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我畫畫還算湊合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美術老師講《蒙娜麗莎》這幅畫,把它“解析”得神乎其神。說把畫作放大後,其中藏著什麼神秘字符,或是背景裡藏著什麼不得了的秘密,足以顛覆人們對某段歷史的認知;甚至有陰謀論者提出,作者在這幅作品中隱藏了與外星人有關的線索。當時正值夏日,筆者聽這些都嚇得一身冷汗。對筆者而言,這不啻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很長一段時間裡對這些有一搭沒一搭的野史迷得不行。


達·芬奇:我畫畫還算湊合


後來,隨著對歷史瞭解的深入,筆者才意識到這些話題中的大多數都是好事者杜撰出來博人眼球的話題,別的不說,就萊昂納多·達·芬奇本人的性格,即便有一些驚人的發現,他恐怕也會直接寫進筆記中,不會用這種遮遮掩掩的方式來記錄。不過,有一點實在是令人想不通,甚至越想越讓人背後發涼:達·芬奇在那個時間出現在人類史上,這真的合理嗎?

課本那個畫雞蛋的故事外加一幅《蒙娜麗莎》,讓達·芬奇變得家喻戶曉,幾乎無人不知。不過如今提起這個傢伙,很多人會認為他是個藝術家。實際上,他本人並不這樣認為。年輕時的達·芬奇曾向一名軍官謀職,他在求職信中如此介紹自己:擅長搞機械和建築設計,無論是成本低廉卻堅固耐用的橋樑,還是各種帶鐵甲的火炮、攻城器械,想弄出這些玩意兒,對他而言都輕輕鬆鬆。另外,自己在醫學上還有一定的見解,可以幫忙救治傷員。至於畫畫這項技能,他只是順嘴提了一句:哦,對了,我在畫畫方面還算有些技巧吧!


達·芬奇:我畫畫還算湊合


韓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恐怕幾乎無人能做到事事都超過別人,只要在某一方面做得足夠出色,就能當別人的老師。這句話十分偉大,但並不太適用於達·芬奇,因為後者一出生便幾乎是同一時期各個領域的“天花板”,直到500年後,他的一些研究仍在指引著人們。達·芬奇究竟有多可怕?咱們不妨從頭講起。

達·芬奇是15世紀佛羅倫薩共和國芬奇地區一名富有的法律公證員的私生子,至於他的童年,如今的人們知之甚少,只有一些零碎的片段被保留下來,但這足以讓人窺見達·芬奇的人生從一開始便開了掛。據說少兒時期的他曾在野外找到了一個山洞,當地人說裡面有兇猛的野獸。達·芬奇對此很感興趣,於是隻身鑽進山洞中冒險,看看裡面究竟有啥。在宗教仍禁錮著大多數人的時代,達·芬奇就表示宗教書籍中的很多東西是在胡扯;他反倒是鼓勵那些傳教士打破對教條的愚忠,去擁抱自然,從實踐出發探尋真理。


達·芬奇:我畫畫還算湊合


根據16世紀傳記作家喬爾喬·瓦薩里的描述:一個當地的農民懇請達·芬奇的父親在一隻剛做好的盾牌上作畫,當時年少的達·芬奇一時起意,隨手畫了個吐火的怪獸。這畫逼真到了啥程度?在場眾人越看那怪獸越感到害怕,農民不敢要,其父便把盾牌賣給了藝術中介,用所得的錢給農民買了個“正常”的盾牌。據說那個盾牌最終被貴族收購用以收藏,恐怕公爵大人都不敢想象,這畫只不過是一個小孩信手的塗鴉。

15歲左右,達·芬奇被送去學藝術。他的老師並不是個簡單的角色,作為當時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對青年達·芬奇有著極大的影響。不過有趣的是,這段時間,達·芬奇對解剖學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有傳聞稱他長長半夜跑到墳墓裡偷屍體用於解剖研究。與之相對的是,作為學徒的他並沒有刻意顯露出多少十分了不起的藝術才華,直到1475年,在老師的要求下,達·芬奇幫忙完成了傳世名作《基督受洗》。其中左邊兩個天使就是達·芬奇畫的,據說自此以後,韋羅基奧再也不想畫畫了,因為他覺得同學生達·芬奇相比,自己的水平實在是相差太遠。


達·芬奇:我畫畫還算湊合


既然講到了畫畫,咱們就從歷史背景這個側面出發,看看達·芬奇的藝術造詣究竟有多高。1494年,哈布斯堡—瓦盧瓦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最初起因於米蘭公國和那不勒斯王國間的一些摩擦,但很快便升級為席捲西歐、教皇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大規模戰爭。這場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戰爭打得相當慘烈,在宗教、文化和利益等因素的影響下,各方在戰爭上爭得你死我活。當法軍進至古城米蘭時,戰火令多數文化古蹟損毀,但位於馬金塔大街的聖瑪利亞感恩教堂卻毫髮無損。原因很簡單——這座教堂餐廳的牆壁上有達·芬奇畫的《最後的晚餐》。後來,法軍打到了達·芬奇的老家,第一件事便是把與達·芬奇有關的一切都保護起來,還邀請他本人到皇宮中避難。法國人給他的保護,跟皇帝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畫家達·芬奇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對他而言,這只是不過是自己的一點“小興趣”罷了。除了人體構造意外,他更喜歡研究機械和建築。著名的達·芬奇筆記中有著他對許多未來科技的幻想,例如機關槍、裝甲坦克車、降落傘、子母彈等等。20世紀50年代,人們還發現了達·芬奇於1495年設計的機器人。他的諸多設計中有直升機、類似於飛碟的飛行器,而有資料記載,1496年1月3日,他曾按照自己的設計製作出了一個飛行器,遺憾的是這個模型並沒能試飛成功。除此之外,他還研究過永動機。


