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紀錄片」《剩女》

多麼刺耳的一個詞!

「乾貨紀錄片」《剩女》

剩女 - Leftover Women


簡介

  • 原片請閱讀原文
  • 《剩女》Leftover Women
  • 以色列導演(國外的導演常會有不同的視角),時長85分鐘
  • 內容上,以三位"剩女"的故事貫穿全片,用細節拼出這個群體性的現象。


1號主人公

山東人,34歲,在北京工作的律師,家裡唯一一個考上大學的人,一直是爸爸的驕傲,只是一直沒能結婚,漸漸讓爸爸在村裡抬不起頭。。。

「乾貨紀錄片」《剩女》

考上大學以來,一直是爸爸的驕傲,怎麼(結婚)這件事就(不行。。。)

「乾貨紀錄片」《剩女》

與家人爭吵太激烈,她說了很多髒話

好像周圍的一切都在向她逼婚,好像所有人都在評判她;她多次嘗試相親,都沒有好的結果,面對心理醫生,她哭訴道:

「乾貨紀錄片」《剩女》

好端端的人生過成這樣, 唯一的原因就是不結婚

「乾貨紀錄片」《剩女》

好端端的人生過成這樣, 唯一的原因就是不結婚

「乾貨紀錄片」《剩女》

一種逃亡的生活

最終,她選擇了去法國留學,與深造相比,逃離這個環境是更大的動力,她終於可以過戰鬥一樣的生活了。

「乾貨紀錄片」《剩女》

一種逃亡的生活


2號主人公

北京人,28歲,嚴格講不算大齡,她的問題是原生家庭中,與媽媽太強勢;在2-3歲的時候,媽媽就因為她不聽話,把她一個人丟在那裡,從此以後,這一招就是解決衝突的最好辦法,也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乾貨紀錄片」《剩女》

她承認,在擇偶上,媽媽的意見佔據80%-90%的權重

她嘗試與母親的一次談判(衝突),最後還是以母親的冷暴力結束

「乾貨紀錄片」《剩女》

你不尊重我們

「乾貨紀錄片」《剩女》

媽媽說:別跟我說話,我不想說話了

當然,母親之所以這麼強勢,也可能是源於經濟上的支持。

「乾貨紀錄片」《剩女》

操著山西口音的媽媽說:我給你買了房子,給你買了車,還要啥對你呀。。。

3號主人公

年齡不詳,自稱是大齡,大學老師,最終與來自農村的小夥子結婚了。

結婚時,她的一句話讓我特別感動:

我想和你去 擁有和創造最世俗的幸福

「乾貨紀錄片」《剩女》

我想和你 去擁有和創造最世俗的幸福



這個話題太典型了,還想多說幾句

文章的開頭,我說“剩女”這個詞太刺耳了,可中國的婚戀市場的現狀更加殘酷。


中國婚戀市場現狀

中國有2億單身人口,這群人足夠龐大,催生出一批婚戀網站來幫忙解決婚姻問題,經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大家的傾向非常一致,在面臨婚姻對象的選擇時:

- 男性會挑女性的年齡和外貌(顏值與身材),其次是學歷和收入;

- 女性會挑男性的學歷和收入,其次是年齡和外貌;

也有很多人認同A男配B女的理論:

男女都按照自身條件分為ABC三類,A代表最優。(個人不認同這種分類方式)

那麼A男在婚戀選擇時,多數傾向於選擇B女,而不是看起來更匹配的A女;深層的原因是: 選擇B女可以讓A男在之後的生活中更加自信,獲得很多主動權。


上面的所有解釋都對“剩女”不利,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們不管如何努力,在中國婚戀市場上的命運依然是進一步貶值。

這樣的事實,比剩女這個詞要更加殘酷。


婚姻的一些變化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考證現在的離婚率問題,根據分析,在一線城市,現在結婚的這一代人,真實的離婚率會大於50%,與發達國家相近。

不管怎麼說,與上一輩相比,這個離婚率足夠嚇人了,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單親家庭。

為什麼會有這個變化呢?

坦白講,這個問題很複雜,我根本不知道答案,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

女人自己賺錢了!

經濟獨立了,就可以擺脫“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牢籠,開始強調自己的需求。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產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財產,現在女性有了自己的財產,可以不妥協了,婚姻的情況就變化了。


親密關係的邏輯自洽

接受許知遠採訪的時候,李誕多次強調: "人是社會動物"

「乾貨紀錄片」《剩女》

社會動物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在這些社會關係中,親密關係又最重要,我們今天討論的婚姻又是更牢固(合法)的親密關係。

其實,人們都不喜歡孤獨和寂寞,大表姐劉雯在節目中說: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指今晚聊到了自己的單身問題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乾貨紀錄片」《剩女》

當然,名人在婚戀選擇會對事業有重大影響,但不管是誰,都會期望擁有一段親密關係。伴隨著踏實和安全感,好的親密關係讓人感覺幸福。同時,比起普通的關係,它會對你的生活有更多的侵入,你會失去一些方面的自由;親密關係具有排他性,好的親密關係需要長期相處,但長期相處又容易產生厭倦感和無聊感,這是所有選擇親密關係的人都面臨的問題。

片子裡的3號主人公,被問到“為什麼你預設婚姻是一個成功的結果?”時,這麼回答:

「乾貨紀錄片」《剩女》

為什麼,言語中透漏出婚姻是一個成功的結局?

