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剩女》,感觸頗多。《剩女》主要講述了3位北京高知高收入的女性,因“剩女”問題而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彷徨和焦慮。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雖然是外國人拍攝的紀錄片,但卻真實地展現出了3800萬中國“剩女”,甚至9000萬中國單身女性的縮影。

因此,網友們給出最多的評價是:“真實到令人窒息。”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剩下”的原因一:職業和性格

第一個女主名叫華梅,34歲,職業是律師。在華梅的母親、姐姐、七大姑八大姨們眼裡,30幾歲還不結婚的華梅“不結婚,再幸福都不是幸福。”“不結婚的女人,都是不正常的。”“你就是讀書讀傻了。”……

華梅為了不再讓自己的終身大事成為家裡人的困擾,只好硬著頭皮去嘗試相親。她在公園相親角,跟幫自家孩子找對象的大爺大媽們聊天,當大媽們得知她的職業後,瞬間把她當成了攻擊對象。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一個替兒子擇偶的大媽上來就是對華梅一頓輸出:“要是我跟你吵架,你一下就搬出個民法啊,刑法啊什麼的來跟我吵,我能吵得過你嗎?”邏輯清晰無法反駁。華梅尷尬地笑了下,想要繼續瞭解的時候,大媽直接趕人:咱不談了好嗎,我害怕。

華梅這個公認會吵架的律師,卻被大媽的一句話就輕易打發了。律師這個身份,讓華梅在婚戀市場裡失去了吵架的機會。

華梅決定放下身段去相親,結果遇到一個老鄉,兩人相談甚歡。但當對方說出:結了婚,我要佔主導地位,當然不是絕對的,大家說話一半一半重要,只不過,我是一大半重要的那個。

華梅寒心了,原來,即使談婚論嫁,對方第一件事也不是想要了解自己,而是處處提防著自己有過於強勢的可能。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華梅一次次滿懷希望去相親,又一次次失落地敗興而歸。她想不明白:“難道我不結婚,就是沒價值的麼?”

女人的價值,真的只能由婚姻來實現嗎?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剩下”的原因二:“戶口”和原生家庭

第二個女主名叫徐敏,28歲,北京本地人。有車有房,在電臺工作,長相甜美的她,在婚戀市場裡本來應該非常搶手,但徐敏的北京戶口,卻成為了她追求愛情的絆腳石。

徐敏曾在相親會上相中一個公務員,對方是個英國海歸,在北京工作,在一般人眼裡也算是個鑽石王老五了。

對方也看中了徐敏,兩人相談甚歡,但聊著聊著,兩人就聊沒了。雖然紀錄片沒說兩人聊沒的原因,但明眼人都懂得,一聊戶口準沒戲。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徐敏的父母希望,女兒是北京人就得嫁給北京男人。“北京戶口”是徐敏父母能夠想到最好的安全感。

在徐敏媽媽的眼裡,女兒的所有成就和幸福都來自於“北京人”這三個字。如果女兒嫁的不是北京人,那麼她的幸福又如何得到保證?

徐敏習慣了媽媽的強勢,只要媽媽的一個眼神,她就知道媽媽心裡想的是什麼。所以,她習慣了當一個“媽寶女”,對媽媽的話沒有半點反抗的能力。

徐敏是痛苦的,可她卻沒有勇氣反抗父母定下的條件。父母的“為你好”,確實也令人無法反駁啊。徐敏的北京戶口,成了她婚戀路途上的“紙枷鎖”。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一個特殊的已婚的“剩女”

第三個女主叫蔡琪,36歲,是一名大學老師,已婚已育,家庭美滿,和丈夫的感情也很好。按道理來說,她並不屬於剩女。但蔡琪覺得,自己是被曾經的自己“剩下”的。

蔡琪結婚後,為了丈夫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工作,跟著他來到了廣州。蔡琪覺得自己比丈夫年紀大,所以始終害怕配不上對方。於是,她為婚姻妥協,為家庭妥協,妥協成了她表達感恩的方式。

