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解锁新的“第一次”

樊丽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员

3月29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多云

这天进入病区,我准备给一位疑似患者静脉采血。队友帮我检查了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的严密状况,为了防起雾,护目镜涂了洗涤灵,可加上一层面屏,视野完全不透亮。顾不上多想,我鼓励自己一定要一针见血,避免再次穿刺给客人带来疼痛和不适。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核对腕带并解释操作目的,疑似患者似乎有些紧张,嘴里反复念叨:“护士,我没病,我真的没病,什么症状都没有。”我边安慰鼓励她,一边将止血带扎在她左侧上臂上。戴着双层手套触摸血管,一摸有弹性,内心窃喜。我给客人的皮肤和我的左手无名指各消毒两遍后,拔除采血针帽,完全靠平日积累的经验盲扎。扎进去没看见采血针头有红色回血,我有点着急,恨不得想把面屏和护目镜都摘掉,仔细看个清楚。不能急,我一定行,我对自己说。再次确认扎的位置就是在血管的方向,我将采血针头稍稍往前又进了一点儿,只隐约看到采血管头有红色血液冒了出来,内心十分激动,成功了!等我完成操作,发现队友们也在隔离窗外为我点赞!我的人生又解锁了一个第一次,第一次戴着双层手套、护目镜、面屏,穿着防护服给别人抽血,成就感暴增!

姐姐,我可以的!

王蕾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员

3月29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多云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我随队来到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支援已经10天了。

3月19日,当晚我所在的新建病区紧急启用,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忙碌的工作就让我忘记了紧张。

进入隔离区后,我们开始迎接到达的需筛查人员。看到许多小留学生独自从海外回国,想到自己离家时哭着不让我走的女儿和儿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天夜班,一位英国回来的17岁留学生被确诊。小姑娘得知自己的情况,丝毫没有慌张,独自拖着2个大行李箱准备在我引导下转到确认患者收治病区接受治疗。

看她拖着费劲,我刚准备上去帮她一把,却被她立刻制止了。

“姐姐,我可以的,我已经确诊了,你要少跟我接触,一定保护好自己,还有更多的人需要你们来救治。”小姑娘这样懂事,让我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掉了下来,幸好护目镜满是雾气,她看不到我脸上的表情。路上,我一直鼓励她,要有信心战胜病魔。小姑娘非常坚定的说:“放心吧姐姐,我一定听医生护士的话,早点治愈回家,给你们减轻工作负担。”

病毒无情,人有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共同努力,早日战胜疫情!

学习成长进行时

付玉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员

3月29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多云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糟糕,防护服撕不开了!”我心里暗暗叫道。培训时一次又一次模拟穿脱过程,即便已是三进三出隔离区,可潜伏的危机还是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回想起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工作的第一天,我内心非常激动,一天下来还算顺利,可就在出隔离区前,防护服却脱不下来了。连接处怎么也撕不开,用余光看看,防护服似乎只剩薄薄一点连着了,“不好,马上就要暴露了!”内心不由得有些慌张。这时我想起临行前各位老师的嘱咐:遇到事情不要慌,冷静下来想一想。于是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往镜子前走了一大步,对着镜中仔细查看,一点点小心的撕开防护服的粘性部分,终于拉链全部露出来了,悬着的心随即放下了。

走出隔离区,我忘记了疲惫,赶紧回想一天的工作,总结经验并与战友们交流分享,共同探讨改进细节。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目前已经找出2种改进方法,我也在实践中调整出最适合自己的。虽然我从事护理工作年头不短,但在小汤山医院和来自不同的医院的战友们并肩作战,我依然能在工作中收获宝贵经验,在学习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超越自我。

大家拧成一股绳

吴雷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员

3月29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多云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8天前,3月21日早8点,我开始了在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第一个白班。交接班时得知前一晚医生接收了许多需要筛查人员,感叹他们的辛苦。宣武医院周文波医生,顾不上喝水,穿梭在病房和医生工作站之间,快速查验核酸结果。北京小汤山医院于薇老师帮助我们快速熟悉病历。北京友谊医院青波和北京宣武医院的刘刚,这两个男子汉,主动揽下进污染区的重任。这一刻,来自各大医院医务人员为了同一个目标,拧成一股绳,相互协作,高效运转。

