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陰平二郡對於蜀魏的重要程度,完全不亞於漢中帶來的效益

劉備奪取武都、下辯之戰

  • 曹操傳:二十二年冬十月,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二十三年春正月,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二十四年春正月,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
  • 劉備傳:二十三年,先主率諸將進兵漢中。分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先主次於陽平關,與淵、郃等相拒。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
武都、陰平二郡對於蜀魏的重要程度,完全不亞於漢中帶來的效益

在徐晃傳中,有這麼一句記載: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這裡的外內指的是劉備奪取漢中的路線安排,其中外是張飛、馬超、吳蘭屯兵下辯,從而斷絕隴右的曹魏援軍;內是劉備屯兵陽平關,震懾漢中和嚴防曹魏進入益州。外內結合,意圖在漢中西面形成一條包圍線,可惜一開始張飛等軍就被曹洪給擊敗,於是劉備退而求其次,又遣雷銅、吳蘭攻取武都,召回張飛、馬超。不幸的是,雷銅、吳蘭再次敗於曹洪,雷銅死在了武都,而吳蘭在回軍的路上又被陰平氐族強瑞斬殺。劉備因此失去了西面包圍的重要戰略位置。

經過一些列的敗仗之後,劉備依然屯兵陽平關其實是很危險的,有孤軍深入的風險。倘若曹軍兵力充沛的話,從武都、陰平二郡發兵攻打劍閣,是很有可能置劉備於前後夾擊的困境。只是曹操在奪取漢中之後,就率主力回了鄴城,留下夏侯淵孤軍督守漢中。顯然,武都、陰平只有防備的兵力,而曹洪馳援二郡成功後,就快速回防漢中,曹劉雙方就陽平關主力對峙。

所以,不僅是劉備失去了西面包圍的戰略位置,夏侯淵也因此失去了雙面包抄劉備的戰略位置。雖說劉備連吃了幾次敗仗,但優勢還在,儼然是從一州對抗一國,轉變成一州對抗一軍。

後劉備進軍定軍山興勢地界紮營,繼而強攻拿下夏侯淵。怒火攻心的曹操等到宛城叛亂一平就自率大軍從長安走斜谷進入漢中,可是劉備卻退守陽平關據險不交戰,雙方因此對峙長達兩個月。此時,關羽勢強,北圍襄樊,曹仁僅數千兵力無法對抗,只能堅守城池。曹操無奈,倘若襄樊有失,就會進一步危害宛洛地區。最後不得已放棄漢中,留了一座空城給劉備。

諸葛亮奪取武都、陰平之戰

  • 諸葛亮傳:建興六年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建興)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 劉禪傳:六年春,冬,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魏將王雙率軍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還漢中。七年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遂克定二郡。
  • 曹叡傳:太和二年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曹真遣將軍費曜等拒之。
武都、陰平二郡對於蜀魏的重要程度,完全不亞於漢中帶來的效益

蜀建興六年、七年,諸葛亮連續發動第二、三次北伐。第二次是圍攻陳倉,第三次是奪取武都、陰平二郡。曹真自擊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就預言,諸葛亮下次必然奪取陳倉,因此派出將軍郝昭重築陳倉城。果然不出曹真所料,同年十二月,諸葛亮就率軍出散關攻打陳倉,因為提早做了準備,陳倉城早就固若金湯,諸葛亮數萬兵力活生生給郝昭數千兵力抵擋在城下,歷經二十天,糧盡而退兵。郝昭一戰成名,並獲得了嘉獎,曹真也因此得到了増邑。

但是很快,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三次北伐,派出陳式攻取武都、陰平二郡。不過曹魏反應迅速,時任雍州刺史的郭淮立即率軍支援。而令人驚訝的是,諸葛亮早已率軍進駐了建威,意欲阻攔郭淮。等到郭淮抵達建威時,只能是不戰而退,諸葛亮因此得了武都、陰平。

從時間節點上看,諸葛亮於建興六年十二月攻打陳倉,耗時二十天,不克而返;又於建興七年春,拿下了武都、陰平二郡。因此斷定,整個時間的跨度從退兵到拿下武都、陰平,不會超過三個月。顯然,是快得過分了,讓人不得不懷疑,北伐陳倉只是諸葛亮的一次佯攻,他的目的其實是奪取武都、陰平。之所以如此快,很大的可能是在諸葛亮攻打陳倉的時候,陳式早就去往攻打武都的路上。諸葛亮這邊一退兵,就立馬通知陳式攻打武都。這時,正為擊退諸葛亮而沾沾自喜的曹魏突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倉促之下,只有雍州刺史郭淮有能力支援,而諸葛亮更是馬不停蹄,一回到漢中就出兵建威,比郭淮早一步抵達,成功攔截,令武都、陰平二郡軍民喪失最後的精神支柱,得以讓陳式拿下二郡。

諸葛亮為什麼如此費盡心思地想要奪取武都、陰平二郡?

