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的传奇人生》(全集七)

第七章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摘要:本集主要描写了韩信在战略大反攻中,指挥六十万大军,将天下无敌大枭雄楚霸王项羽,围困垓下鏖战,全歼项羽大军这一世界著名七大战役之一的垓下大战---东方滑铁卢之战的壮烈战争场面,以及汉高祖刘帮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进逼韩信就范的经过。一方面展示了韩信杰出的军事谋略艺术和军事指挥天才;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不择手段地玩弄权术,陷害、杀戮自认为心腹之患的大功臣的诡魊伎俩。从而佐证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至理名言的正确性。

汉王闻声,双眼向发声处搜寻,只见军师张良、陈平朝自已走过来。汉王亲热地走过去,把他俩拉到自已的大帐中坐定,疑惑不解地问:“二位军师为何谏阻大军西归?我与项王立约修和,彼已东归,我还留此干什么?”二人不约而同地齐声说:“臣等请大王议和,无非是为了太公、吕后二人。现在太公、吕后已经归来,正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与霸王决战,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至任他东去,养虎遗患!”

汉王一听,甚觉有理,于是与二人谋画一阵后,遣使分别前往齐地往约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各发所属大军十五万人从北面压向霸王;另派使者赴九江,命九江王英布与将军刘贾等率麾下十五万大军由东往西急进,阻击霸王逃跑,尽快向包围圈合拢。自已则率十五万大军由西往东追击、包围霸王。

一切布置完毕后,汉王挥师东进,来到一处地势险要的山丘安营扎寨,专等韩信、彭越、及英布三路大军到来后,合击楚军。韩信、彭越接到汉王的调兵令符后,犹豫不决,拟伺机再动。霸王侦知到这些情况,愤怒无比,大骂刘邦反复小人,撕毁和平协定,挑起战争的龌龊行径。一怒之下,便立率大军掉过头来向汉军进行反扑。

汉王巩楚军踹营,就主动出击迎敌。霸王骑着乌骓马,挺着一杆火龙枪冲入敌阵,奋勇杀敌,如入无人之境。一边杀,一边瞪着铜玲般的大眼专寻汉王追杀。阻挡的汉兵,大片大片地倒下。汉王自知不敌,拍马奔回,躲开危险。霸王乐得一阵大杀。但是,他不敢恋战,收兵继续东进,想趁机尽快地跳出汉军尚未形成的包围圈。

汉王逃奔回营,清点人马,结果一下子就损失了三千多士卒及十几员战将,心中懊恼异常。张良劝解道:此战失利,只是暂时的,待我军包围圈形成后,战局就会迅速扭转。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韩信、彭越屯兵不动。只要大王加封彭越为魏王,扩大齐王韩信的封地,他们就会迅速前来会战。

汉王依张良之策,一面派使前往二地分封韩信和彭越,一面遣使命九江王英布率大军火速向汉军靠拢。不出张良所料,韩信、彭越二人欲望满足后,果然立即发兵前来合围。四路大军六十万人马所形成的大包围圈正在渐渐合拢。霸王闻报,也觉心惊,急率十二万大军倍道东进,企图尽快回到彭城。为防备汉兵追袭后队,霸王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依次退去,好不容易到了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此时,汉王的四路大军正向垓下集结,基本完成了对霸王十二万大军的包围。

汉王命韩信为兵马大元帅,统一指挥、调度垓下各路大军的六十万兵马。韩信素知霸王百战经营,骁勇善战,无人敢敌,乃采用“避敌锋芒,挫敌锐气,待其疲劳,一举歼之”的战略思想,将大军分成十队,每队各派一员大将统领,分头埋伏;留汉王率兵马五万守住中军大营,到时来回接应;自已则带领精兵三万出营挑战。

