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洞妖王各怀绝技,比悟空早占山为王,却为何拜悟空为大哥?

JoJo撒哇滴卡


七十二洞妖虽然身怀绝技,可始终偏于一隅,自娱自乐,而外面的世界,高手云立,天外有天,洞妖们的绝技与山外的大神们比起来,小巫见大巫。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孙悟空能当上大哥还是有原因的。



孙悟空漂洋过海出国留学镀金。

花果山虽然好,吃喝玩乐啥也不缺,可孙悟空玩腻了,发觉日子再快乐,也逃不过生老病死。孙悟空携着这种哲学思考,意志坚定出国留学,希望学得本事,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加强花果山的军事能力,提升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们的生活质量。

孙悟空确实也吃得了苦,先到了南赡部洲学得人礼,学得人话,走出成功的第一步。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悟空一路坎坎坷坷,再漂过西海,终于到达西牛贺洲,并且找到了一流的学府——斜月三星洞大学。

以孙悟空的聪明伶俐,很快通过院长菩提老祖的面试,得以在学院中留下来。但是,真本事也没有那么容易学到,要想一流大学毕业,得慢慢修够积分。



第一门课程就是与众师兄学习言语礼貌,第二门是讲经论道,第三门是习字梵香,都是些基础课程。空余时间孙悟空还得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

就在这样的枯燥乏味的学习与生活中,孙悟空捱了七年,才得到院长菩提老祖的认可。守得云开见月明,孙悟空开始真正学习本事。他天性聪慧,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等。

孙悟空学得本事,因为炫耀被院长逐出学院,但基本上该学的东西已学到手,可以顺利毕业,虽然这种毕业方式不是很风光。

而前前后后算下来,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大学总共留学了二十年时间,真是非常不容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此孙悟空的人生与众不同,与别人不一样。



孙悟空留学归来的治国策略。

一、稳固国土

孙悟空留学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留学时学到的本领灭了趁孙悟出国留学期间,常来欺负猴子猴孙的混世魔王,稳固了自己的地盘。

二、加强军事力量

孙悟空见猴子猴孙们手无寸铁,敌人来袭,军事力量对比处于劣势,他施展留学时学到的神通,把傲来国的兵器收来,分配到猴子猴孙手中。猴子猴孙们整天拿着兵器操练,搞军事演习,一时间威震八方。



三、大力发展人口,不对,是猴口。

随着猴子猴孙们的生活得安宁,大家努力造猴,很快,花果山总猴数达到四万七千猴,猴口的绝对优势,增强了国家的有生力量。

如此,最高统治者孙悟空神通广大,部下的猴将猴兵军事本领过硬,猴口数量又多,整个花果山综合国力空前强盛。

于是,狼、虫、虎、狻猊、野豕等等七十二洞妖王纷纷拜孙悟空为尊,并每年献贡,四时点卯。有点像大唐盛世时,东瀛、高丽、安南、暹罗等等必须朝贡,否则,哼哼,开打。


我就是竹韵


在西游记原著中,从对七十二洞妖王的描述来看,这七十二洞妖王确实是形形色色、性格各异。但是对于它们的神通,却不甚了了。究竟这七十二洞妖王本事有多高?法力有多强?书中并没有细说,也只能是由看者自行猜测,揣摩了!

不管别人怎么说,按照恒实看《西游记》后的感觉。这七十二洞妖王的本事无非就是比普通小妖的神通要高上那么一截截,但是要称之为绝技,恐怕那就有一些夸大其词了。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因为在《西游记》原著中,第一次提及七十二洞妖王时,是这样说的:

“早惊动满山怪兽,都是引起狼、虫、虎、豹、麖(jing)、麂、獐、狐、狸......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

怎么评价它们呢?如果是我,则是把它们形容是一群“迎风扯大旗,下雨回各家”的乌合之众。

而且它们确实是想拜孙悟空为大哥的,只可惜那美猴王的眼中却没有它们的位置。因为在原著中有几句话就说明了这七十二洞的妖王,实际在花果山猴军中的地位高低如何了:

此时又会了个六兄弟,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他们天天讲文论武、喝酒唱歌,朝去暮回......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七十二洞妖王在孙悟空的眼中,说好听点也只是相当于嫡系猴兵之外的雇佣军。说不好听点就是一打酱油的。不仅与”猴哥“吃饭喝酒也没有资格,就连传达个命令也是“亦可传与“的态度。


所以我觉得七十二洞妖王无非就是山中各类野兽的头。所谓绝技,也无非就是一些本能,可能要比同类厉害一些、活的岁数大了一些罢了。至于在孙悟空的眼中,它们也如同一群土鸡瓦狗般的喽啰,称美猴王一声大王,图得是脸面有些光彩,但谁要是敢叫美猴王一声”大哥“的话,恐怕结局就有点”嘿嘿“了。

我是 ,和您一道畅游基于原著的西游世界。欢迎关注评论与转发。谢谢各位捧场!


恒实说


因为能者为尊。


4904666331511


因为悟空入了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