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公共场所消毒后如何知道空气环境是否受到污染?

万安迪科技


公共场所的消毒难题。

目前

1、公共场所的通用消毒=实质无效(有效时间30分钟,消毒完需通风)

2、户外场所空气消毒=无效(风一吹就散)

3、消毒机=钱, 一个教室至少需要2台,买不起


无论你用消毒溶液、酒精,都只会在30分钟内有效果。

所以,小学生复课,会不断的延迟,

目前没有一种 有效的方法,保证教室空气是持续安全的。

消毒30分钟后直致放学, 校园是不设防的,

假设一名孩子隐型感染者无症状。此时会传播给周围 的孩子 , 大家却不知情。


所以用什么方法来保证:

1、到夏天, 病毒自然死亡。

2、采取二氧化氯凝胶,缓释消毒(室均浓度0.1ppm有效,过高,味道大;过低,无效果)


其他的消毒方法,如消毒机,在医院可以用得起。 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普及 开。

只有凝胶,才是经济 有效的。


大家对我的看法有兴趣,可以上网站上搜一下二氧化氯凝胶,现在有很多相关资讯。



空气净化讲堂


对于地面、墙壁等位置,应该使用0.1%~0.29%的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溴为500mg/L~1000mg/L的二溴海因溶液,或者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雾,从上到下,由左到右,进行消毒。

对于经常接触的物品,比如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可以使用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或者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每15~30分钟进行一次。

对于餐饮器具,可以使用100度的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或者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者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度,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应下降到40度以下,再投入使用。

对于卫生间、厨房、居住的房间等,可以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每30分钟进行一次,这样就能满足公共场所的日常消毒需求。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