霸王见汉兵逼营挑战,便立刻率领他的虎狼之师,扑入阵地与汉兵厮杀。韩信率领众将士边杀边退,将霸王的大军步步引入“十面埋伏”之阵。霸王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什么阵不阵、埋伏不埋伏的,怒吼着一路冲杀,只见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从早上一直杀到中午,好个大英雄楚霸王!竟冲破了汉军的八大埋伏圈。这时,霸王的部众已损失过半,自已也觉疲劳,力不能支,正打算从原路退回大营。突然,三声炮响,惊天动地,十面埋伏的伏兵齐起,举着刀枪向霸王包围过来。可怜的楚兵就象小鸡一样,纷纷四窜,刹时又有不少楚兵毙命。霸王无奈,只得命大将钟离昧、季布断后,自已当先开路,率大军突出重围。霸王大喝一声,就象半空中响了一个炸雷,汉兵被吓得四肢发抖。霸王横着一杆火龙枪,左右扫荡,冲开一条血路,率军驰回垓下大营。

霸王回营,天色已暗,清点兵马,只剩三万余人,心中甚是忧虑。部署完防御后,霸王便回到军营,虞姬起身迎接。二人坐定,勤务兵拿出酒来放在小条桌上,只见霸王端起

酒怀一饮而尽,仰天长叹:“天要亡我也!悔恨当初没有一刀宰了刘邦,以至有今日之祸!”虞姬一边和霸王对饮,一边安慰他。“醉不解真愁,越喝愁更愁”,灯红酒绿,气氛沉闷,霸王昏昏欲睡。虞姬扶霸王去榻上安寝。俄倾,霸王已鼾声如雷。

虞姬坐在榻旁,心神不宁,一颗悬着的心象小鹿一样地在胸腔里乱蹦。突然,耳边隐约传来:“人心皆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的声音。虞姬害怕,赶忙摇醒霸王。二人侧耳仔细一听,声音好似从汉营那边传来,而且越来越大,歌声如泣如诉,格外凄凉。“刘项争雄兮,征战四方;天下儿郞兮,战死沙场;家中父母兮,痛断肝肠;妻儿姐弟兮,两泪汪汪;同窗戚友兮,三问短长;垓下战场兮,你死他伤;天下大势兮,汉胜楚亡;何不归去兮,徒把命丧!”霸王惊疑:“我楚营是否已被汉兵全部占领,何来这么多楚歌声?”(他忽略了九江王英布的兵卒都是楚人,还以为自已的楚兵被俘后唱楚歌)

楚营将士听到四面凄楚哀宛的楚歌之后,心情异常激动,触动思乡之情,因怀念家乡的亲人,都悄悄地陆续散去。汉兵敞开布袋中,也不阻拦,任其逃走。就连霸王的心腹大将钟离昧、季布等人,也都背地里走了。甚至连霸王的小叔父项伯也悄然出走,投奔张良(他和张良是好友)寻求庇护去了。

树倒猢狲散,霸王大营中只剩下八百守营的将士。这时正值五更,大帐内,虞姬哭成了一个泪人儿,霸王见美人失声痛哭,也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他站起身来狂饮几杯后作歌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挂泪听罢,已知霸王的歌意,便随即付歌一首:“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罢,又泪流满面。趁霸王伤心分神时,说时迟,那时快,虞姬突然抢上一步,从霸王的腰间拔出战刀,飞快地向自已的勃子上用力一抺,霎时,血溅珠喉,香消玉碎。霸王抚尸痛哭一场后,就地埋葬了心爱的美人虞姬。(现今安徽省定远县南六十里处留有虞姬的香冢)他率领八百骑亲兵衔枚疾走,悄悄地绕过汉营,向南遁去。

天色微明。韩信闻霸王已突围逃走,立命将军灌婴带领五千人马前往追杀。霸王也防汉兵追赶,怱怱驰至淮水河畔,觅船东渡。这时部卒又乘机逃去了大半,只剩下两百余骑了。驰至三叉路口,霸王问道,被老农故意引入歧途,耽误了时间而被追兵赶上。经过一阵冲杀后,霸王只得带着剩下的二十八骑人马继续向南奔逃。汉兵紧追不舍,渐渐将霸王围住。霸王把二十八人分成四队,背靠背,面向四周冲杀,汉兵立时被击毙二三百人。还有几个不怕死的汉将带着士卒又冲了过来。霸王大喝一声,汉兵倒退一里多路。霸王乘机又刺杀了一百多人,突出重围,驰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乌江亭长恰好泊船岸边,请霸王登船横渡乌江,以图东山再起。霸王婉谢说:“天欲亡我,已成定数,现只身而返,无顔再见江东父老!”言了,即以乌骓马相赠,挥手与亭长告别。船至江中,乌骓马遥望岸边的霸王,流下两行老泪,纵身跳入江中,刹时被滚滚波涛卷走。

