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成语湖北》


【荐书】《成语湖北》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500多则湖北成语故事,编辑团队通过参阅大量文献和成语故事集,从故事发生地、发生时间、主要人物等不同角度加以考证,突出了所收录的成语与湖北的关联性,将古代的政治军事、日常生活、文学艺术、文化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等浓缩成一个个深刻隽永的片段,集中展现了古人的人生智慧和思想光芒。


本书旨在让读者更通俗易懂地去了解湖北历史文化,更全面地认知湖北、感受湖北、热爱湖北。

【荐书】《成语湖北》


主编简介


任永信,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北省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精彩篇章

千湖之省湖北为什么简称“鄂”

在我国,每个省的简称都是有悠久的历史原因的,比如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是因为春秋时代著名的鲁国、晋国;河南简称豫,河北简称冀,都是因为古代华夏九州的豫州、冀州。那湖北为何简称“鄂”?

湖北是楚囯的发源地,为什么不简称“楚”呢?而且“楚”这个字的名气要比“鄂”大得多,为什么偏偏要用这个“鄂”字?春秋战国似乎并没有鄂国,古代华夏九州里也没有鄂州。那这个“鄂”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考证:

1.“鄂”通“鳄”——与古鄂国有关

据考证,鼍→鮀/咢→噩→鳄→谔→鄂,这几个字,古时音义转承相通,属于一个字族。

鼍,是鳄鱼类的一个品种,现今世界上只有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才适于其栖息。鼍即是扬子鳄。

大约4000年前,扬子鳄广泛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雨量,也同于今长江流域,同样适于扬子鳄的觅食和栖息繁殖。其时一个以捕鼍为生,以鼍龙为图腾的部落,便以“噩”为部族的名称,在如今山西乡宁县形成了当时的“鄂国”。

其县东三十里有鳄山,一名鄂山,山下有水,名鄂水,流经鄂谷,入黄河,是古代鄂国在其处时留下的地名。

2. 湖北简称“鄂”源于商周的鄂地、楚国的鄂邑、秦汉的鄂县、隋唐宋的鄂州。

【荐书】《成语湖北》


到周成王时,封其弟叔虞于唐,改国名为“晋”。古鄂国地近晋都,《世本》说“唐虞侯居鄂”,就是说,鄂囯的土地被强晋吞并了。鄂国的遗民乃向南逃到了今河南洛阳邙山的鄂里坂,也是周封单父的地方。


此时鄂国地近成周,更有受逼迫的感觉,再往南迁到今河南南阳一带,仍称之为鄂国。南阳有山名宣山,即是《山海经》里所说的“南阳鄂山”,是鄂人在南迁途中,将祖籍的地名也借来了。

周夷王时,周鄂交恶,周、虢联军出兵征鄂,占领了鄂囯都城“噩墉”,鄂人只好再南迁到今湖北梁子湖畔的“鄂城”(今大冶西畈李角),定居下来。


这里川泽交错,山林茂密,是既产鳄鱼又是周廷一时间鞭长莫及的好地方。长江多鳄,多可以以鳄鱼皮制成“皮筏”,连成“舟桥”横跨长江的程度。

《竹书纪年》有“周穆王三十七年,东至九江,比鼍鼋以为梁也”的记载,即此;故《离骚》唱道“麾蛟龙使津梁兮",用的即是周穆王比之鼍鼋为浮桥的笔法。

古鄂囯定居梁子湖畔,虽然未再受周廷的逼迫,却正好又遇上了与周夷王同时的楚国熊渠的势力的强盛,发展到长江中游来了。《史记·楚世家》说:熊渠喊着“我是野蛮人,不依中囯的规矩”的口号,动用武力,“乃兴兵伐庸、杨粤,乃到于鄂”。

【荐书】《成语湖北》


熊渠占领了鄂地,仍以鄂为国名,封其三个儿子中的第二个儿子红为鄂王。熊红称王不久,因畏于周厉王的征伐,虽自动去了王号,却同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鄂王城”。鄂王城作为楚国的国都持续200余年,直到楚文王熊赀迁都。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设鄂县;三国时,孙权在此建都。因鄂王城东南约10千米处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


这也是武昌的最初来源。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鄂州,下辖江夏(今武昌区)、武昌(今鄂州市)、永兴(今阳新县)、蒲圻(今赤壁市)四县,治所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这是“鄂”字首次用为湖北政区名之始。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始建荆湖路行中书省,省会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故荆湖路行中书省又称“鄂州行省”,简称鄂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设湖广行中书省,简称湖广行省。也仍因湖广行省的省会在鄂州,故湖广行省的简称仍为“鄂”。

清代设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简称“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