蔡琪在和學生分享自己心路歷程時,語氣平靜地承認自己的生活沒有婚前有趣,但現在的自己是“幸福”的。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或許所有的幸福都是有代價的,沒有人能擁有絕對的幸福,你想擁有什麼,就必須先放棄一樣去換。

蔡琪丟掉了自己從前的有趣,換來了如今的家庭美滿,這樣的交換對她而言是值得的,她依舊是幸福的。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紀錄片的最後,華梅選擇離開了北京去法國深造。在課堂上,她專心聽課做筆記;下課後,她踩著自行車自由地遊蕩在綠意盎然的校園裡。

此時,一身輕鬆,滿臉笑容的華梅就是一個快樂的女學生,她彷彿忘記了所有煩惱,不再是那個34歲的“剩女”律師。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如果單身很幸福,為什麼要選一段將就的婚姻?

《剩女》裡,3個女性,3種人生,都在向我們傳達了身為女性的不易。

世人把女性分為兩類人,一類是到法定年齡就按世俗規矩結婚生子的正常人,一類是年齡大了卻還不肯結婚的不正常”剩女“。

在他們的眼裡,一個女人的最終價值只能體現在婚戀上。無論這個女性是否接受過高等教育,無論她在事業上有多大成就,如果她到了適婚年齡還沒結婚,她就成了剩女,她就是失敗的。

在這些人眼裡,婚姻更像是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如果你沒有完成,你就是另類,是要被排擠的。他們從來沒有深入地思考過,如果婚姻不能給人帶來更多幸福,人們為什麼一定要結婚?

那些不停催婚的父母,難道真的願意看著自己的孩子,隨便結婚然後過著並不幸福的生活嗎?如果女兒單身比結婚的生活狀態更好,那為什麼父母們不能接受她選擇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結婚與否並不能成為衡量一個女人價值的標準,現在早已不是封建社會,女人可以不依靠男人,自己生活,自己掙錢自給自足。

她們同樣可以在職場上獲得不小的成就,她們也有足夠能力照顧好自己和父母,她們根本就不需要一個男人參與進生活裡。

我國連年上升的離婚率,證明了婚姻並不是幸福的終點。在許多離婚案件中,提出離婚的都是女人。很多女性選擇離婚,就是因為婚姻不僅沒有讓她們獲得更多的幸福,反而還讓她們原本擁有的幸福大打折扣。

女人結婚後成了做家務的主力軍,大多數女性一生都在為了丈夫孩子和長輩而妥協,做著自己並不喜歡做的事,過著自己並不喜歡的生活。

所以,漸漸有許多年輕人不再信奉婚姻。對她們來說,如果所有的婚姻都是要犧牲自己的快樂才能維持的,那她們為什麼不能選擇繼續做個快樂的單身?為什麼要為了別人的期待而委屈自己呢?

紀錄處《剩女》:女人高知高收入又如何,嫁不出去的都是失敗者

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都不同,有人覺得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就是幸福;有人覺得生活簡簡單單,平淡安穩就是幸福;有人覺得按世俗標準組建家庭,生兒育女就是幸福。

可即使每個人都達到了自己眼中幸福的標準,也不見得就擁有了真正的幸福。幸福取決於一個人自己的狀態,跟物質無關,跟和婚姻無關。


​如果一個女人,她單身時就達成了自己眼中的幸福標準,獲得了巨大的快樂,本質上她已經是幸福的,那她為什麼又一定要按照世俗的標準,尋找一段會束縛自由的婚姻關係,來結束自己快樂的單身生活呢?

如果現下的狀態是舒服的,就不必為了外在的因素而改變自己。單身女性不應該被稱為剩女,”單身貴族“才是更適合的稱呼。


作者簡介:小旭和你聊情感,分享故事,情感解答,歡迎投稿,期待和你一起聊暢意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