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艳:往前走,不要停

正如肖艳自己所说,她确实是央视新闻频道一张太新的面孔,能获得“年度最具潜力主持人”奖,更多是对她所主持的《24小时》的肯定。这档在每天晚间11点播出的新闻节目开播于2009年8月,适逢央视新闻频道改版,为了寻找新的主持人、新出镜记者以及各省的驻站记者,央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撒网搜寻新面孔。“可能我那时候在江苏电视台做的一档节目,还有当时的状态、形象以及以往的工作经历正好与央视的需求相契合,而我也想工作上有一些变动,所以就来了。”


肖艳:往前走,不要停


对于一个“80后”新生代,在央视做新闻主播是一种挑战,但在挑战中进步,会有更多成就感。《24小时》是一档对全天新闻进行筛选梳理的节目,其团队来自央视新闻频道之前的《社会记录》和《新闻会客厅》,《24小时》制片人李伦曾表示,作为2009年央视新闻频道改版新推出的栏目,《24小时》在尝试用一种新语态来做新闻,而“一个好主播就是栏目的大脑”。
作为央视新闻评论部最年轻的主播,肖艳觉得自己现在只能说是“大脑”的一部分,新闻评论部有太多偶像级的人物,这些人的新闻理念让她耳目一新,而“一个人在好的环境中就算熏一熏也会不一样”。为此,她还让李伦为他列了一个书单,以便了解前辈们如何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


肖艳:往前走,不要停


“以往的新闻节目只能看到信息,但通过《24小时》可以看到我们的观点。”在肖艳眼中,与现在很多比较粗糙的日播新闻相相比,《24小时》整个团队扣得非常细致,同样一条新闻白天央视新闻频道已经滚动播出多遍,到了《24小时》,我们就想着标题、导语、文字可不可以变一下,再加一个评论。这就对主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做到胸有成竹,统揽全局,而不是念稿机器。
“在《24小时》,主持人被要求参加选题会,稿子出来后,主编改一稿,制片人改一稿,主持人改一稿,然后大家商量,我不认同的不会强迫自己去说,这可能也是与其他新闻节目所不同的地方。所谓的评论其实也就是三两句话,但这三两句话要说出观点和态度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就是功夫。我现在可能更多是在外在语态上、表达方式上把自己的特色融进去。”


肖艳:往前走,不要停


“聪颖率真、反应敏捷、清新自然、善于将讲述和播报融合。”这是部分观众对肖艳播报《24小时》的评价。对此,肖艳表示,原来没看过她在江苏台节目的观众看到她播《24小时》,会觉得她不是中央台的那种架势,但是看过她之前节目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其实她不如在江苏台放得开。“通常大家会觉得中央台和地方台相比,平台不一样,压力不一样,成就感不一样,但其实作为主播自己感觉都是一样的,只是看你能不能驾驭它而已。”
2004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后,肖艳先是来到SMG体育频道,半年之后加盟江苏广电总台,担任江苏台城市频道《绝对现场》的主持人。回顾自己的职业历程,肖艳认为“转折”有两次,一次是从地面频道到卫视频道,另外一次就是从地方台到央视。


肖艳:往前走,不要停


肖艳认为,一个好的新闻主播有两点是最重要的,一是价值观,这是核心,它决定了你说话的含金量,有没有价值;二是语言体系,这是外核,没有好的方式表达效果会减半。“有些人天生就是操控语言的专家,比如白岩松,会让人感觉他有一个气场,语言组成一个漩涡把人卷进去,这就是他语言的魅力。”
谈及未来,肖艳说她首先想把自己的人丰富起来,朝着上述两个方向充实自己,“其实能做好这两点你就可以多元化,而且无论做不做主持人,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从事任何一个行业,融入社会生活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至于现在,她不考虑跨界主持,更希望能够走出演播室去外面采访,好有“四脚着地”的感觉。“《24小时》做得比较超前,我希望这个节目能安安稳稳的,往前走,不要停。”


肖艳:往前走,不要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