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人:孔子的四十不惑有多難?恐怕只有馬雲追得上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職業人:孔子的四十不惑有多難?恐怕只有馬雲追得上

孔子說:他十五歲開始做職業規劃,就有志於學習,三十歲就自立,四十歲的時候懂得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了,五十歲的時候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六十歲的時候別人跟他說什麼他都感覺正確,七十歲的時候就隨心所欲,都不會超出規矩。

這個本來是孔子自評的人生簡介,並不是給我們的人生指導標準啊。

孔子小時候家庭條件一般,15歲才開始學習,但後邊很牛。19歲結婚生子,20歲就當上了公務員,始為委吏,副縣級,管理倉庫。27歲辦私立學校任校長,3年後就有名氣了,會見了其它國家元首。

響噹噹的職業簡歷啊,要是放今天,也絕對是成功人士了。所以孔子才說,40歲就沒什麼發愁的了。

孔子40歲以後,看不慣自家領導,開始退隱而修著《詩》、《書》、《禮》、《樂》,領著眾多弟子走遍各國旅遊,跟隨他學習,講課,賣書,做諮詢業務。

如果現在我們也這樣,40歲,看不慣領導,裸辭不幹了,帶幾個學生出國邊學習邊娛樂,那……得有多少錢?

孔子在生前不是聖人,但肯定是名人。就像現在的成功人士馬雲一樣,40歲建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現在不管他說什麼,大家都感覺他說的有道理。

四十不惑的第一個條件,是有一定經濟基礎和有一堆願意交學費的學生,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如果當代人有這些東西,恐怕也人生不再有疑惑了。

孔子時代創業成本低,不用懂什麼稅務、財務、只要有場地,連工商執照、教師資格證什麼的都不需要就可以辦學了。現在行嗎?照孔子那麼搞早按傳銷法辦了。

中國男人現在平均壽命大概75歲,40歲已經過了大半了,正是艱難的時段。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的工作還得搞,搞的不好的話,一地雞毛。和孔子比40歲的成就,大多數人只能“知恥近乎勇”了。

40歲也是人的生命的黃金分割點,日當正午。積累了充分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人生的事情基本都懂了,關鍵就得和孔子比事業是不是成功了。

如果40歲還沒取得成功怎麼辦呢?那就繼續奮鬥唄,人生最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還有20年才能退休!

四十不惑的孔子,標杆高得很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