我們結合諸葛亮前面四次北伐來看: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

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諸葛亮於建興六年第一次發動北伐,在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計後,派出趙雲、鄧芝作為疑軍牽制曹真主力,自己率大軍走祁山,攻取隴右。此時的武都、陰平雖歸屬曹魏,但可能只有少量駐兵,或者根本沒有。可惜,蓄力三年發動的北伐卻因街亭防守戰的失誤而導致失敗,最後不得已退兵。

這次北伐可謂是震驚了曹魏朝廷,根據魏略記載,當時曹魏以為劉備死了,就沒有人再舉著匡扶漢室的旗號,西北區域便沒有多加預防。自諸葛亮北伐之後,曹魏就加強了軍備,並命曹真督守西北軍區,這武都、陰平的守備兵力自然也就多了。

所以諸葛亮接二連三的發動北伐,除了意在消除二郡的守備武裝,更是為了將其作為進攻祁山的跳板,縮短北伐距離。並且在完成這一系列動作之後,諸葛亮立馬就在南山下築造了漢、樂二城,作為協防漢中的副城,意圖很明確。

魏滅蜀之戰,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

  • 六年,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後主請降於艾,艾前據成都。
武都、陰平二郡對於蜀魏的重要程度,完全不亞於漢中帶來的效益

蜀景耀六年,曹魏大將軍司馬昭發兵三路討伐蜀漢,西路鄧艾進攻姜維屯兵之處沓中,意在牽制姜維主力;中路諸葛緒進攻武都、陰平,意在斷絕姜維後路;東路鍾會作為主力進攻漢中。如此戰略部署,不免會讓人認為,曹魏的意圖無非就是要奪取漢中,打開益州門戶。可是為何到最後卻演變成吞併戰,直接就將蜀漢給滅了呢?

在這裡給大家總結三個點:

一、黃皓弄權導致戰機貽誤。早先姜維聽聞鍾會在關中治兵,就上表劉禪,希望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平關、陰平橋頭,防患於未然。可是黃皓早就想廢掉姜維,擁立閻宇,便利用鬼神之說,迷惑劉禪,連群臣都沒有商議,就否了姜維的建議。直達鍾會發兵駱谷,鄧艾即將抵達沓中,劉禪才慌忙派出廖化支援沓中,張翼、董厥駐守陽平關。可惜,時不我待。廖化剛抵達陰平,諸葛緒就到了建威,廖化就停止行軍,意欲觀察諸葛緒的動向。而張翼、董厥也是,才抵達漢壽,陽平關已經被鍾會攻破。

二、姜維放棄陰平。因為沒有廖化的支援,姜維又被鄧艾給牽制,於是直接放棄沓中,退兵陰平。這時,前線又傳來陽平關被攻破的消息,因此姜維再度放棄陰平,聯合廖化、張翼、董厥退守劍閣,守住這條漢中進入成都的唯一入口。

網上有文章認為沓中與漢中是益州北面的雙門戶,蜀漢滅亡,姜維得擔一半的責任。一個是他改變了漢中的防守策略,由面改成了點;一個是他棄守沓中,又放棄陰平,導致鄧艾有路可乘。首先,不可置否的是,姜維改變了漢中的佈防,是因為北伐導致國力下降的緣故。可是不北伐呢?曹魏地位越發得到認可,蜀漢出師越發無名,到了最後,義師就會變成了賊守。再者,諸葛緒已經進駐建威,姜維不放棄沓中,只要諸葛緒佔據了陰平橋頭,姜維就成了甕中之鱉,實際上姜維也是拼了時間差,佯裝攻打諸葛緒後方,才繞過陰平橋頭。而全力據守劍閣,無非最後也就是丟了漢中,國家還在,眼下長驅直入的鐘會不就是因為糧草不濟準備打退堂鼓了嗎?至於為什麼提到這點,因為給了鄧艾有路可乘。

三、鄧艾偷渡陰平,馬邈投降。偷渡陰平確實是常人無法想象出來的一條路,它得穿越摩天嶺、唐家河、馬轉關、靖軍山才能到達江油,全程265公里。這條路可謂是鬼門關,不僅無法攜帶太多輜重,且叢山峻嶺還得快速通過,體力消耗極大。只要江油或者綿竹關遇到阻礙,鄧艾隨時成為反面教材。但鄧艾是幸運的,到了江油馬邈就投降了,讓這隻疲憊的穿山精銳得到了極大的補給。後續更是擊敗鎮守綿竹關的諸葛瞻,逼降劉禪。

鄧艾傳: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

顯然,蜀漢之所以會敗,其根本在於黃皓弄權,導致戰機貽誤,使得廖化、張翼沒有及時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雖說漢中淪陷之快也跟叛徒武興督蔣舒有關、跟姜維改變佈防有關,但如果張翼、董厥及時趕至陽平關駐守,鍾會也不至於那麼順利地破關而下,姜維也不會棄守陰平,讓鄧艾有路可乘。


資料出處:《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