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批評式教育是否可行?

「議論」批評式教育是否可行?

小A上網課很久了,但一直沒有在語文課上很積極的發言。今天,恰好語文老師要求幾名同學將之前寫的閱讀答案發到群裡,大家一起判分。

大約過了五分鐘,群裡呈現的只有一張答案。小A自以為寫的雖不及標準答案,但還說的過去,於是鼓起勇氣,將自己的答案拍照上傳。

但事與願違,小A的答案遭到了語文老師的狠狠批評,

“這答案只有小學生水平”“思路完全是混亂”“你這問題太嚴重”……

在諸如此類的犀利話語下,小A有些不知所措,也開始後悔自己的主動參與。

作文是小B的一大弱項,他在課下自選了一個文題,將作文寫好後交給語文老師評閱。

“你這語言不清晰”

“你這句話什麼意思”

“這篇文章寫得不好,沒思路沒思想”

“太淺薄”“我跟你說的你能聽懂嗎”

說罷在紙上畫了個大紅叉。小B的文章被批判得體無完膚,語文老師的話變位一根根刺,紮在了小B的心上。

小B調整心態後又重寫一份,但交給老師後,仍然沒有得到半點肯定。

不僅如此,語文課時老師還當著眾同學的面,點名說,“小B態度是積極,我也以為作文在講評後重寫能有所改進,但好像不是。”直白卻無用的話,即便同學們不作聲,小B也感到非常難堪。

語文老師的自習課,小C拿著期中考的作文找她批改。

“你這跑題了啊。”“是,因為考試前看的素材跟這次文題不太符,錯誤的代入了……”小C不好意思的說。

頓時間語文老師的語氣就上來了,激動的語氣讓小C感到壓力滿滿,喘不過氣來。作文沒有怎麼評,小C收穫了一籮筐的怒氣。

「議論」批評式教育是否可行?

小A,小B,小C其實都是同一個孩子,老師也是同一位。並不是對這位老師本人不敬,只是對於她的批評式教學方法有些質疑。

這位老師曾說,“那個Q老師,我看她在走廊裡罵學生,罵的這叫個狠,人家小姑娘(學生)就在那裡聽,也面不改色的,聽完後繼續問題。”她將這作為趣談,最後補充道,“我可得向Q老師好好學習。”

這件事給孩子心裡留下很深的印象。

竊以為,訓罵學生並不是一件值得學習的事。學生來到學校接受知識薰陶,由於心智不成熟,可能會犯一些錯誤,這時便需要老師來批評指正。

由此看,老師的批評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但在討論一些問題的方面來說,老師是否也要咄咄逼人,一絲情面也不給學生留呢?

非也。教師的批評是以幫助學生改錯,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為基礎,批評教育將學生全盤否定,捨棄此初衷的言論,不但會使教育變味,讓學生成為老師情緒發洩的無辜受害者,嚴重者還可能影響學生未來的性格品行。

「議論」批評式教育是否可行?

於教師而言,應時刻不忘向成為同學們的“良師益友”的方向去努力。在學校,老師亦學生,學生亦老師。共同討論問題時,尊重是前提。好的老師不會認為自己在學校中高人一等,對於不同的觀點,也不會完全否定,“一棒子打死”。

當然,老師也是平常人,也會有情緒,但將情緒帶到課堂,或是某個學生,實屬不妥。優秀的老師應善於調節小情緒,儘量以平等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如此才能在教學其樂融融的氛圍下,老師傾力傳授,學生努力進取,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

有的教師可能認為只有批判學生,否定學生,才能擁有地位和尊重,無論是原本性格使然還是自尊心作祟,這些教師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生成長中應起到的積極作用。

在此呼籲,不要讓“批評式教育”毀掉任何一名優秀老師,更不要毀掉任何一名未來可期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