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火神山醫院改造為防疫紀念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火神山醫院,世界可以複製嗎?設計單位負責人這樣回答

光明網03-27 09:02

光明網:火神山醫院改造為防疫紀念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環球時報記者 張妮】編者按:最近不斷有報道稱,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俄羅斯、伊朗等多國在參考中國經驗建造本國版“火神山醫院”和方艙醫院。中國醫療建築經驗能在多大程度上與國際社會分享?國外真的能複製火神山醫院嗎?武漢火神山醫院設計單位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肖偉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已有一些國家向他們諮詢相關醫院設計方案,中方很樂意將中國經驗和智慧與世界共享。但他同時表示,火神山醫院在其他國家複製並不容易。

解密如何在60小時設計出“火神山”

“設計建造如此高等級的傳染病醫院,我們的設計水平國際領先,而能在十幾天內完成包括設計、建造在內全部工程,可以說在國際醫療建築史上絕無僅有,創造了中國奇蹟和世界奇蹟,火神山醫院的經驗將對世界醫療建築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肖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月23日,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接到設計火神山醫院的任務,要求24小時出初步設計成果,60小時出施工圖設計成果。為了最短時間進入設計狀態,並儘可能減少設計錯誤,武漢市建設局迅速與中元國際聯繫,希望他們提供2003年北京小湯山醫院的設計圖紙,用以參考。中元國際當天就將圖紙傳送過來。在參考借鑑小湯山醫院設計圖的基礎上,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根據火神山醫院的特殊情況進行了一系列創新設計。

“由於新冠肺炎的傳染性比SARS更強、傳播更快,火神山醫院對醫療安全等級、醫護人員防護等級的要求更高。因此,我們將醫院佈局從傳統的三區兩通道升級為四區三通道,相當於在患者和醫護人員中間又增加了一個通道。醫務人員在離開病房區時,可將穿過的防護服留在汙染區內,為醫護人員的安全多上了一道保險。”據肖偉介紹,為防止雨水對醫院周邊湖水的汙染,火神山醫院還鋪設了防滲膜,將地面雨水全部收集並進行消毒,再通過管網消毒,然後排入城市管網。空調冷凝水也進行了有組織的收集及消毒處理,力爭將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過程還首次啟用“雲監工”24小時不間斷網絡直播。“雲監工是參與項目以來讓我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上億人都在看,你有一點錯誤或瑕疵網上就會曝光,無形中對我們產生很大壓力。就像現場一位同事說,如果網友對你進行批評的話,那是不可饒恕的錯誤了。”肖偉說,因為時間緊迫,他們在施工期間無法對“雲監工”的海量信息都進行瀏覽、回覆。但工期過後,他們會把網上提出的問題進行系統分類,問題如確實存在,會不斷改進。

據肖偉介紹,在今年8月開幕的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上,他將作為火神山醫院設計方代表,闡述傳統建築文化如何在現代建築中傳承發揚,並探討火神山醫院設計與故宮的關聯。“這兩個建築看起來好像相關性不強,但實際上存在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傳承的內在聯繫。”肖偉舉例稱,火神山的選址在交通便利、遠離居民區、下風向的位置;採用魚骨式佈局,醫護人員活動區及病房區的流線感很清晰;每個區域之間有間距要求,形成一個院落空間。“從中國最大的‘院兒’、擁有600年曆史的故宮,到最小的民宅像北京的四合院,再到今天的火神山醫院,都是建在統一的中國傳統文化機理上。”

光明網:火神山醫院改造為防疫紀念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哪些中國經驗可供國外複製

火神山醫院為什麼能在十幾天內完成設計建造?梳理出其中的關鍵因素才能明確哪些經驗和模式適合國外複製,而哪些經驗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

肖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第一,與中國的設計、建造水平快速發展分不開。5G、機器人等高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二,設計單位的綜合實力非常強。建築結構、水、暖、電、智能化等各專業都要齊備並快速對接。“類似火神山醫院這麼大的工程,如果按正常流程,大概需要近一年才能出設計圖,而這次出圖時間壓縮到60個小時。我們對工作流程做了很大調整,從原來一個工序接一個工序做,調整為各專業、各工序之間水平作業,同時進行。比如,設計方案實時傳給現場人員,第一時間就能知道方案是否合適。在做方案的同時與施工單位同步協調等。”第三,大型國企調配能力強。平時,僅僅集裝箱、混凝土結構等建築材料要想調配齊全至少需要1個月。春節期間相關物資採購就更受限。而火神山醫院的設計和施工單位主要為資源儲備比較充足的大型國企,資源管控和調配能力非常強,能以最快速度調配資源。一般小的施工單位很難做到。

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此次也參與了武漢多家方艙醫院的設計工作。據肖偉介紹,為確保方艙醫院的安全,他建議出臺相關方艙醫院設計導則,對方艙醫院的選址、結構、水、暖、電、醫療設施等設置嚴格細緻的規範。有關部門採納了他的建議,組織湖北省專家一起迅速編制了方艙醫院設計導則,並在設計施工過程中按照導則來檢查,確保方艙醫院的設計施工達標。

目前,不少國家紛紛計劃建造國外版“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並開始向中方諮詢設計方案。“找我們諮詢方案的國家,很少有計劃建造像火神山那樣有1000多個床位的大型醫院,一般是兩三百個床位。也許我們將來會做一個聯合體,參與國外防疫醫院的設計工作,我們很樂意將中國的智慧以及相關設計、施工、建築材料等資源與世界共享。”

肖偉說,火神山醫院的相關圖紙可以免費公開,但每個國家的設計標準、規範、材料工藝不一樣,建造的過程和結果都不會完全一樣。而且每個國家的國情和管理方式不同,中國經驗不一定能完全在其他國家複製,“十天建成估計很多國家做不到。”肖偉認為,其他國家很難做到在這麼快的時間內把所有資源調集到一個地方,“不舉全國之力是調不過來的”。另外,此次參與火神山項目的大型國企有擔當精神,國家需要的時候義不容辭,哪怕沒有報酬也會挺身而出。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基建工人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加班加點、全力以赴、按分按秒搶工期。這種精神也是很多國家難以複製的。

將“火神山”改造為防疫紀念館?

每次疫情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全人類都會帶來深刻的教育和啟示。“SARS之後,中國對醫療衛生防控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升級改造,新冠肺炎疫情後也應對醫療建築、民用住宅等進行升級改造,對建築的通風、採光、衛生間下水管網等出臺更嚴格的要求。”肖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未來的城市設計,應賦予醫療建築、城市大型公共建築以“平戰結合”的功能。平就是平時,戰就是防疫等特殊時期。就是說,在建築規劃中要兼顧一些“戰時”考慮,遇到緊急情況可以通過快速可控的方式,將建築快速改造為應急醫院。

火神山醫院是按照臨時建築來設計建造的,使用週期通常不超過1年。疫情結束後,這艘“諾亞方舟”即將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嗎?在肖偉看來,既然我們舉全國之力建起這家醫院,而且它在此次抗疫期間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疫情結束後,建議將它改造為展示抗疫英雄事蹟和精神的紀念館。既作為這段特殊抗疫時期的紀念,也是對後人最直觀的警示。“火神山醫院是武漢抗疫的橋頭堡,代表了一種永不言輸的抗疫精神、中國精神、火神山精神。此前武漢有防汛紀念碑,如果火神山醫院能改造為防疫紀念館,我覺得對武漢、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肖偉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