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半場假想:企業通過數字貨幣購買土地、知識等生產要素


互聯網下半場假想:企業通過數字貨幣購買土地、知識等生產要素


我對宏觀經濟的研究是不深的,主要是來學習的,我今天選的這個題目宏觀不是太宏觀,我想談一下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對於要素市場的影響,或者說要素市場數字化的問題,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微觀問題,但是我相信這個問題也很重要。從長遠來講,數字貨幣對於宏觀經濟發展會產生影響,而且這個影響還是很根本的。
一、從「兩部門模型」看要素市場的數字化
我首先介紹一下問題的背景。微觀經濟學有一個很基本的市場模型,基本上每一本經濟學的入門書都會在前兩章就介紹這個模型,我是管它叫做兩部門兩市場模型。這個模型是假設沒有政府的參與,社會經濟由兩個部門參與,一個是家庭部門,一個是廠商部門或者是企業,兩個部門在兩個市場上分別進行交易。其中一個市場叫做產品市場,在這個市場裡面,家庭部門支付貨幣,從廠商那邊獲得產品跟服務,在這個市場裡面家庭就是需求側,市場是供給側。
但是實際上同等重要或甚至更為重要的還有另外一個市場,即要素市場,這個要素市場就是說家庭部門在這個市場上提供生產要素,包括哪些生產要素呢?現在我們官方劃分的是 7 類:勞動、土地、資本、知識、技術、管理以及數據,數據是 2019 年 10 月底剛剛被十九屆四中全會增列的一個新的生產要素,我認為數據的加入以及數字貨幣、數字資產的發展,將會使要素市場發生一個劇烈的變化。


在要素市場,它的整個供需角色正好是倒過來的,企業在要素市場裡面使用貨幣或其它的有價票據來採購生產要素,家庭部門則是生產要素的提供者,即企業是需求側,家庭是供給側。企業為勞動支付的叫工資,為土地支付的叫地租,為知識技術管理支付的也叫工資,而企業家獲得的要素收入是利潤,為資本支付的叫利息。
但是現在還沒有搞清楚,企業未來為數據來支付的東西是什麼,支付的價格怎麼計算。
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我們還沒找到這個名詞,但是按照我們的看法,不管它叫什麼,它支付的形式會是以數字貨幣或者數字資產為主來進行支付,那麼數字貨幣或數字資產市場就變得很重要,一方面企業通過在這個市場上採購生產要素才能夠組織大規模的協作、生產以及創新研發,創造價值;另一方面,它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我們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上的個體和家庭,我們的收入是由這個市場決定的。換句話說,能在這個市場上掙多少錢,是取決於能夠在要素市場上提供哪些要素,提供多少要素。
我們認為這個事情現在走到了這樣一個關口,我們按照美團 CEO 王興一個很著名的說法,他說互聯網有上下半場,到 2018 年的時候互聯網上半場已經走完了,關於下半場他並沒有很清晰的描述,只不過他後來又說了一個很黑色的語言,說從 2019 年開始,每一年都是此後 10 年裡最好的一年,到目前來講好像還是挺準的,我真心希望他這個預言是失敗的,2020 年已經是這樣的,要是後面更糟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回過頭來說,互聯網的上半場好像主要是發生在產品市場,也就是說我們比較熟悉的消費者在互聯網上採購產品與服務。消費者在微信、支付寶,在京東、淘寶上買東西,主要都是消費場景,包括我們在互聯網上瀏覽新聞,也是以前的媒體市場數字化的一個轉型。互聯網的發展使產品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回過頭來看要素市場,其實變化沒有那麼大,我們還是朝九晚五到一個公司去上班,然後結成一個固定的勞動合同關係,甚至我們整個社會的一系列勞動契約、勞動關係都是基於這樣比較靜態的關係來創建的。
我們再看數字貨幣,不管是 Facebook 的 Libra,還是央行數字貨幣,按照現在的描述,主要還是在消費市場發揮作用。如果是這樣的話,它們最多也是海外版的微信和支付寶,或者說是在國內跟微信、支付寶搶地盤,如果只是這樣的話,數字貨幣只是互聯網上半場的一個延續,我覺得意義有限。
我們更關心的是數字貨幣在要素市場能不能發揮作用,央行等監管機構會扮演什麼角色。在這裡我大膽提出一個假想,就是在互聯網的下半場,也就是數字經濟的新階段,我們的重點是要素市場的數字化,它的特點就是企業在互聯網上直接通過數字化手段,數字貨幣、數字通證、數字資產,直接從家庭手裡採購生產要素,包括知識、技術、勞動、土地、數據等等所有的這些生產要素。

