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长期以来,贴在弗吉尼亚·伍尔夫身上的标签是足够多的了:“经典作家”、“精神病患”、“女权主义者”……

而她的外甥,艺术史家昆汀·贝尔,为她写下的传记《弗吉尼亚•伍尔夫传》正是为了厘清这一点,从事实和精神方面。昆汀·贝尔宣称自己的意图不在文学批评,而是陈述事实。

随着对伍尔夫生活中的普通事件的展开,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伟大小说的成形,伴随的是一位创造天才的痛苦,这跟她的疯病、出版和评论引发的恐惧,以及那些随名声增长而来的愉悦都有着紧密关联。

和伍尔夫游走在意识边缘的文字一样,这位女作家的一生美丽优雅又动荡迷离。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伍尔夫出生在一个“重组家庭”。

1878年,伍尔夫的母亲茱莉亚·杰克逊(带着和前夫所生的3个孩子)和伍尔夫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带着和前妻所生的1个孩子)结了婚。

他们后来又生了4个孩子,伍尔夫是第3个,出生在1882年。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小伍尔夫和母亲

从相貌来看,她长得很美,是个脸蛋圆鼓鼓的小孩,有着佛教雕塑风格的眼睑和嘴巴,刻痕深切,但非常柔和……


(摘自《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一个家庭,8个孩子,同父同母,同母异父,同父异母,异母异父,够热闹,也够复杂的。

童年里最让小伍尔夫感到快乐的时光是全家人到康沃尔度假,那里有沙滩、海浪、灯塔、船只,大家在花园里玩板球,直到黄昏来临,夕阳落下。

日后,这里的一切还会闪现在她的小说《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海浪》之中。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度假时,伍尔夫一家居住的“托兰德屋”

不过,一年之中,这样欢乐的日子并不多,大部分时间,伍尔夫还得和姐姐们一起待在伦敦的家里。

那个时代,她们不能像男孩一样去学校读书。

父母和家庭教师承担了家中女孩的教育,伍尔夫孜孜不倦地阅读着父亲丰富的藏书,和热爱绘画的姐姐瓦奈萨一起,把她们年少的热情投注在了艺术上。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姐姐瓦奈萨画伍尔夫肖像

生活本来平稳行进着,但1895年,伍尔夫的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母亲意外因病去世了。

这件事让13岁的伍尔夫爆发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精神崩溃”,并自此被困扰了整整一生。

接下来的几年,不幸连续降临这个家庭,包括父亲在内的几个亲人相继离世,来自同母异父哥哥乔治的性侵,伍尔夫度过了“最不快乐的7年”,一度有自杀的举动。

他会在弗吉尼亚上课时公然抚弄和乱摸她,事情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实际上我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步——这时,轻信着自己是个多情且拥有特权的哥哥,乔治把他的友情从教室一直带进了晚间保育室。


(摘自《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为了改变这种糟糕的状况,1904年,一家人搬离了一直居住的海德公园门22号,住进了布鲁姆斯伯里戈登广场46号。

在那里,生活揭开了新的篇章。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在布鲁姆斯伯里,伍尔夫的病情有了好转,她开始零零星星发表一些评论作品,写作生涯正式起步。

与此同时,受在剑桥求学的哥哥邀请,一批剑桥校友开始每周四晚上定期聚集在她们家的客厅,这些年轻人手持美酒,侃侃而谈。

后来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即由此而来。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根据“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故事拍摄的纪录片《冲破牢笼》

集团里聚集了一大批日后在文艺界名声响当当的人物:小说家E.M福斯特,诗人T.S.艾略特,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画家邓肯·格兰特……

甚至还有后来的“宏观经济学之父”——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

而自小受到家庭良好文化艺术熏陶的伍尔夫和身为画家的姐姐瓦奈萨,是团体里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只有足够有才华的人才被允许进入她们家的客厅。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部分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成员在一起

除了文学艺术方面的交流,“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对伍尔夫而言还有更大的意义,在这里,她遇到了与自己相伴一生的爱人——伦纳德·伍尔夫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伦纳德·伍尔夫