達·芬奇:我畫畫還算湊合


1502年,應蘇丹巴耶塞特二世邀請,達·芬奇為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金角灣設計了一座跨度達240米的橋樑。當時的人們覺得建造這樣一座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於是巴耶塞特二世幾乎一下就否定了達·芬奇的方案。1995年,挪威藝術家韋比約恩·桑德偶然看到了“達·芬奇橋”的草稿,他篤信這座橋一定可以被造出來。2001年,土耳其人建了座微縮版的“達·芬奇橋”,證明500年前的設計可行;5年後,基於達·芬奇的設計方案,土耳其政府決定建造金角灣大橋。與之類似的是,2005年,英國醫生髮明瞭一種心臟受損的新的手術方式,而這正是受到達·芬奇有關心臟解剖研究的啟發而誕生的。

縱觀達·芬奇一生,除了藝術之外,他在天文學、物理學、光學、氣象學、生理學、解剖學、數學、建築學、水利工程學、軍事與機械工程學、地理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哲學等領域都有著極高的造詣。據說他有著能一手寫字,同時另一手畫畫的特殊本領;其許多文稿還是用鏡像文字書寫的。


達·芬奇:我畫畫還算湊合


歷史是在不斷前行的,其中可能會有一些小的跳動,例如突然出現某個偉大的人物,用30年的時間解決了一個需要50年才能解決的問題。這種案例舉不勝舉,但總體而言,歷史發展的過程是線性的。達·芬奇卻似乎是個特例,他的一些研究和發現,超越了同期人們認知長達幾個世紀。從一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達·芬奇思考問題的方式理性得簡直令人髮指。

舉個例子:一次爬山時,他在半山腰看到了一塊海洋生物的化石。他對此感到很困惑,回去琢磨了半天,後來想象出了一種可能:在漫長的歷史中,人類腳下的大地是不斷運動的,正是因為地殼的碰撞擠壓,使得一些曾經的海底突出水面變成高山。要知道,直到20世紀中期,板塊構造學說才逐漸形成體系,而早在4個多世紀前,達·芬奇居然就已經差不多想出了答案。與之類似的是,達·芬奇幾乎與一干偉大的天文學家同時否定了“地心說”,因為他測量了與太陽的距離,做了一些相關計算,繼而斷定地球只不過是繞著太陽轉的一顆行星罷了。


達·芬奇:我畫畫還算湊合


達·芬奇對所見的一切事物有著偏執的好奇。例如,他可能會在某天沒事的時候琢磨:同樣是一張臉,人為什麼可以做出微笑或是痛苦的表情?在做出不同表情的時候,人臉上的肌肉又是怎樣牽動的?僅僅是這個念頭,他便會進行相關的解剖研究,“天才的好奇心”和“極富創造性的想象力”,恐怕就是他如此博學的重要因素。同時,他又是個十分嚴謹的人,他甚至可能為做城市一小塊區域的設計而畫出整座城市的地圖。如今,全世界尚有數萬頁達·芬奇手稿得以留存,但僅有15件藝術作品流傳了下來。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他在創作的過程中追求完美又不斷創新,很多作品都是剛剛起草完便推倒重來,許多偉大的創作意圖最終沒能落到紙上。這是一種遺憾,卻同時也讓其每一件作品都堪稱瑰寶。

最後,我們不妨以理性的視角來審視達·芬奇:有人說他根本就是個穿越者,從科技發達的時代穿越到了15世紀的意大利;甚至還有人乾脆認為他是外星人。實際上,達·芬奇的諸多超前發明也明顯受到了時代的約束。例如他的確做出了最早的飛機模型設計,但這個模型是振翼式的,簡單地說就是模擬了鳥類的運動,跟如今咱們所熟知的飛機沒啥關係;達·芬奇發明的坦克也是人力的,只是藉助機構將人力轉化為機械動力。這些足以說明,他比同時代的人們看得更遠,但並未脫離那個時代。


達·芬奇:我畫畫還算湊合


1519年5月2日,偉大的達·芬奇因病逝世。他臨終前將自己的諸多收稿全部託付給了自己最得意的學生弗朗西斯科·梅爾茲,後者悲痛地說:“即便是造物主,也不可能再造出像他一樣的天才了。”


文章的最後,咱們來講兩個有關達·芬奇的冷知識

  • 人們對達·芬奇相貌的認識,恐怕幾乎都來自於他的那幅大名鼎鼎的自畫像;而因為對其青年時代以前資料的缺失,年輕的達·芬奇長啥樣,我們恐怕無從得知了。不過有學者經研究後提出,年輕時的達·芬奇是個極其俊美的少年,一說韋羅基奧的青銅雕像作品《大衛》,就是以達·芬奇為模特創造的。


達·芬奇:我畫畫還算湊合


  • 《蒙娜麗莎》可謂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但鮮為人知的是,嚴格地講,這幅畫應該被稱為“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如此稱呼是為了將其與其他版本的蒙娜麗莎作品區分,因為達·芬奇還畫過《半裸的蒙娜麗莎》,與前者相比,這幅畫的畫風堪稱詭異,甚至有不少人都拒絕相信它出自達·芬奇之手。有一種觀點認為,《半裸的蒙娜麗莎》才是畫中人物原本的模樣,而《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則是經過藝術昇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