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一幅图画在未成为一匹战马,一个裸女,或是某一轶事之前,根本是一片平面,披上有纪律性配合的色彩。”


——莫里斯·德尼


莫里斯·德尼 Maurice Denis (1870- 1943) 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和作家,纳比派成员和奠基理论家,其绘画理论也为立体派、野兽派和抽象艺术奠定了基础。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1892 | 莫里斯·德尼 | 茶

这是一段关于将绘画从语言的概念中完全解放出来的一段宣言。它强调了绘画本身,而不仰赖其中的任何非绘画性质的指涉,只是单纯的视觉行为,而非头脑的争辩。这也正是纳比派绘画的宗旨。他们依据纯美学和装饰趣味的设想以及一些着色与构图原则进行客观变形,并使画家本人的感受进入绘画表现中的主观变形。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纳比派画家保罗·塞律西埃 | 布面油画


纳比派是法国的艺术社团,1891年出现于巴黎,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这是一个为期很短的艺术运动,主要参加者是法国的画家和雕塑家。


可以说,纳比派诞生原因正是印象主义的胜利以及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高更的直接影响,这些对艺术充满苛求又极富激情的年轻人“向往一种摆脱了大自然一切字面意义的伟大绘画“,既“客观变形”又“主观变形”。


定位在主体这一方去关照客体,那是物质正在被一双淡定的眼睛经由着挑剔才实现的细嚼慢咽;反之,以客体为立足点去反观,就可以明鉴出主体的留意或不屑的经纬之别。因此,纳比派的艺术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一种享受。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伊甸园 | 1920年


他们不再恭敬地描摹客体,而是在经营画面中追问自己的感受有何寄望。他们把画中的色块儿设计为如布料被撕裂后的碎片,以此为语言去闲聊些随处可见的日常琐事。一旦生活的当下随处都是采集生成画面的原料,纳比画派的彩笔也就不再刻意游走他乡。就这样轻松愉快地制造出极度的华丽,让个体的感官可以径直地陶醉在纯粹的形式中:图形和色彩自身的魅力。


纳比画派的两位代表人物


皮埃尔·博纳尔是纳比派的代表画家,在纳比派中有“日本纳比派”之称,一方面暗指他喜欢日本浮世绘,另一方面也指他常常欣赏浮世绘装饰性绘画的平涂技法及对日常生活主题的表现。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纳比派艺术家博纳尔


博纳尔最拿手的是对色彩的驾驭,他的色彩有客观的印记,更多的是主观的表达、个人的偏好,而且随心所欲,真正做到“似与不似之间”,他设色零碎、反复涂抹,效果却斑斓绚烂,把色彩的和谐性、对比性、音乐性、神秘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博纳尔 | 逆光下的裸女 | 布面油画 | 1908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博纳尔 | 布面油画 | 1908


博纳尔是一个将艺术家的生活诗意化的画家。他的作品空间并未随着作品的平面化而扁平,他隐居偏僻的一隅,反让原本单调的生活绚烂多彩。 他的许多作品都与他的妻子有关。妻子玛特是一个神经异常敏感的女人,性格孤僻多疑,不善与人交际。这其实也从另一方面帮助博纳尔实现了他想要远离事实,独守艺术一片净土的生活理想。玛特是博纳尔唯一的长期模特,也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缪斯。


我很早就喜欢绘画和素描

但还不是不可抗拒的激情

我不惜一切代价想要的

是和她(妻子玛特)

一起逃避生活的单调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博纳尔 | 镜子前的裸女 | 布面油画 | 1931


他把瞬间的模糊的感受和零星的感受当作他创作的主题,并无目的地进行一系列的创作尝试,采用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场景的方法,来描绘出不同的感觉范畴。同时,博纳尔与印象派画家相比走得更远,他不仅有意识地关注自然,而且关注记忆中的世界。在他的意识中,回忆本身就是使愿望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愿望也必定是诞生新思维的主旨。这种新思维成为博纳尔为上世纪的艺术所作出的贡献。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博纳尔 | 布面油画 | 1932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博纳尔的作品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博纳尔的作品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博纳尔的作品


爱德华·维亚尔是与博纳尔同时期的纳比派画家,维亚尔15岁父亲过世,靠母亲扶育。他的母亲出身织绣设计家庭,在灯光下织绣彩色绢布的女工们工作的光景,让维亚尔感受深刻,因此他画下许多以织绣女人为主题的油画。1886年维亚尔进入朱利安学院学习,并在巴黎美术学院的杰罗姆画室作画。维亚尔写过很多谈画的文章。


他说:“艺术应该是精神的创造物,自然界只是一种机遇,艺术家应该从主观上重新安排它们。这种重新安排自然界,要从美的观念和装饰的观念出发,自然界的任何物象只不过是按照一定规律被安排过的色彩所覆盖的一个平面而已。”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维亚尔的作品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维亚尔的作品


维亚尔反对学院派艺术,发表造型单纯化与装饰性色面结合的作品,画面中对光线的游移描绘非常突出,技法出神入化,取材喜好身边妇女的家庭生活,描绘平静、平凡的爱情生活光景,被称为亲和主义的代表画家。日内瓦联合国大厦陈列有维亚尔的巨幅装饰画,巴黎夏乐宫、香榭丽台剧院也收藏有维亚尔的代表性作品。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维亚尔的作品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维亚尔的作品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维亚尔的作品


视觉的奢求——纳比画派

维亚尔的作品


从印象派蜕变而来的“纳比”,实实在在地把绘画的终端——视知觉的感受需求推举到了首位。从此,绘画就不仅逃离了古典的说教,砸碎了图解故事情节的枷锁,辞退了附庸文学做跟班侍从的尊位,也摒弃了“印象派”所兜售的走马观花之轻浮。可见,绘画无须依赖客体去为画面的色彩来源注明依据,绘画所追求的目标本来就只能来自高级族群的敏锐感官的有品味的奢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