此时追兵已至,霸王一手持枪,一手拿刀,单独步行作战,一连又力杀百余人。霸王正杀得兴起,忽见故友吕马童率数骑冲至跟前。霸王微笑着对他说:“闻汉王重金悬赏,得我首级者,赏千两黄金,封万户侯。我今日就卖个人情给你吧!”言毕,挥剑自刎。终年三十一岁。

汉王自垓下大战全歼霸王项羽后,始终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一半。但他一想到韩信,就心惊肉跳。韩信呀,韩信!你太历害了,太可怕了!他自思陈仓出兵四年多来,大小战争数百次,有韩信指挥就百战百胜,没有韩信指挥就屡战屡败,好几次,不是韩信及时赶到救援,他几乎被霸王生摛,命丧黄泉。特别是此次垓下大战,就连天下无敌,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十二万大军,在他的“十面埋伏”中,也全军覆灭,霸王被逼而自刎乌江。汉王越想越心惊,一颗悬着的心始终不能完全放下来。

为了弄清韩信的底细,汉王决定在东去洛阳时,绕道到齐地定陶(今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境内)进行实地考察,以便掌握韩信的一手资料,制定出对付韩信的策略。大军至定陶后就地安营驻扎。汉王刘邦带着军师张良、陈平就宿于定陶宾馆。房间里,一夜灯火通明,三人密谋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汉王就来到了元帅韩信的大帐中,满脸堆笑地对韩信说:“元帅屡建大功,今又平强项,更是奇功卓著。寡人定铭记心中,永不忘怀。今天下平定,再也不需要打仗了,请元帅交还兵符、印信,仍就回临淄去做齐王。韩信见汉王故伎重演,又搞突然袭击,心里非常气愤,因自已毫无思想准备,不好应对,只得乖乖地交出了印信、兵符,带着几个亲信回临淄去了。

汉王在齐地考察一天后,当晚仍宿定陶。时已三更,汉王辗转反复,夜不能寐。尽管收回了韩信的兵权,汉王的心里还是不踏实。这个傑傲不覉的韩信,一旦反回广阔富裕的齐地为王,就好似虎潜深山,龙归大海。一有风吹草动,他若发兵来攻我,如何是好!古人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我必须步步为营,逼他就范!想到这里,汉王连夜遣使骑快马追上韩信宣布王命,大意是:楚地已定,霸王已死,楚怀王(即义帝)又无后,现王位空缺。齐王韩信生长楚国,悉知楚地民情习俗,更便于治理楚国,特改封齐王为楚王,定都下邳(今江苏省邳县东)。

接到汉王的旨意,韩信心中尽管不悦,但也无可奈何。他现在是一无印,二无兵,真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但反过来一想,也罢!尽管楚地比齐地狭小、贫困,但那里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回故乡当王,衣锦还乡,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幸事、喜事。

韩信尊命回到楚地,定都下邳后,派人四处访寻漂母和当年自已受辱胯下的恶少年伍屠。不日,二人先后被接至王宫。韩信盛情款待漂母并赠黃金千两,以报答当年一饭之恩,来实现自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愿望。当召伍屠来见时,他被吓得浑身颤栗不止,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起来,泪流满面,不断地向韩信磕头求饶。韩信微笑着对他说:“我岂小丈夫所为!昔时,我受辱于你,也曾激励我更加奋斗,才有今日之成功。今天我不但不杀你,还要授你中尉官,(相当于现今的连长)作我的贴身侍卫。”伍屠拜谢而去。自此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全心全意地给韩信站岗放哨。

