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唐朝大将一生战无不胜 却生性残忍 处斩腐败大臣竟挖心食肉

有唐一代,名将辈出,他们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立下赫赫战功,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称颂。可是有一位常胜将军,却被人们淡忘,他就是大将杨思勖。杨思勖之所以被后世严重忽视,是因为他出身卑贱。

这位唐朝大将一生战无不胜 却生性残忍 处斩腐败大臣竟挖心食肉

杨思勖本姓苏,罗州石城人,自幼被送进皇宫当了小太监,一位杨姓宦官收养了他,所以改为杨姓。杨思勖臂力过人,果敢勇猛。唐中宗时期,太子李重俊因不满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的排挤,迫不得已发动了政变,将父皇围困在玄武楼。太子叛军前锋野呼利骁勇善战,所向无敌,平叛部队一筹莫展之际。忽有一人杀向野呼利,野呼利没来及做出反应就被砍掉了头颅,此人正是杨思勖。杨思勖因功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不久追随李隆基诛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成为了李隆基的心腹,任职监门卫将军。唐玄宗开元初年,安南首领梅玄成勾结林邑、真腊等国发动叛乱,李隆基派杨思勖平叛。杨思勖在岭南招兵十万,出奇制胜,一举击溃叛军,梅玄成被斩首,余部不战而降。

这位唐朝大将一生战无不胜 却生性残忍 处斩腐败大臣竟挖心食肉

开元十二年(724年),杨思勖奉命讨伐武陵蛮,生擒其首领覃行章,斩杀叛军三万余人,以军功升任辅国大将军。早在唐太宗时代就有规定,宦官品级不可以超过三品。唐玄宗李隆基违背祖制,破格封杨思勖为二品武官,可见对杨思勖的器重和信任。开元十六年(728年),泷州陈行范叛乱,自称“黑帝”,杨思勖再度出征,以十万大军大败叛军,斩杀陈行范。杨思勖治军严厉,部将与他对话从来不敢抬头看。杨思勖虽然英勇善战,战无不胜,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他为人残忍,像许多太监一样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对俘虏残忍暴虐。《新唐书》记载:“思勖鸷忍,敢杀戮,所得俘,必剥面、皦脑、褫发皮以示人,将士惮服,莫敢视,以是能立功。”杨思勖抓获俘虏,经常是施以剥脸、割头皮等酷刑。对犯过错误的同僚丝毫情面都不讲。内给事朱仙童出使幽州,接受了刺史的贿赂。

这位唐朝大将一生战无不胜 却生性残忍 处斩腐败大臣竟挖心食肉

唐玄宗十分恼火,就下诏命杨思勖将其处斩。杨思勖自己别出心裁,将朱仙童绑缚起来,活生生剖开胸膛,剜出心脏,斩断手足,并割其肉下酒,朱仙童直到“肉尽乃得死”,简直是令人发指的禽兽所为。杨思勖虽然战功赫赫,但他并不居功自傲,对权力也不感兴趣,对李隆基却是一直忠心耿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杨思勖病逝,活了八十一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