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有一把龍泉劍,放了30多年了,依舊難掩“殺氣”

馬未都:我有一把龍泉劍,放了30多年了,依舊難掩“殺氣”

導讀:劍,在我國曆史文化中,地位是相當的高。在古代要是能佩“天子劍”,地位與聲望那都不是一般的強。可以說,劍在我國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內涵。馬未都也是一個喜歡捯飭冷兵器的人,有事沒事也喜歡把收藏的冷兵器讓人看看。

馬未都就他有一把龍泉劍,放了30多年了,上邊有一層灰塵,依舊難掩殺氣”。這把龍泉劍是什麼來頭呢?馬未都對於劍道又有怎樣的研究呢?一起來看看!

馬未都:我有一把龍泉劍,放了30多年了,依舊難掩“殺氣”

龍泉劍:尊貴無比,古時候被當做“國禮”

龍泉劍,在冷兵器愛好者中那是尊貴無比。小編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國對外禮品交往中,這龍泉劍那是用來當做國禮看待的。可以說,外國友人大多都以得到龍泉劍為榮。歷史上的龍泉劍,始於戰國,相傳由歐冶子所創。歐冶子大傢伙都知道,這是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鑄劍大師。享有盛名的越王勾踐劍,正是出自歐冶子之手。世人皆知歐冶子鑄造越王勾踐劍,殊不知大名鼎鼎的龍泉劍正是歐冶子獨創。

馬未都:我有一把龍泉劍,放了30多年了,依舊難掩“殺氣”

雖然現在作為冷兵器的龍泉劍,已經逐漸的淪為觀賞品,或者表演道具。其實,對於收藏家來說,龍泉劍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收藏價值,一直被收藏家所青睞。當然,作為收藏大家的馬未都,自然不會放過這極具收藏價值的龍泉劍。話說30多年前,馬未都前往外地辦差,看到了龍泉劍,那是目不轉睛。大傢伙可能覺得馬未都是一個文弱書生,實則不然,馬未都當年還是有那麼點陽剛之氣的。

馬未都:我有一把龍泉劍,放了30多年了,依舊難掩“殺氣”

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馬未都十八歲的照片,眉宇之間透露著一種殺氣。其實,大家還不知道的是,馬未都小時候那也是愛打架的主兒,而且不喜歡打群架,崇尚單打獨鬥。相比之下,劍客的那種亮劍精神更是馬未都所看重的。這麼一來,大家就明白了馬未都為何鍾情於龍泉劍。馬未都具體花了多少錢,這我們也不清楚,估計不會那麼便宜的。

馬未都:我有一把龍泉劍,放了30多年了,依舊難掩“殺氣”

馬未都的這把龍泉劍,放了30多年,上邊也是一層灰土,可是依舊難掩殺氣。

這劍的殺氣,它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你能感覺到。一把寶劍,多少年之後你依舊能夠感受到一股殺氣,這就是劍本身的價值。中國的制劍工藝還是相當厲害的,劍術歷經千年發展,那也是爐火純青。中國的劍術是我國武術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可是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的劍術並沒有進入奧林匹克競賽,倒是西方的擊劍成為潮流。

馬未都:我有一把龍泉劍,放了30多年了,依舊難掩“殺氣”

據此,馬未都表示這西方的劍它是軟的,耍起來帶有表演性質,看起來好看。中國的劍就不行了,它是硬的,沒有多大的表演價值。因而,馬未都得出一個結論,這中國劍入不了奧林匹克與自身缺乏柔韌性有一定的關係。馬未都既然嗜好收藏龍泉劍,對劍的研究也是頗有心得,可見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結語:馬未都的那把龍泉劍,多少年過去了上邊都是一層塵土,依舊難掩殺氣。中國的鑄劍技術,還真就不是一般的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