「乾貨紀錄片」《剩女》

為什麼,言語中透漏出婚姻是一個成功的結局?

「乾貨紀錄片」《剩女》

為什麼,言語中透漏出婚姻是一個成功的結局?

「乾貨紀錄片」《剩女》

為什麼,言語中透漏出婚姻是一個成功的結局?

「乾貨紀錄片」《剩女》

但是...

「乾貨紀錄片」《剩女》

更幸福了

「乾貨紀錄片」《剩女》

更美好了

我個人的朋友中,一些人並不喜歡孩子;可真的有了孩子後,一個個成了曬娃狂魔。。。可以想象,伴隨著各種激素水平的飆升,他們可能從來沒有這麼幸福過,也可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充滿了生活的動力。

對於親密關係,要做好心理準備,清楚得失,溝通好能夠忍受的底線,保持邏輯自洽。


接納自己

做到了邏輯自洽後,最後一步是接納自己(寫到這裡我很矛盾,一個沒有婚姻經驗的人,只是通過自己的閱讀和想象,好為人師地給人家提婚姻的建議,好滑稽,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寫完吧。。。)

我們都承認,當前的中國,很大程度上依然在物化女性,環境在逼迫人們進入婚姻,不選擇婚姻的人會承受更大的壓力。面對這樣的環境,我們要想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我是一個戰士

有一位朋友,說自己認識一些條件很好(可以理解為一線城市有房子的高級白領)的大齡女青年,沒有結婚的原因是一直沒有降低要求,我好奇她們的現狀又請教了一遍:

「乾貨紀錄片」《剩女》

不結婚了 或者 找了老外

我很佩服這樣的人,她們想的很清楚: 與其找一個自己看不上的人,之後的生活質量還不如單身。老孃接受大概率孤獨終老的結局,周圍的壓力老孃扛得住,對於所有的可能性,也做好了經濟和心理上的準備。

如果你的想法一樣,並且非常堅定,那你可以自信地繼續做戰士。當然,如果哪天你累了,不想這樣了,也沒有關係。

我不是戰士,我更想要世俗的幸福

必須承認,大多數人並不是戰士。我們有一顆時常脆弱和柔軟的內心,沒必要為了顯得睿智,顯得有思想,顯得與眾不同,去做自己並不真正認同的事情。

其實,很多人與父輩有著同樣的觀念就是:婚姻是最後的歸宿。如果你問我是否認同,我不認同,但我認為也很好。

多數人追求的並不是像一個戰士,想要戰勝歷史,人們沒有這樣的勇氣和能力;我們多數人的想法,與3號主人公一樣:

擁有和創造最世俗的幸福

「乾貨紀錄片」《剩女》

我想和你 去擁有和創造最世俗的幸福

如果你想要的就是這種世俗的幸福,能夠提供一種親密關係的人選並不那麼苛刻:他可以沒有有讓你一見鍾臉的顏值,也可以沒有才華、沒有那麼有錢;我並不是讓你妥協自己的標準,只是說有些東西並不衝突,包辦婚姻的年代也有很多幸福的樣本,你認為特別重要的標準中,很多並不妨礙你變得幸福。

如果這就是你想要的,世俗地看待這一切也沒什麼不好。只要是你要結婚,而不是別人逼你結婚。

幸福感來自於持續的正反饋,很多事情可以帶來幸福感,當然,發展一段親密關係,生一個孩子也可以獲得。

可能多年以後的某一時刻,你看著自己的孩子和糟老頭子,坦然承認,這些年我很幸福。

當然,我知道你不會聽我的。



再多說一句~

說了這麼多“剩女”的問題,你可能會問:“剩男”去哪裡了?

到2020年(就是今年),中國結婚適齡期的男性,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人,有超過1000萬男性,將終生無法結婚。

“剩男”的現狀要比剩女還要殘酷,這些人大都生活在農村或鄉鎮,而當下的中國大城市女多男少,在農村正相反。這些男人(上文提到的1000萬)並非出於主動選擇,但註定孤獨一生,而孤獨又是最難忍受的。

有一部片子與《剩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是NHK出品的《光棍兒:中國結不了婚的男人們》(注意是NHK的紀錄片,不是郝傑拍的電影):畢竟“剩女”是找不到理想的伴侶;"光棍兒"是沒有選擇。

我們發現三和大神裡幾乎沒有女的,我們發現男人可能終生光棍,女人只要願意,總是可以再次成家。這當然不平等,在最沒有選擇的群體,女性仍然像幾十萬年前一樣,有著挑選的權利。

「乾貨紀錄片」《剩女》

《光棍兒:中國結不了婚的男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