经过前几次事件,韩信看出汉王刘邦,仍记着广武调兵未至及垓下调兵又迟发的前嫌,就联络梁王彭越(已改封)、淮南王英布、韩王信(不是韩信)、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张耳之子)等联名上书,要汉王刘邦登基做皇帝。汉王得书后,召集群臣商议,经假意推辞几番后,于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登基做了皇帝。国号:“大汉”,定都洛阳。(后接爱娄敬建议,定都长安,于汉王八年迁入长安)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汉王六年,公元前201年)元旦。为庆贺元旦,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宫殿里大晏群臣,当谈及霸王遗臣尚有悍将钟离昧,自垓下大战逃亡后不知去向时,他忧心忡忡。晏散后,有人向汉高祖密报钟离昧现流亡于楚都下邳,藏匿于韩信的王宫做幕僚(相当于现今的参事、顾问)高祖闻报,大惊失色。他本巩韩信作乱,屡加防范,不意,他又收留霸王的悍将钟离昧做他的幕僚,这更是如虎添翼,汉高祖怎能不心惊肉跳!他立即遣使带着皇帝的诏书命韩信火速押解钟离昧进京伏法。

韩信与钟离昧同为楚人,又是故旧好友,不肯忍心交出,就复函汉王,称钟离昧未在他的王宫里,并言自已一定派人四处侦查,捉拿其到案等等。汉王不信,就派出自已的心腹干员潜入下邳,四处侦察,探听虚实,恰好碰见韩信出游,车马喧哗,前呼后拥,兵卒不下于五千人,声势威赫,异常张扬。侦使以此为话柄密报高祖,说韩信已有反意,高祖将此事当庭宣示众臣,商议处置韩信的办法。尽管众臣意见不一,但高祖已达到了日后处理韩信免遭众臣口舌的目的。

汉高祖用陈平计,伪巡云梦(今湖南省岳阳市东洞庭湖畔的明珠城市岳阳)趁各路诸侯王前来谒见时,摛拿韩信。汉高祖便遣使四处传召各路诸侯王:汉帝于某月某日南巡云梦,屇时,各诸侯王务必会集云梦谒见受诏,勿误!各诸侯王接诏尊行不误。唯独韩信接诏后,心中忐忑不安,他已两次被高祖突然袭击夺去兵权,知晓他的奸诈、手段,疑心他今天又要搞什么阴谋诡计,搞突然袭击。不觉愁容满面。众亲信劝韩信交出钟离昧后便可高枕无忧,可以大胆前去谒见高祖。

韩信虽觉不忍,但为了自已的安全,也不得不行此下策了。来到钟离昧的卧室,韩信模模糊糊地对钟离昧讲了来他这儿的大意,钟离昧已听出韩信话中的意思,于是就劝他说:“汉所以不敢来攻楚,还巩我与大王联合,同心协力抗拒,今若执我献汉,我今日死,大王明日就要亡了。”韩信默然不语。钟离昧站起身来,大骂韩信为反复小人后,拔剑自刎。韩信随即割下钟离昧的头颅,带领几名亲信前往陈地(今河南淮阳县境内,高祖南巡已至此)谒见高祖。

韩信谒见高祖,献上钟离昧的人头。高祖立刻命令武士将韩信拿下绑缚。高祖诡计得呈后,也不南巡什么云梦不云梦了,赶紧押着韩信打道回洛阳去了。

高祖逮住了韩信,这使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完全放下了。他一面大赦天下,一面忙把韩信关入死牢。朝堂上谏议大夫田肯转弯抺角地细数韩信的罪行,暗暗为韩信求情。高祖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知道田肯数罪是假,为韩信摆功说情是真。他自思韩信必竟功多过少,谋反之说只是个“莫须有”,没有真凭实据,况且他已将钟离昧的人头送来,如果现在就把他下狱处死,肯定会引起大臣们的不满和恐慌。于是当朝宣布释放韩信,鉴于他藏匿钟离昧报迟,降封楚王为淮阴侯,但不准回封地,留朝前效力。韩信的封爵一降再降,心里感到既愤恨又无可奈何。俗语道:“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好歹捡回了一条命,只得入朝谢恩。自此,韩信很少上朝,整日闷坐家中,袞声叹气,有时看点书、写点字来消磨时光。