为了娶你是值得冒一切风险的……


我自私、妒忌、冷酷、贪婪,是个撒谎者,可能还要更坏。我已经一遍遍地对自己说,因为这些,我将永远不会和任何人结婚,主要是因为,我想,跟一位低于我,会渐渐以自己的低劣和谦卑惹火我的妇女在一起,我感到自己永远不可能控制这些……


因为你不是那样的人,这种危险就变得小多了。你可能是个虚荣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不诚实,就像你说的那样,可比起你别的品质(高贵、聪慧、机灵、美丽和直率),它们就什么都算不上了。


归根结底,我们也喜欢彼此,我们喜欢同样的事和人,我们都是有才智的,尤其是,我们所理解和重视的是现实……


——伦纳德写给伍尔夫的情书(摘自《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如今,当初伦纳德的一纸求婚情书早已成为情书中的经典。

1912年,他们结婚了,那一年,伍尔夫30岁。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伍尔夫和伦纳德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把一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娶回家自然是人生幸事,但对伦纳德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伍尔夫对“夫妻间的那点事儿”一点都不感兴趣。

用张爱玲的话讲,就是伍尔夫“不喜欢运动,连‘最好的户内运动’都不喜欢”。

自从得知性生活极易让伍尔夫脆弱的神经走向崩溃,伦纳德就开始跟她分房睡。

可以说,他们之间长达29年的婚姻完全是柏拉图式的。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伍尔夫很喜欢狗,她有一本写狗的谐趣之作《阿弗小传》

身体说“不”,精神忠诚也可以啊,但伍尔夫连这种承诺也给不了,婚姻的第10个年头,她出轨了,对象还是个女人。

一个叫维塔的女人。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维塔(左)和伍尔夫

虽然有些可怜伦纳德,但不得不说,和维塔的这段恋情在伍尔夫生命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和《奥兰多》都成书于她们恋爱期间,尤其是《奥兰多》,完全就是以维塔为原型的创作的。

尽管二人后来又都有了新的恋人,但伍尔夫和维塔之间的情感牵绊一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才彻底中断。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伍尔夫和维塔在一起,照片是伦纳德拍摄的

以上的一切,伦纳德都安然接受了下来,谁让他爱她的“美丽”,更爱她“那朝圣者的灵魂”和“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呢。

他欣赏伍尔夫的文学才华,总是做她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他小心翼翼照料妻子脆弱的神经,一次次把她从癫狂的深渊拉回来……

对此,伍尔夫心中再清楚不过了。

1941年,当她口袋装满石头走向河流也走向死亡的时候,她给伦纳德留下了一封深情款款的遗书,诉说这一生的感激与愧疚。

最亲爱的,


我肯定自己就要再次发疯了。我觉得我们没法再经历一次那些可怕的时期。而且这一次我不会再康复了……


你已经给了我可能的最大幸福。已经没有人能像你这样了,从任何方面来说都是这样。我想,两个人不可能过得更开心了,直到这可怕的疾病降临。我没法再搏斗下去了。我知道我正在毁掉你的生活,没有我,你能工作。你会的,我知道……


我想说的就是,我生命中所有的幸福都归功于你。你一直对我十分耐心,难以置信地好。我想说——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如果有人原本能救我,那就是你了。所有的一切都已离开了我,除了你确凿无疑的仁慈。我不能再继续毁掉你的生活了。


我不相信,还有两个人能比我们过得更开心了。


——弗(摘自《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伍尔夫遗书手稿

卡夫卡说,伍尔夫“一手挡住命运的袭击,另一只手匆匆在纸上记下自己想写的东西”。

在59年的人生中,在那些“精神崩溃”不时爆发的生命间隙,伍尔夫创造了自己的文学成就。

她是意识流小说奠基和代表作家,她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倡导者,她还是个见解独到、辛辣有趣的文学评论家。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伍尔夫说。

木兰读书

《墙上的斑点:伍尔夫短篇小说选》

女权作家、精神病的标签背后,真实的伍尔夫是怎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