我们被爱包围着

孙琦 宣武医院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员

3月29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多云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10天前,3月19日早上7点多,我接到了领导的电话。“医院紧急通知医疗队今天10点出发,能到吗?”“能”我立马坐了起来。

从家到医院的路程需要将近4小时,男友听到消息马上和单位请假想要送我,他的领导听了也很支持:“放心去送,我先替你!”我真的特别感动。等赶到医院,我发现医院和科室已经准备好了各种生活用品,院领导、科室主任、支部书记、护士长全都在忙前忙后,不断地嘱咐我注意防护。

疫情初期,我第一时间就报名支援,看着一批又一批熟悉的老师出发,看着一篇又一篇关于他们的事迹,我为医务人员的最美逆行而感动,为他们脱掉防护服后满脸压痕而心疼,也更加坚定了参加抗疫工作的决心。3月17日接到科里通知,选派我去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支援,我就和同样是医务工作者男友商量推迟了5月结婚的计划。再三犹豫之后我还是告诉了父母,但是隐瞒了把我从小带大的姥姥,希望等我胜利归来时,她老人家能为我的选择骄傲。

感动的一夜

张杜娟 宣武医院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员

3月29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多云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6天前,3月23日在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的第二个夜班,上班前2个小时我突然胃胀胃疼,驻地战友们四处搜寻却没有药,沈苗苗还特意找了暖宝宝要送来。忍痛到了小汤山定点医院新建病区,3-3病区护士长杨奕得知情况赶紧联系护理部,护理部骆主任等老师更是一路陪我到门诊看病,让我在这里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和关怀。

更让我感动的是,同组并肩作战的佑安医院李长洁、天坛医院高鹏、宣武医院付玉娟、王蕾明、毛新玉等五位战友,担心我胃痛,看我脸色差,一致强烈阻止我进隔离区,并分担了我的工作。大家两次进出隔离区,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期间还不时询问我的身体情况,让我去休息。看着他们脸上深深的压痕,浸满汗渍的上衣,即便疲惫却依然坚毅的目光,我除了感动就是感激。

在小汤山我遇到了可敬、可亲、可爱的战友,而看着千里迢迢回国的游子们,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

“武汉终于堵车了!”

袁晓宁 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感染管理科副主任

3月28日 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阴

忙忙碌碌充实的一天,跟着一早的班车去查房、协调队员的特殊需要、陪同队长去湘雅医院主管病区会诊、做不完的作业、医生及护理组长会、文献复习…忙得晕头转向,可是一直到现在还在脑海中萦绕着早上不知道谁说的一句话“武汉终于堵车了!”

堵车,多么让人讨厌的一件事,恐怕常态之下谁也不想堵车吧?“路怒”、事故、迟到…像是一切的不如意都与堵车有关,但是今天说着这话的声音明明是激动的。

早班的路上,车是多了起来,红绿灯终于真正发挥了它三色的作用,等红绿灯时前面停了几辆车,可能就是那几辆车呼唤起队员们对“堵车”的渴望。

是啊!现在的“堵车”意味着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不想要美丽的长江之畔无人共享,不想让怒放的樱花无人欣赏,不能让窗后倔强通宵亮着的灯光绝望!英雄的武汉,可爱的武汉人民,2020年1月23日10点起的武汉封城,热闹的武汉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两个多月的坚守,和着聚全国之力的生命之光完美重启…

“自4月8日起,武汉市将全面拆除离汉离鄂交通管制…”阅读着这句话,不仅坚信4月8日真的是个特殊的、值得铭记的日子。让“堵车”来得更猛烈些吧!

打好北京保卫战

陈元蕊 援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员、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护士

3月26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多云

今天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已经一周。我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有时回到宾馆都凌晨了,大家都没有怨言,尽心尽力做着自己的工作。

昨天夜班到别的病区支援,吃了两口饭就到了支援的科室,帮助老师们梳理各项流程、摆放物品、分享经验。晚上十点接诊一批境外返京人员,安排好已经凌晨十二点半了。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两点接班进隔离区,梳理核对人员信息,早上集中留取咽拭子、静脉取血。咽拭子标本留取需要和病人近距离的接触,有一定的风险,我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有患者比较胖血管不太好找,我进入病房,先跟患者沟通了一下,成功穿刺。临出门时,患者跟我说:你们辛苦了,一定注意防护!听到患者暖心的话,心里很高兴。

交完班脱下隔离服,摘下口罩发现鼻梁压了个水泡。虽然很累,但是很高兴,把我的经验分享给老师们,任务圆满完成!希望我们每一位"同仁人"同心合力,当仁不让,好好完成在小汤山的支援任务,打好北京保卫战!