一日,韩信乘车出外郊游,正好从舞阳侯樊哙府第门前经过,舞阳侯闻信,慌忙出来迎接,他象往常在军中一样,给韩信行跪拜大礼,热情地邀请他去府上喝酒、叙旧,盛情难却,韩信只好随他去府中少坐片刻,略谈数语后即告辞出府。樊哙一直恭送出门,待韩信登车走远后方才归府。韩信见状,不禁哑然失笑道“我韩信今天怎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居然和这般无知无识,杀猪屠狗的人称兄道弟,同朝出入议政!真是奇耻大辱!”从此,他深居简出,再不上朝,以免撞见众将,又多添一些愁烦。

汉王九年(公元前198年)元旦前,长安宫殿竣工落成。汉高祖率满朝文武大臣迁入新都。元旦那日,汉高祖在长安宫殿未央宫中大晏群臣。酒至半酣,高祖笑问韩信:“淮阴侯,你看寡人能统多少人马打仗呢?”韩信脱口而出:“陛下顶多只能带十万兵马!”高祖眉头一皱,皮笑肉不笑地继续问:“君自思能统多少呢?”韩信不加思索地说:“我是多多益善啊!”高祖嘲笑道:“君既多多意善,为何被我所摛?”韩信自知失言,窘迫的面红耳赤,过了半晌,才投其所好地道:“陛下不善统兵,却善驭将,所以我为陛下所摛。且陛下所为,均由天授,不是单靠人力哩!”高祖这才爽朗一笑。

一天,高祖闻报代相陈豨谋反,并且与淮阴侯韩信进行煽动有关。高祖大怒,亲率大军前往代地剿叛。所有都中政事,内委吕后裁夺,外任萧何处置。吕后正想乘隙揽权,做些惊天动地的事业,使人畏服。一日,有一个被韩信得罪了的门客弟弟,前来吕后处密报:韩信与陈豨前次密谋反叛,此次拟遥应陈豨,乘着夜间不备,破狱释囚,内应外合,进袭皇宫,杀害太子,夺取政权。吕后得报,十分惊慌,急召丞相萧何入宫密谋对策。用萧何计,吕后特遣心腹役吏,假扮军校悄悄地偷出皇宫,绕至北方几里地后策马急归前殿,高声报捷:捷报!捷报!高祖大军大破叛贼陈豨!群臣不知是诈,都陆续来到长乐宫向吕后道贺。只有韩信仍然称病,闭门不出。萧何假借前去问病的名目,亲自登门探望。韩信不好拒绝,无奈,只好出室相迎。萧何握着韩信的手笑着说:“君不过是偶染小恙,无关紧要,现在皇上遣使报捷,众人都去恭贺,君也应前往道贺,方可消除误会,为何闭门不出呢?这不更加深了君臣之间的嫌隙了吗?”韩信听了萧何的话,也觉有理,心想,萧何对自已有举荐之恩,现在他又是当朝宰相,不会害他,同他一起去,想必无祸。

韩信紧跟萧何身后向长乐宫走去。韩信刚踏入宫门,埋伏在宫殿里的武士一跃而起,迅速将他拿下捆绑。韩信大呼:“丞相救命!”萧何早己避开。吕后端坐在大殿上,一见韩信绑至,便娇声喝道:“大胆韩信,汝为何要与陈豨通谋反叛,敢作内应?”韩信闻言感到莫名其妙,他反回:“此话怎讲?”吕后站起身来,一付怒不可竭的样子,拍着桌子吼道:“你还给我装糊涂,现在,览皇上诏命,陈豨就摛后供称反叛是汝主使,并且汝门客之弟也有书告发,汝谋反属实,还敢狡辩!”不由韩信再辩,吕后命武士将韩信拖至殿旁的一间钟室秘密处死。临死前,韩信仰天长叹:“我悔不用蒯彻谋,反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命!”话音刚落,只见大刀一挥,韩信的头颅就骨碌碌地在地上乱滚。吕后还不解恨、罢休,非要斩草除根不可,于是就夷灭了韩信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长安城里,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腥风血雨,袞鸿遍野。一代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军事谋略家、杰出的军队统帅韩信就这样结束了他年青的生命,

《淮阴侯韩信的传奇人生》(全集七)


《淮阴侯韩信的传奇人生》(全集七)

终年三十五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