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如果说光盘是对厨艺最大的褒奖,那么餐桌就是对人情最大的考核。

只要坐上餐桌,心态就开始自发地不分彼此,刚刚还含在他口中的筷子,下一秒就能伸到你面前扒拉那块猪脚...

如果这个时候你提议说,“要么拿双公筷吧。” 对方准会说:“嗨,没事儿!自己人还讲究那么多干嘛!”

不过在这次疫情发生后,不少专业人士也开始反思这种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共食习惯,或许正是这种餐桌上的“亲密关系”,无意间成为了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1


要吃一起吃,要病一起病


不像国外吃饭前都把饭分好,咱们中餐的特点决定了大家更愿意一起吃饭。

比如走到哪吃都需要排队的酸菜鱼和毛血旺,最诱人的瞬间就是刚出锅时滚烫的那份鲜辣感。如果此时你选择分开各自盛一碗,那不仅凉得快没口感,一起吃饭的感情也就瞬间烟消云散了。

但是,讲究其乐融融的合餐制,却是以我们的健康隐患为代价。

因为在大家一起吃饭推杯换盏的餐桌上,也是细菌和病毒最广泛传播的温床。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就餐经历——

有的朋友夹菜就像是在自家刨地,要把整盘菜都搅和一遍看个明白,才心满意足地夹起最中意的一口;

有的朋友特别热衷于给别人夹菜,夹菜之前还会习惯性地先把筷子嘬干净,可能自己心理上觉得不要让菜混了味道,这样才显得比较礼貌...

在餐桌上的筷来箸往中,唾液也就随着筷子和勺子进入食物,唾液携带的细菌和病毒乘机而入,顺势在一桌人的口中挨个串门。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2012年的一项调查指出,东亚地区是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区域,每十万人中发病人数达到了49.2人,这与幽门螺杆菌的超高感染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目前中国人的幽门螺杆菌高达50%左右,也就是说每两人中可能就有一人感染,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

同餐共饮的习惯也导致中国人的肝炎患病率极高。比如典型的甲型肝炎,就是最容易通过体液和分泌物感染到你我的健康。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而且,在大规模流行病的历史中,也不乏合餐制推波助澜的身影。

比如因为最近的疫情而被频繁提起的“西班牙大流感”,也曾在爆发中为受感染人员改建出自己的隔离仓库。

但是当时未得到重视的餐食习惯,也在隔离初期让流感病毒在合餐时频繁传播。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2


餐桌上的手,也是传播疾病的源头


在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官方各种强调洗手比口罩更重要,就是因为接触时非常容易传播病毒。

我们的手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东西,从手机屏幕到地铁扶手,从水龙头到衣服,上面沾满了各类细菌。

但是饭前没有好好洗手,再在桌上伸手取用食物或是传递餐具的话,就可能把细菌或病毒带给其他人。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饭前洗手并不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习惯,但近些年也慢慢地被大家所接受。

所以为了更安全健康地饮食,建议大家一人一食才是最卫生的吃饭方式,即便做不到一人一食的分餐,用公筷公勺也能大大减少食物的污染。

一句话就是:大家各吃碗前饭,莫夹他人盘中餐,也就自然断绝了细菌的传播。


3


分餐制才是正统的饮食礼仪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反驳——“中国的饮食礼仪源远流长,无论是烹饪方式还是餐品种类,明显都是为合餐设计的。”

但我们翻看历史就能发现,

分餐制才是中国正统的饮食礼仪,合餐是后来才有的。

比如《史记》的【项羽本纪】中就明确记载了历史上那场著名的鸿门宴,就是分席而坐分餐而食的——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而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而且分餐制一直到五代时期都占据着明显优势。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画家顾闳中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中所描绘的场景,作者韩熙载前面放着两个餐桌,上面的食物酒水相当丰富。

他对面的官员虽然也有一张小桌,但上面的食物明显要逊色许多,这也显示出了主客之间的尊卑差异。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分餐制虽然曾占据主流,但是人们的进食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按照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国人坐椅子围着桌边共进美食这一景象,出现时间不早于北宋。

这是因为在宋代,茶楼酒肆等公共饮食空间出现,促使饮食文化走向商业,现代意义上的共食方式才真正形成。

这也让曾经严格的吃饭流程逐渐进化为一个分享的过程,因此共食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亲密的隐喻性行为。


4


合餐制吃得不快乐也不健康


明清之后,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合餐制,逐渐替代分餐制成为了餐桌主流。

但是,合餐制真的能让我们吃得更爽更任性吗?

说起来很讽刺,合餐制的初衷之一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口味和食量各取所需,但现实中合餐制的规矩实在是太多了——

家庭聚餐的时候,只有在长辈动过筷后才敢吃,稍微多夹几筷子就会被爸妈使眼色;

和领导一起吃饭,好吃的菜轮不到自己,回家时还可能饿着肚子。

主宾陪副的座位排次、夹菜敬酒的辈次都有讲究。在长幼有序的餐桌上一起吃饭,根本不存在你想吃啥吃啥。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而且合餐制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问题——它让我们难以把握进食的标准和分量,不知不觉就会吃得不健康。

而且健身和瘦身达人都知道,锻炼之后吃的“减脂餐”要按照一定的蛋白质、碳水比进行搭配,还要严格控制总热量。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只有改成一人食,把食物拍下来发给教练,他才能明确的告诉你吃没吃对。如果是合餐制,你基本是无法记清楚自己这一顿到底吃进了多少卡路里。

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吃得更开心,吃得更营养,分餐制也是个更好的选择。


5


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是为健康付出的最小代价


其实关于分餐制的提倡和呼吁,伴随着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早在1910年,鼠疫在中国肆虐时,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就提倡分餐制。他还特意为此设计了旋转餐台以避免交叉感染,

这一设计也就是沿用至今的各个饭店里的旋转餐桌。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肝炎在一些地方流行。1983年5月《人民日报》就刊登了一篇题《改变集餐方式》的文章,明确提倡把集餐制改成分餐制,在类似的提倡之下,国宴上开始实行分餐制。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在鼠疫和肝炎之后,我们更加熟悉的就是2003年的非典。由于这场传染病,下馆子的人急剧减少,分餐制的讨论又开始频繁出现。

而在这次近20年后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发生了多起因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引发的病例,再次凸显公筷、公勺缺失导致的健康风险。

中国人餐桌上的“亲密关系”,简直是传播病毒和细菌的最大温床!

有SARS时期医疗工作者认为,“必将被大家接受”的分餐制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依然很难成为所有人的自觉行为,所以说改变合餐制最重要的是转变我们的健康观念与食品安全意识。

其实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惯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人类为很多习惯都付出过代价。吃野味的代价是细菌、病毒传播;饭前不洗手的代价是病从口入;合餐的代价是饮食的不卫生。

所以,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是为健康生活付出的最小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