二、數字化要素市場的十大特點
如果這個情況確實是發生了,或者說我們認為現在正在發生。要素市場會有如下十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它必然是以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為媒介的,因為它的採購行為是發生在數字化網絡上的,只能以數字對象為媒介。
第二個特點,它必然會以可信數據為基礎,數據這個生產要素本身,除了可以直接在網上流動之外,還可以直接採購其他的生產要素,比如勞動、土地、資本、技術、知識、管理這些生產要素,但這些要素都必須數字化以後,才能夠被企業在數字化的要素市場裡採購。換句話說,本質上在數字化要素市場裡面,只能採購數據這一種生產要素。但是數據這一種生產要素有一個神奇的能力,就是它能表達其他的要素。
因此只要我們以一種可信的方式用數據來表達其他的要素,就可以將其他所有的生產要素都摺疊到數據裡面,然後變成數字資產,然後在數字化要素市場裡面進行交易。這跟我們過去用證券、票據來表達要素是一樣的,比如說原來土地的交易通過買賣地契,這個地契其實是一張紙;股票交易是將公司所有權證券化以後再交易。所以,未來我們會用數據來表達所有的生產要素,然後再在數字化的生產要素市場裡進行交易。

第三個特點,從上面的第二點可以推出一個結論,就是區塊鏈一定是這個數字化要素市場當中的一個核心基礎設施。因為目前只有區塊鏈能夠以很低的成本,用數字資產來表達其他要素,而且以很低的成本來驗證這些數據的可信性,沒有其他的技術目前能夠在成本上達到像區塊鏈這麼低。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就是雖然現在數字資產市場規模很小,前不久發生了一次暴跌,幾乎暴跌了 50%。但是在這個市場裡面已經形成了一個規矩,這個規矩是什麼呢?就是如果數字資產不是在區塊鏈上創建和發行的,不是在區塊鏈上流轉的,大家是不接受、不認的。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區塊鏈在這個數字化要素市場當中,一定是一個核心的基礎設施。
第四個特點,這個市場發展是有先後的,一定是容易可信數字化的要素先發展起來。比如說最近有一個項目在國際上提的比較多,叫做 Basic Attention Token,它其實就是在瀏覽器層面獲取用戶的行為數據,然後再推送廣告。正是因為用戶的瀏覽行為比較容易被數據化,比較容易可信數字化,所以它才能比較早地進入要素市場。這個跟亞馬遜當年從書開始做電商,以及互聯網首先是從媒體開始做起來是一個道理,一定是從最容易的地方入手。
第五個特點,數字化要素市場一定需要豐富多彩的數字資產和通證。數字化要素市場,我們並不是那麼關心數字貨幣一定是法定數字貨幣還是由一個組織發行的機構數字貨幣,抑或是私人數字貨幣,我們更關心的是希望在數字貨幣市場裡面迅速地出現一個或者幾個贏家,他們能夠提供穩定、流動性最好的數字貨幣,誰能夠提供出這樣的數字貨幣,並且基礎設施足夠地先進、發達、性能夠高,能夠支持非常豐富的和安全的智能合約或者是應用開發能力,我們就會在這個上面去構造非常豐富多彩的應用,然後在這個應用裡面,幫助企業來採購這些生產要素。

