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发展不出如同古希腊的数学吗?为什么?

纸菊花


从中西古代数学文化史的比较意义上分析,形成中西古代数学的两种倾向:逻辑演绎倾向和机械化算法倾向,其作用与构造差异主要是由文化系统赋予的文化层次及其价值取向的差异造成的,这两种倾向的对立统一就构成了数学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动力。

数学文化史的研究表明,人类古代数学作为文化系统中一个操作运演的子系统,从一开始就具有双重功能(或称为双重特性),即数量性的功能和神秘性的功能(注:王宪昌,《数学与人类文明》,延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8-70页。)。

而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数字或数学都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有某些神秘性,而且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数学神秘性发展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

在古希腊文化的发展中,原始数学始终沿着神秘性和数量性的双重功能统一性继承的轨道向前发展。古希腊数学与神秘性的结合,使得他们从宗教、哲学的层次追求数学的绝对性以及解释世界的普遍性地位,这正是古希腊数学完全脱离实际问题,追求逻辑演绎的严谨性的文化背景。

古希腊人在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于公元前8世纪丢掉他们的象形文字而采用腓尼基的拼音字母时,就吸收了埃及与巴比伦的数学成果,这时的古希腊数学,实际上是古希腊原始数学神秘主义与埃及、巴比伦的数学的结合体,这种结合创造了数学体系、数学运演与数学方法的广泛的神秘解释作用。

这种文化传统正是古希腊数学具有强烈的神秘作用以及后来具有宗教、哲学特征的根本原因。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已将数学着上宗教色彩,其“万物皆数”和追求“数的和谐”观念把数学的这两种功能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并使之运演操作,共同发展。到了古希腊最有影响的大哲学家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把数学的神秘性及数量性意义演化为一种哲学意义的数学理性,直到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就是宇宙万有之物质”(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1986a。

),古希腊借助于数学解释一切的文化传统使数学成为具有文化意义的理性基础。古希腊与西方的天文、医学、逻辑、音乐、美术、宗教、哲学中,数学都在发挥着理性的解释作用,并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得以继承和强化。基督教神学逐渐吸收了古希腊用数学解释世界的文化传统,在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的努力下,把以数学为理性模式的自然科学以及由数学而产生的各观念都与神学结合起来,使得数学成为当时自然知识和神学相结合的这座大厦的基石(注:丹皮尔,《科学史》,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13页。

)。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数学理性的归复使欧洲人知道了自然界是按照数学方式设计的,数学被认为是唯一的真理体系。“这个理论鼓舞了十六、十七甚至一些十八世纪的数学家的工作。寻找大自然的数学规律是一项虔诚的工作,是为了研究上帝的本性和做法以及上帝安排宇宙的方案”(注:M。

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中译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第252页。)。直到今天,西方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还认为《几何原本》是一种对当时宇宙理论、物理理论给出“一切物理解释和论述的基本工具”(注: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23页。

)。英国哲学家兼数学家罗素认为在西方文化中“数学是我们信仰永恒的与严格的真理的根源。”(注: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64页。)他进一步总结指出:“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开始于毕达哥拉斯,它代表了希腊、中世纪的以至直迄康德为止的近代的宗教哲学的特征。

”(注: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64页。)

因此,从数学文化史的意义上分析,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数学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意义的运演操作系统,更主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理性解释系统,或者称之为一种理性构造的规范模式。

在西方文化中,西方数学解释宇宙的变化,引导理性的发展,参与物质世界的表述,任何学科的构建都必须按照文化理性的要求模仿和运用数学的模式。用数学解释一切是西方数学在与其适应的文化获取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我国古代数学筹算操作的机械化运演形成的计算体系来源于作为原始数学的竹棍操作运演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化。

中国古代是借助于竹棍为特定物进行数字、数学操作运演的民族。中国古代数学具有外算与内算的双重功能,即“算数万物”的算术性功能和神秘主义的解释性功能(注:俞晓群,“论中国古代数学的双重意义”,载《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年第4期。


神秘事件调查员


中国数学的成果比古希腊的成果晚一些,不过两者的地位和成就都是平等的,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

中国数学发展的缓慢以及后来古希腊数学衰亡的原因都是由政治、社会、经济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由于两个地区的政治文化差异,两者发展更不相同。

古希腊数学自公元前600年左右开始,到公元641年为止共持续了近 1300年。经典之作是欧几里得的名著《几何原本》,建立了数学的科学体系,并且把逻辑证明系统地引入数学中,影响深远,使几何学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即使是2000年后也被公认为是初等数学的基础教材。

中国数学起源于遥远的石器时代,但是碍于生产方式等原因发展及其缓慢。最著名的就是《九章算术》,也就有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其中内容几乎都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而创造出来的。

可见古希腊数学发展快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更思考抽象化的问题,追求哲学意义和价值,善于使用演绎证明获得真理。而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取决于其实用性,是否能够能够解决当时社会发展的问题,并且深受各种社会思潮、哲学流派以及宗教神学的影响。


溪山耀星


中国🇨🇳是文明古国,但到100年前,中国人居然没有发明数字“0”。数在中国发展十分缓慢,虽然说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后多少多少位(密率),但祖冲之只能把它写成一个分数:355/113。

中国的勾股定理也只是简单的勾3股4弦5,与毕达哥拉斯定律(被数学证明的定律)有天壤之别。

就是这个“0”还让把老子难住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语言中没有“0”,老子只能用“无”以为“名”,但“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0”。


模糊黄金红


中国古代先哲着重研究和辩论的是政治和伦理,工程农业技术等视为奇技淫巧,不入法眼且看不起的。中国先秦发展成熟起来的本土哲学更多采用辩证法为基础论述,并没有在逻辑学体系上面进行发展。中国的本土哲学关注修身、养性、治国等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是与古希腊文明发展路径最大的分野。古希腊乃至后来的西方哲学,都建立在严密的演绎推理之上,也就是说,哲学家们是用研究数学的思维来论证哲学问题的。而且古希腊的文明中,那些哲学巨匠同时也是划时代的数学家,譬如,阿基米德,不仅仅是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