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之今日: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陆建瀛阵亡。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杨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暂住藩习衙署,不久修缮两江总督衙门,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国"字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曾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可惜都落第。

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他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义,后来自行洗礼。

是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在广西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因受罗孝全的中国助手欺骗,令罗孝全推迟了为其洗礼的计划,离开广州,前往广西桂平与冯云山会合。

1848年初,冯云山被紫荆山蒙冲乡石人村地方团练以“聚众谋反”罪名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衙门囚禁。洪秀全前往广州欲以“传教自由”为由,找上层关系营救。后冯云山被信徒集资贿赂桂平知县王烈,而得到释放。

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团营令,要求会众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团营编伍,同年年底,太平军先后在思旺和蔡村江与清军展开战斗,由此开始了与清廷的武装对立,初以“太平”为号,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实行公有财产制。

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后世人将这一天定为金田起义纪念日。

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登基称太平王,后改称天王。

史之今日: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史之今日: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1年秋,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

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原前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原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原右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原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原副将刘陆然为黑神王,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太平天国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礼制、军制,推行自创的历法——“ 太平天历”。

1852年(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北上围攻省城桂林,不克,继续北上,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军江忠源部拦截,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后伤重死亡。

5月19日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克道州、郴州。

8月,西王萧朝贵闻长沙兵力空虚,率偏师进攻长沙,9月12日在攻城时战死。

洪秀全、杨秀清闻讯后急率主力来到长沙城下,但此时清方已重兵云集,太平军攻长沙近三个月仍未能成功,撤围北上攻克岳州。

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

太平军人数增至五十万(裹挟难民),3月19日攻克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陆建瀛阵亡。

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杨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暂住藩习衙署,不久修缮两江总督衙门,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

史之今日: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史之今日: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后,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另有图谋。

杨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将自己由“九千岁”封为“万岁”。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

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一直与杨秀清有矛盾的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偷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幕府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翼王石达开抵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

石达开当夜逃出金陵城外。

其后在天王洪秀全的密令下,韦昌辉尽杀翼王府中家属。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

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

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洪秀全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

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即因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1857年春天,李秀成与陈玉成击败清军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与捻军会合,兵锋直指湖北。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

且洪秀全又以其兄长洪仁发制肘他。

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庆。

最后在四川紫打地与清兵战斗,战败被清兵诱降,被押返成都凌迟处死。

天京事变使三王被杀,翼王远走,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史之今日: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

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

此后,石达开先后转战于天京外围的闽、浙、赣等省,牵制大量清军,支援天京、安徽战场。

1858年,清军乘太平天国内讧之后,重建江北、江南大营。

4月,洪仁玕辗转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

1859年年春,石达开入湖南,发动“宝庆会战”,欲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并伺机分兵入川。

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

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61年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转战蜀、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并于1863年4月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

但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陷入重围,多次突围不成。

时任四川总督的骆秉章遣使入太平军中谈判。

经协议,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武士保留武器随行,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太平军被屠戮。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四川成都被凌迟,余部坚持战斗。

史之今日: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史之今日: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围要塞尽失,并苦缺粮食,忠王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洪秀全不准。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

史之今日: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