在構造這些應用的過程當中,我們會創建各種各樣的數字資產和通證,因為我們要用數字資產和通證來表達各種要素、多種價值的組合,所以數字貨幣只是其中的一個基礎,但它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基礎,有了它,我們才能夠往上走。
第六個特點,數字化要素市場肯定是分佈式、高度動態化的。因為既然要素的採購已經在網絡上發生了,我們就不需要非得簽訂勞動合同,無需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然後提供勞動生產要素,而是可以隨時隨地提供生產要素,隨時隨地地獲得收入。家庭、個人和企業都可以隨時隨地地採購自己需要的生產要素。這會帶來兩個後果:
第一,生產組織的邊界消失了,形態也發生變化;第二,收入分配的模式改變了,大家未來手裡能掙多少錢、能有多少財富,可能很大程度取決於在這個市場上的表現。剛才朱嘉明老師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說組織可能小型化,就是說我們熟悉的傳統的、中心化的、很多人緊密協作的組織會出現小型化。但是很多小型的和微型的組織,會通過網絡來連接起來,再進行大規模的協作。這個事情很有意思,隨著這個組織的小型化甚至原子化,他們的協作反而有可能達到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和高水平。
第七個特點,數字化生產要素會和金融、資本市場結合。因為資本本身就是一種生產要素,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融資行為本身就是廠商在要素市場上採購資本要素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如果數字化以後,它們就是數字金融。所以單純從規模上來講的話,數字化要素市場的規模,會比上半場發展出來的電商這種現貨市場大很多倍。但是這個過程有多快呢?是取決於監管的。

第八個特點,就是說這個數字化要素市場會有很多新的玩法,這是傳統要素市場打破頭也想不到、做不到的。我這裡舉兩個例子,最近有一些項目,我們的團隊也在觀察,有一個叫「Sablier」的項目,這個項目它是一個新的以太坊應用,它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規則,給員工不間斷地發工資。就是它可以按分鐘來發工資,你哪怕只為這一家公司工作 1 分鐘,也能獲得相應的收入。第二個就是「Gusto」有一個項目,它是一個薪酬福利應用,不僅可以處理薪酬福利,還可以處理稅務。關鍵是這些項目他們每個人各做一部分,做完之後它像樂高積木一樣,很容易地組合起來。比如 Sablier 和 Gusto 是可以組合起來的,然後可以再跟保險應用、銀行應用組合起來。
現在我們這個圈子裡面已經給這個東西起了一個名字,叫做「FinOps」,已經有一些公司在提供這種叫做「財會樂高全家桶」這樣的全棧服務。我們認為這種能力是前所未有的,雖然現在公鏈性能還很低下,但是任何人只要看到這樣的一個應用,就知道它是剛性的優勢,它代表著未來。
第九個特點,基於區塊鏈的數字化要素肯定是全球化的,而且它的全球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它會完全跨越文化邊界、地域邊界、組織邊界,包括國家主權的邊界。到那個時候我們就面臨一個矛盾,這個完全整合的市場將不同於現實世界當中存在各個不同的國家,各個國家之間還存在博弈、競爭。

第十個特點,這將給監管帶來很大的挑戰。我們看的主要是機遇,因為這個數字化要素市場同樣需要監管,但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也為這個市場的監管提供了新的手段。政府應該積極地推動數字化要素市場監管技術的發展。
最後我總結一下此次疫情對於數字化要素市場的影響,具體的影響我們現在還很難判斷,一方面有有利的影響,這次疫情大大加速了遠程辦公行業的發展,疫情之後可能各個國家都會積極地推動這個模式,這肯定是有利於數字化要素市場發展的,因為遠程工作本質上就是在網絡上來採購勞動這個要素。但是另一方面,現在全球化出現分化和碎片化的局面,而數字化要素市場天然又是一個全球整合的市場,因此這種分化和碎片化,以及大國競爭,對這個市場發展可能有不利的一面。
所以數字化要素市場到底怎麼發展我們也不知道,拭目以待。但是從中長期來講,我們對這個事情是有信心的,就是這個趨勢是無法阻擋的。在疫情期間,雖然大家都關心的是疫情,但是我們也觀察到,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監管當局都做出了一些有利於去中心化數字經濟發展的一些決策。因此我們現在很有信心,這個絕對就是未來,前途是光明的,我們只是希望道路不要那麼曲折。

這就是我向大家彙報的全部內容,多佔用了一些時間,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