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歌手莫西子詩:只要熱愛所做的事,東奔西走都是有意義的

彝族歌手莫西子詩:只要熱愛所做的事,東奔西走都是有意義的

“當我們種下一棵橡樹,我們不可能期待馬上就坐在樹蔭下納涼。”

——《小王子》


如今更迭迅速的信息時代,很多事物總是稍縱即逝。人群來往,慢慢發覺,只有深邃而美好的東西,才能總是存留在人們的心裡,讓人耐心去慢慢品味。

八十年代末,由於為了全面實習油紙傘的技藝,除卻在父親那裡的教學,聞士善還得去找尋一位和父親同時期做油紙傘的老師傅,每日花費很長時間在來回路途的奔波中。

學習的過程裡,有人對他說,這樣做是在白花力氣,沒人會要油紙傘。聞士善還是堅持,覺得油紙傘是日用品,總是會被人需要的。

制傘只選用六年以上的老竹,傘骨要求必須來自同一個竹筒。一根竹子在聞士善那三層樓的工作室裡,需要前前後後經歷106道工序,才能成為手裡一把,散發著桐油氣味的油紙傘。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總會因為各種緣由和契機開始學習著什麼,做著什麼,但最終能讓我們堅持走下去,一定是因為我們在所學習的事情上,所在做的事情上,感受到了某種意義,亦或者某種熱愛。如此才不會是一時熱情,像煙火一樣,只絢爛片刻。

撿拾起一項傳統技藝,無疑是需要耐心和熱愛的。經歷了歲月的油紙傘技藝,要傳承它,必定也要承受著時間對自己心性的打磨。聞士善堅持了下來。

“我的傘一定要既美觀又實用”為著這句話,後來聞士善又花費了十年的時間,前後改進工藝,把一把油紙傘,做到了挑剔的日本客戶也讚不絕口的程度。

彝族歌手莫西子詩:只要熱愛所做的事,東奔西走都是有意義的

他最引以為豪的是自己研究做出的茶道傘。茶道傘又稱為野點傘,野立傘,講究傘簷圓滑,即傘骨每根末梢都有一定的弧度。為了末梢的弧度,聞士善花費三年時間,如愛迪生製作燈泡嘗試不同材料一樣,嘗試了電熱絲、鐵管等材料才最終成功。這其中輾轉反覆的試驗辛苦,只有他自己能感受到。

有八年左右的時間,聞士善的油紙傘廠運轉得很勉強。朋友請他一起去市裡開五金配件店鋪,且不收房租。對著這樣一件比製作油紙傘輕鬆很多的事,聞士善最終還是選擇了繼續做油紙傘。

“我對這把傘有感情了,沒錢也要做。”

“不是油紙傘離不開我,而是我離不開油紙傘。”

聞士善說。後來,他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製作技藝的傳承人,也是國家紙傘、油紙傘質量標準的制定人之一。

彝族歌手莫西子詩:只要熱愛所做的事,東奔西走都是有意義的

也有艱難的時刻。

剛開始做油紙傘廠的時候,因為價格原因,買油紙傘的人,寥寥無幾。為了訂單上去使得油紙傘廠繼續運營,聞士善不但參加交友會,還跑遍了上海和浙江的外貿公司,多方奔波,並且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油紙傘的質量改進上,才使得油紙傘廠能夠維持下去,但訂單多是銷往國外。

遇到非遺視頻製作機構尋古MCN創始人張建華後,他答應了對方拍攝短視頻的想法,由此有了抖音上的“聞叔的傘”賬號,第一個月就在平臺上賣了十萬塊。粉絲們在抖音上親切得稱呼他為“聞叔”。

很多粉絲留言讓他製作油紙傘時,著力點在美觀上。但是聞士善還是堅持油紙傘就是日用品的理念,把心思放在油紙傘的使用質量上。他希望有人帶著自己製作的油紙傘出門時,如果遇到颳風或者下雨,手裡的油紙傘是可以使用的,而不是隻能拿來當拍攝的工具。

“我不希望一定要買我的傘,也不希望粉絲被道德綁架,我覺得大家對我的支持,對我的關心,都是特別純粹的。”

這是聞士善在抖音視頻裡說的一段話。

彝族歌手莫西子詩:只要熱愛所做的事,東奔西走都是有意義的

曾經有外國人找到他,高薪聘請他出國進行教學,高價買他的手工設備和工具,邀請他進行拍攝。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我就怕外國人拿我們的東西去申請世界非遺。油紙傘畢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保護油紙傘也是我的責任。”他說。

傳統手藝匠人能耐得住性子,一輩子只專注於那件事,必然不是為了金錢而行,也不會為了金錢而變。

“油紙傘製作技藝對於年輕人而言是空白的,現在要把這個烙印深深得打進去。”

聞士善說。這也是他最希望的。

很多傳統技藝在慢慢失傳,因為傳承手藝過程太辛苦,也沒辦法快速得變現。青年人都往著喧鬧繁華而去,難以靜下來看一棵樹的影子。

很多青年人因為看了他的抖音,而想要去了解油紙傘的製作工藝,也有人專程來他家請求拜師學藝。油紙傘技藝越來越被社會各界關注和重視。

通過抖音,聞士善看到了如今網絡時代媒體的多樣性和創造性,有時酒香也需要吆喝,才能讓找不到方向的人前往而來。

彝族歌手莫西子詩:只要熱愛所做的事,東奔西走都是有意義的

一根竹子,在手裡經歷時間,改變形態,最終傳遞到更多人手裡。這就像是一種情懷的傳承,因為油紙傘歷經歲月變遷的美,能浸入到人的心底。

在我們所在的城市,有著很多荒原。人們在上面建起高樓和繁華,人們在上面來來往往,但是卻很少傾注過心。如何讓荒原長出神經,讓荒原變得肥沃,讓其不是被人影響,而是去影響別人。這是當代年輕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聞士善的傘就是一把正在讓荒原長出神經的一把傘。

聞士善用他和他的傘,告訴我們,只要在所做的事情上熱愛和專注,我們的東奔西走都是有意義的。不要太過於急於求成,不要太浮躁於表面。

我們的生命裡應該有更深層次的東西,讓我們能夠靜心盡力去堅持,而不是一時興起的熱情和關注。

聞士善那歷經歲月流轉的油紙傘技藝背後,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耐心,讓人感受到從未改變過的理想和信念,也讓人感受到了他與竹子相處的那些日日夜夜。

能讓人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永遠都是深邃的。

同樣,在大涼山也有很多從事傳統手藝的手作人,比如毛氈的製作,口簧琴的製作,土漆器製作等等,當然傳統音樂也很多,但是因為沒有很好的運用和傳承,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在關注他,因為有花花世界裡有更吸引他們的東西。我亦是其中迷失過的一個,知道有一天我突然靈感忽現,寫出了一首彝語歌,慢慢喜歡上了用母語創作的方式,也慢慢有了自我的重現認識,這種認知讓我重拾了民族自信,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路,甚至現在嘗試更多的可能性。我也希望有更多從涼山走出外面的年輕朋友們能夠自己身上最寶貴的特質,從而更好地與世界對話和接軌。

—————

彝族歌手莫西子詩:只要熱愛所做的事,東奔西走都是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