我们的北京,我们来保护

杨小邈 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员 、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护士

3月26日 北京小汤山医院医院 多云

到小汤山培训还未结束,行装还没有整理,当晚我们就开始了病区的第一个班。

最快速度准备好病房,就赶快去接旅客了。因为是妇产科出身,我习惯了快速把工作做完,第一次穿着“装备”,三个小时就开始恶心了,好在最后坚持了下来。

晚上收的旅客有好几个是多年没有回国,没有国内手机号甚至身份证号都不记得的。当我为一位女士采集咽拭子的时候,看到她在哭,说已经十天没有和家里人联系了,刚刚电话也没有打通,情绪非常不稳定,拒绝接受检查,我和她聊了一会,最后她同意了,出去后我继续和外面主班老师联系和她沟通,早上去取血的时候她已经好多了。

我们早晨进病房,接收完一批特殊旅客,稍停片刻,又接收下一批旅客,采集完信息,测完生命体征再进行筛查,我们病区都收满了,大家都想着多干一点,给下一个班的人少留点活。我们都是战士!

我们的北京,我们来保护。加油!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范敏娟 支援急诊科室护士、北京同仁医院南区特需病房护士长

3月26日 北京支援同仁医院南区急诊科 多云

在急诊科,我接触最多的就是护士长王小华老师。刚来急诊的第一天,我们一起到各个区域参加早交班,她通过交班内容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护理重点。特别强调了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注意防护的同时,也要保证在院病人的安全,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筛查登记等等。

一圈下来,略感缺氧,双颊也被N95压得生疼,可这只是个前奏。急诊科曹秋梅主任打电话来:“小华,发热门诊要改造,咱们过去看一下。”主班护士问:“王老师,其他科室的防护物品也是咱们发吗?”工程的师傅找来,“护士长,留观室的隔帘和排风扇怎么装?”……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电话接连不断,人员络绎不绝,各种事情需要处理,不同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日常事务,王老师还要完成与护理部、感控处、总务处等各职能部门的对接与协调,做好信息互通,全力做好保障。一天下来,王老师像个陀螺一样丝毫没有停歇,虽然已疲惫不堪,但当接到各种呼叫时总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作为南区急诊科的护士长,她是最熟悉诊疗程序的“百事通”,是最清楚科室物资存量的“管家婆”,更是急诊护理团队的“定心丸”。

同气连枝,我们并肩作战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护士进入发热门诊前,王小华帮着整理防护服。

王老师的女儿只有4岁,一次,我好奇的问:“你这么忙,孩子怎么办?”王老师说:“都交给她大姨了,这段时间幸好家里人帮忙。说实话,孩子也有点可怜,每次我回家她都睡了,我已经好多天没能和她说一句话了。”

说到这里,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愧疚,“疫情结束了,一定请家里人好好吃一顿”。听了这话,我忍不住泪目,4岁的孩子正是依恋妈妈的年纪,这段时间缺失的陪伴哪是一顿美食能够弥补的呢?

繁重工作的背后,也让我体会到了同仁这个大家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决心。这段时间,院领导多次到南区急诊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慰问急诊工作人员。护理部的李越主任和赵美燕副主任深入急诊一线,了解到护士的工作强度和人员紧张的现状后,很快派来了8B和9B病区的十多名护理姐妹们前来增援,解决了南区急诊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急诊和发热门诊一线护理人力资源的充足。现在,支援护士的身影活跃在急诊的各个区域。

急诊入口预检分诊是疫情期间增设的岗位,来自不同科室的支援护士24小时对所有进入急诊的患者和家属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这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道屏障,也是风险最高的地方之一。夜晚的北京依然寒冷,护士长逐一叮嘱护士一定要穿暖和点。长时间坚守在急诊入口处,让人双手、双腿冻得发麻,但是这个岗位的护士姐妹们却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疫情风险。

一个月下来,我见证了这个集体的担当和勇气,感动于她们的专业和自信,相信有了这份坚守与奉献,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愿做一束星火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我们在武汉站好最后一班岗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护理有缘人,战地姐妹花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疫情不退,决不收兵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实习记者 代小佩约稿整理)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