摆在那里。

等资金过了5亿,往往需要中长线策略配合短线策略;

资金过了10亿以上,日内短线策略变得捉襟见肘;

20亿以上的资金规模频繁短线很难产生收益影响。

正是因为如此,早在深圳看守打印机的时期,我就立志要为自己的交易模型能够装得下足够百亿以上的规模。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当时我虽然每天的工作就是摆弄打印机,但是我真是这么想的。

交易模型决定自己的能力上限,一开始不找好自己的地基,想着就是在市场里面来赚个买菜钱的大有人在。

但是一开始就想好做百亿以上大规模资金的同年人几乎没有,绝大同行都没有这样的想法,至少我都没见过。

这也是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把短线策略放入交易框架的原因。

首先,从层次上就要和同行拉开身段。眼光放长远才有高度思考交易框架做升维俯视。

其次,我并不热衷于各种所谓的K线交易手法和理论。那种东西对于百亿资金来说,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

想做百亿资金,思维比技术更重要,比读懂财务更重要。

如果你说自己有个什么交易技术,那么只能是初入门或者小白水平;

能搞懂基本面了,按公司质地买入股票了,这是一般般的同行水平;

高一级的往往拼的是交易思维。

而在这里,我通篇强调的全都是关于思维的东西。

对于大多数人,先把金融基础知识,财务基础知识搞透了,再过来看我写的这些东西,会深有体会很多。

我在徐翔团队的日子:“马革裹尸”的黄金风暴(七)


结构框架决定交易质量,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