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养老模式


数字化智能养老模式

1 国外研究进展

通过文献检索,数字化智能养老产业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基于射频识别( RFID) 传感器的全新监测系统目前正在美国推广,该系统由一个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电视界面、电话和一系列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可放置在老年人活动的任意地点,监视老人的生活情况并记录他们的行为; 如果遇见突发情况,系统也会自动向家人发出警报。郑世宝报道,欧洲多数国家正在大范围推广名为“e 医生”的远程医疗系统。一方面,该系统可将医疗电子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实现异地诊疗; 另一方面,面对面的可视化远程医疗技术可以大大减轻病人和医院双方的负担。与此同时,“e 医生”可将所有的医院、诊所联网,监管和支付养老基金,从而实现真正的智能医疗服务。此外,欧洲正在研发和推广“智能生物医学服装技术”,通过纺织、生物医学传感器、移动通信等组成的综合技术,实现远程实时监护、健康管理和治疗。在荷兰萨蒂拉区域医疗中心,一种名为ZoneFlex 的医疗系统正悄然兴起。该系统通过300 多个Wi-Fi 设备实现老人的电子信息管理,从而提升养老看护服务品质。从技术层面讲,每一个ZoneFlex 智能Wi-Fi 接入点都集成了Ruckus 专利的动态波束形成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网络延迟问题; 从内容层面讲,该系统支持视频流、电话网络、自动输液系统及重症老人的监护等网络应用。

数字化智能养老模式


2 国内研究进展

借鉴发达国家养老市场数字化应用的成功案例,我国在数字化智能养老服务这个课题上也开始有了较多的实践和探索。刘敏丰等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B/S 架构的社区远程健康监护网络系统,该系统采用LAMP 平台网络架构,使用模型-视图-控制器( MVC) 设计模式的Joomla 内容管理系统及Servlet技术进行开发设计,通过便携式家庭监测终端设备实时采集使用者的生理指标如血氧、心电等,再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将采集信息反馈到监护网络系统的中心服务器,当使用者的生理指标出现异常时,服务中心会发出警报,从而实现对家庭居民的健康监护。赵秋芬等采用面向对象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应用基于. NET 的程序设计和数据库访问技术C# 和Java Script为开发语言设计开发了基于B/S 模式的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平台。该平台不仅可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便捷管理,同时提供网上预约、健康评价、健康教育等远程医疗服务,满足了社区用户和医生远程交流和诊断的需求。王亚妮等设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信息管理平台,基于联机分析处理( OLAP) 技术,建立当地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并实时将档案数据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平台服务与数据处理子系统,方便档案的维护和管理。该系统的亮点在于可为医疗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跨平台的查询服务界面,远程即可自主定制查询分析的方式与需求,获得直观的分析数据及各类图文报表,最终实现辅助相关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决策的功能。徐婷等报道,基于云计算的社区健康管理远程平台在上海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反响,多方利益得到兼顾。首先从居民的角度,该模式能有效解决医疗检查费用较高的问题,降低相关医疗费用; 其次,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角度来看,云计算远程平台有效缓解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缺乏的问题,使社区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个体健康数据,为诊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最后,从政府的角度,云计算远程平台投入低、维护成本低并支持无限扩展,远期可获得巨大收益。

数字化智能养老模式

杜娟报道, 2012 年12 月,由NEC 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 与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在北京昌平区北七家汇晨老年公寓投入运行。该系统充分运用了面部自动识别、RFID、云计算、移动计算等多项技术,涵盖老年公寓入住服务流程管理、自理/护理业务管理、老年公寓运营管理和信息化办公管理功能。集团旗下多个养老公寓运用云技术共享一个互联网技术( IT) 平台,既减轻了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又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收集和查询入住者的各种信息。刘俊等〔14〕报道,武汉市武昌区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上突破创新,开展一键通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针对该区有服务需求的65 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一键通”手机或服务终端,以社区为服务单位收集辖区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亲友信息,以街道为监督机构管理辖区加盟服务商家的服务质量和资质遴选,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担任坐席员,24 h 为其辖区的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助餐应急、精神慰藉等4 项基本居家养老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初步形成区、街道、社区工作站和加盟商的三级服务管理体系,完成了14 条街道42 个社区工作站的建设,为近8 万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王中生等提出,社区居家养老系统可基于传感网络,以监护对象家庭终端为最初节点,以社区监护中心为二级节点,以区( 县) 或市级医疗机构为三级或四级节点,以服务器控制中心为最上层。家庭节点以紫蜂协议( zigBee) 平台为基础,通过传感器节点对监护对象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以STC89C52 为控制器,以CC1101 和CC2530 为数据收发模块。该系统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增加不同的传感器,完成监护对象温度、血压、脉搏、血流量等数据的采集与传送,从而实现对监护对象的远程监控。综上,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数字化智能养老模式能提高服务资源共享性,通过连通各个社区网络,整合政府、市场、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资源,使资源最大限度地被利用,既节约社会养老成本,又优化养老资源配置,促进了社会养老事业的和谐发展。目前国内外数字化智能养老服务多采用西方医学及护理手段,应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智能养老模式结合中医护理的研究,构建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养老护理模式的网络集成化管理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