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梟雄曹操書法

曹操(傳) 《袞雪》 陝西漢中市博物館藏


且看梟雄曹操書法


 “袞雪”——褒谷摩崖石刻十三品之第一品,書體為漢隸大字。刻石原在褒斜棧道南端重要的隘口——褒谷口,褒水中巨大的皛石上,摩崖石刻整體呈長方形,寬148釐米,高67釐米,字徑35~46釐米。


且看梟雄曹操書法


且看梟雄曹操書法


 曹操是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在書法上也有獨到成就。晉代陸雲給陸機的信中說“曹公藏石墨數十萬斤”。傳為曹操唯一書法為“袞雪”二字,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曾於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和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兩次來到漢中,相傳曾登臨褒谷故地,一覽大好河山。見石門外幽谷深灘中,石多浪激,飛流奔瀉,銀濤做窩,猶如白雪翻滾時,豪情難仰揮毫即書隸體“袞雪”二字於谷中石尖,以喻褒谷山水之美。

據傳寫好之後,大家對曹操的書法讚歎不已,但對“袞”字沒有三點水的問題都心有疑惑,卻誰也不敢提。最後有人憋不住了問:“丞相大人,你的書法如此之好,但是這個‘袞’字,好象缺了三點水。”曹操聽罷哈哈大笑,用手一指眼前滾滾的褒水說:“‘袞’在水邊,怎麼能說缺水呢?”眾人聽了如夢初醒,連聲叫絕。

後人有詩讚曰:“滾滾飛濤雪作窩,勢如天上瀉銀河。浪花並作筆花舞,魏武精神萬頃波。”

“袞雪”二字飄逸俊挺的字跡,不僅表現了褒谷博大的氣勢,更顯示了魏武帝宏闊的氣魄與壯志。

 此石現存陝西漢中市博物館,後人因慕其名,又在“袞雪”二字左側追鐫“魏王”兩個小字以示區別。“袞”字一撇一捺頗有動態之感,“雪”字則有靜態質感。然而,很多學者認為這件書跡不過是後代的好事者所偽造,我們可以看出“袞雪”二字的筆畫,是由一個習慣於楷書寫法的人所作的隸書,而曹操的時代楷書並未成熟,不應該有這種情形,由此可見它絕非曹操的書跡。

 曹操性格豪爽、氣度非凡。他不僅有蓋世之才,納賢之德,而且長與軍事,善於書法,樂觀進取,可謂文武雙全。

且看梟雄曹操書法

錄曹操詩詞觀滄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