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南漢基層縣吏,假託羅漢造反,戰敗後企圖割據江西

公元942年,處於五代十國分裂時代的中國,有著很多帝王,自然也有很多年號紀年,割據嶺南的劉氏南漢政權是大有十五年。這一年三月,南漢高祖劉龑病重,四月病逝,其長子劉弘度即帝位,改名劉玢,改元光天元年,是為南漢殤帝。

光天元年(942年)七月,嶺南循州(今廣東龍川)一帶盜賊群起,這也是嶺南地區治理困難的一個體現。原本是常態化的盜賊騷亂,這一次釀成了大亂,博羅縣吏張遇賢被推舉為首領,分散混亂的群盜被整合為一整體暴力集團。

循州博羅人張遇賢被人傳言為“家有神,能言人之禍福”,正因為這些所謂神通,使他能令諸多百姓歸附。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群盜”獲得一個具有奇理斯瑪性質權威的神性領袖,自然也有整合的可能,張遇賢被神化為“十六羅漢”轉世,要帶領百姓建立人間樂土。

五代十國南漢基層縣吏,假託羅漢造反,戰敗後企圖割據江西

南漢政權

張遇賢及其追隨者的手段並不算是什麼新奇玩意,從陳勝吳廣的“篝火狐鳴”到張角的“黃天當立”,都是神秘主義“神蹟”的動員手段。如今看來雖然荒誕不經,但是在中古世界的中國確實有用,現實世界的苦難如果看不到結束的希望,追隨有著“奇理斯瑪”特質的領袖,去冒死一搏,或許可以獲得彼岸世界的幸福呢?

張遇賢在博羅縣起事,被追隨者推舉為“中天八國王”,年號為“永樂”,並設置百官,以僧人景全為謀主,構建了政治組織的基本框架。至於張遇賢的尊號“中天八國王”,有人認為這是他有一統天下的雄心,所謂八國,即石晉、南漢、南唐、吳越、馬楚、王閩、後蜀、南平八個割據政權。恐怕這樣的解釋,似乎是有點高估了偏僻嶺南一個基層小吏的政治眼界了吧?

張遇賢起事之後,其軍隊號為“赤子軍”,轉戰於循州東南海隅一帶,民眾多有脅從歸附。南漢皇帝劉玢急命其弟越王劉弘昌、循王劉弘杲領兵鎮壓,雙方激戰於錢帛館,南漢官軍幾乎全軍覆沒,兩位王爺陷入赤子軍的包圍之中。南漢指揮使萬景忻和陳道庠率軍拼死救援,才將張遇賢擊敗,救出兩位親王。

五代十國南漢基層縣吏,假託羅漢造反,戰敗後企圖割據江西

江南西道

但是,粵東地區皆遭張遇賢蹂躪,“東方州縣,多為遇賢所陷”。南漢光天元年(942年)十二月六日,張遇賢軍攻陷了循州的州治——龍川。但是,不久之後,赤子軍再敗於南漢官軍萬景忻所部。張遇賢再次祭出了神啟的把戲,“告於神”,神的回覆是“取虔州,則大事可成。”於是,張遇賢便帶著麾下部眾,翻越大庾嶺,向江南西道的虔州進發。

虔州即是今天江西最南部的贛州,當時屬於南唐領土。在唐末五代亂世,虔州經歷了盧光稠、譚全播割據時代之後,先為楊吳政權兼併,但是對其控制並不是十分有效,依然有動盪的風險。南唐代吳之後,也繼承了對虔州的鬆散控制方式。

虔州的地理特點易於割據,盧光稠和譚全播割據數十年的歷史想必也對張遇賢有所啟示。南唐在虔州設有百勝軍,節度使賈匡浩防禦不利,致使張遇賢帶著十餘萬大軍攻陷了虔州所屬諸縣,但是州城始終沒有陷落。

五代十國南漢基層縣吏,假託羅漢造反,戰敗後企圖割據江西

亂世兵亂

張遇賢並未能複製盧光稠等人的成功,他退而求其次,“作宮室營署於白雲洞,遣將四出剽掠”。根據清代的《雩都縣誌》記載,白雲洞位於雩都縣四十里,而虔州州城則在雩都縣東邊一百七十餘里。國勢強大的南唐當然不會坐視虔州再次出現一個割據政權,南唐皇帝李璟“遣洪州營屯都虞候嚴恩將兵討張遇賢,以通事舍人金陵邊鎬為監軍”,邊鎬任用虔州本土人白昌裕為謀主,“擊張遇賢,屢破之”。屢屢戰敗的張遇賢不再具備神性了,為部將所叛,被執送南唐軍營投降,最後解往南唐,斬殺於金陵。

五代十國南漢基層縣吏,假託羅漢造反,戰敗後企圖割據江西

南唐版圖

南唐剿滅了越境作亂的張遇賢集團,正好以此為契機,強化了對江南西道的控制,“以嚴思禮為海州刺史,邊鎬為洪州營屯諸軍都虞候。貶百勝軍節度使賈浩為監門衛將軍,池州安置。以饒州刺史李翱為百勝軍節度使留後”。不過,這次小規模軍事行動的成功,也激起了李璟興兵的興趣,後面的對王閩和馬楚戰爭,不能不說與此次勝利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