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泗洪教育只是暂时落后而已,那么追上沭阳到底还要多久?

其实泗洪教育只是暂时落后而已,那么追上沭阳到底还要多久?

清华大学

昨天的内容发出后,大家讨论很激烈,同时也有公众号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并且晒出了三位清华、两位北大的泗洪学子通过了自主招生初筛的名单,且都是泗洪中学的学生。这里,我道个歉,对于信息审核的不严格,没有核实和确认就发出了昨天的文章,我很抱歉。给大家造成的误导,我深表歉意。我也是希望泗洪的教育能有更好的发展,才仓促有此文章。

但是,话说回来,该文章的其他引用数据是准确的。同样,这个观点是可以得出的:泗洪的高中教育落后了,至少可以从高考结果来看。虽然单向度靠高考来判定学生不合理,但是这是比较公平的方式,尤其是样本量大了之后,准确率也会高一些。

其实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泗洪为什么就落后了?什么时候开始的?还有追回来的可能吗?

总结了几百位网友的回复,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观点:

1、生源问题。好的学生被沭阳招过去了,这是一种看法,确实也是存在的现象。去年这一行为引发的事件甚至惊动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教学管理问题。这块的问题比较多,分块来说。

(1)如招生筛选不严,交钱就能进。我觉得这个不是理由,首先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是要保证的,至于交钱就能进,还是要接受,这也是一种资源分配方式嘛,很普遍。另外,这也是泗洪的学生,不在你这个学校也会在其他学校,归根结底是你泗洪的学生,结果数据都是算在你头上的。所以,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2)小学初中还不错,到了高中就不行了。是整套教学体制问题,在初中就把学生“榨干了”。这个分两块看,初中是不是确实很厉害,需要数据支撑。但是高中之前被“榨干”这个说法严重不靠谱,低估了我们下一代。

(3)学校掐尖子生,忽略了底层。这也不是很靠谱啊,掐了尖子,北大清华也没几个,然后还忽略了大多数?学校掐尖子很正常,这些人很容易被注意到,也会给人资源靠拢的感觉,确实回报率也可能更高。各地应该都一样。

(4)优秀教师流失。这也是需要证明的问题,同时优质也有些考核标准的,应该也都查得到。后面我们来讨论。

3、社会教育问题。一说家庭教育,这个我觉得全宿迁都差不多吧,起跑线应该稳定。说社会不重视的就太想当然了,全省最穷的宿迁翻身机会只能靠教育了,你说给谁听谁也不信。

4、传闻领导入股学校搞坏了学校。这个事情首先不知真假,即使是真的,也完全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件事。依我看,真有人入股,更应该搞好才对,毕竟成绩好了,才能赚更多的钱。

综上所述,只有两个事情是值得讨论的。一是,泗洪的初中是不是真的处于领先?二是,泗洪的教师是不是在流失?优质教师的比例如何?这两个问题可能是能解释泗洪高考落后的主要原因的。

先看第一个问题。

其实泗洪教育只是暂时落后而已,那么追上沭阳到底还要多久?

2017年宿迁市年鉴的数字,比较准确,只是略旧

先看一个数字,教师数量。泗洪的小学生,每19.25个人分得一个老师,和泗阳一样,同样的条件下沭阳是18.81,沭阳稍微有点优势。进入初高中,泗洪13.5个学生分得一个老师,沭阳是13.71,泗阳是15.9。从教师数量上看,初高中,泗洪优势只有一些的,所以所谓流失可能是个动态过程,并没有实质上影响泗洪的教师储备。

那么教师的质量如何呢?看泗洪中学官网公布的数字,学校现有课任教师410人,其中“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5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市学科核心组成员89人,中学高级教师160人。近年来,79名教师在省市县基本功大赛、优课比赛中获一等奖,32名教师荣获奥赛辅导优秀教师奖。

同样,沭阳中学官网公布的数据,一线教师466人,其中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4人,市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50人,市骨干教师47人,研究生学历61人。30岁以下61人、31-40岁175人、41-50岁150人、51-60人80人。

光看这两个数据,两所学校不相上下,泗洪中学甚至略占一点点优势。

所以,从教师流动的角度来说,影响学生教学质量,这个是不太站得住脚的。泗洪的老师不差,那么难道真的是学生差?

但是同样从2017年宿迁市年鉴的数据来看,泗洪的毕业率还略低于沭阳县,虽然差别不大,但是终究是略低于。从其他层面看,宿迁市教育局公布过2018年各县(区)及市直学校学生身体素质调研,排名依次为:宿豫区、宿城区、市洋河新区、泗洪县、沭阳县、泗阳县、市直、宿迁经开区、市湖滨新区,其中宿豫区平均分为76.68分,全市最高,市湖滨新区平均分为68.55分,相差8.13分。泗洪县的学生身体素质反而要更强一些。

综上所述,泗洪学生在初中阶段处于领先的证据并没有,同样因为初中被“榨干”的证据自然也不存在。这个结论说明,两县的差距可能主要还是人口基数及历史上的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像南通的启动、如东等轮流坐庄一样,为什么沭阳会有如东中学?泗洪会有姜堰中学?都是在引入和交流优质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两边的距离不会越拉越大,同时要想瞬间超越对手也比较难。

抛开高考不说,随着整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于下一代的孩子的评价维度自然会越来越多元化,高考自然也将不是唯一标准,这才能建立对孩子更优的评估体系,也才是更加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