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会感到越来越迷茫?种啥啥不值钱?

“过去我们知道怎么当农民,现在我们不知道了”,很多农民朋友这样说。

农民为什么会感到越来越迷茫?种啥啥不值钱?

想想,这也不难理解,近几年的媒体不是报道苹果滞销,就是红枣滞销,市场的波谲云诡,让靠天吃饭的农民的种地成本越来越高、粮食收成越来越少,不迷茫才是假的。

农民为什么会感到越来越迷茫?种啥啥不值钱?

那么,这种群体性的迷茫,到底是怎么来的?三农问题的专家曹锦清认为,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

①农民没有粮食“定价权”

传统的农民,自给自足的程度很高,房子自己盖,衣服自己纺,粮食自己种自己吃。

但被卷入“市场经济”后,原本“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循环就被打破,农民必须依赖于货币才能维持生产生活。

更可怕的是,农民失去了对粮食的控制,定价权不在农民手上,完全听任市场。粮食一涨价,城里人就恐慌了,媒体、政府也开始想对策了;但是,粮价跌下去的时候,大多数人又沉默了。

曹锦清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得不到解决。

②每年到底种什么、养什么合适?谁也搞不清

每一年决定要种什么、养什么的时候,农民能做的往往只能参照去年或是当时的行情,哪个价格高,卖得好,就种哪个、养哪个。

去年养猪的赚钱,就都去养猪,最终猪肉过剩,价格暴跌,农民亏本。亏本之后,大家又都不养了,然后猪价又上涨,如此循环。

农民为什么会感到越来越迷茫?种啥啥不值钱?

归根结底,分散的小农经营抗风险能力太差,经不起市场的折腾。

③地方政府廉价买地,不少农民上当

很多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稀里糊涂的,至今很多人以为农村土地属于国家,但实际上是村集体。部分地方政府在征地时压低补偿,由于农民以为地方政府确实有这个权利,所以很多人不去追究被吞掉的补偿。

总而言之,对于当今的农民来说,当务之急是跟上时代,不要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普通农民必须依靠城市精英拉他们一把。

农村电商该派上用场了

自从国家提出精准扶贫的脱贫战略,众多专家学者、社会精英纷纷就扶贫策略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其中,发展性扶贫策略脱颖而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电商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今年年初,京东就打算进军东三省。

提起东三省,我们的脑子就会自动地穿越回建国初,那时的东三省作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为整个国家的GDP出80%的力。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重工业逐渐被历史淘汰,东三省的转型发展面临困境,大多数投资商其实并不看好东三省,尤其是,经历了毛振华的“控诉”和雪乡“宰客”之后,东北营商环境的“老问题”就又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

此次,刘强东凭什么敢北上?

农民为什么会感到越来越迷茫?种啥啥不值钱?

刘强东称,“最近几年大家似乎都不对东北看好,不可否认东北三省的经济确实遇到不小的困难,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建国初期东北三省GDP一度占据全国85%!可以这么说,没有东北就不会有国家初期的工业振兴!今天他们有了困难,大家都应该过去帮一把!算是一种感恩吧!”

可是,在商言商,这只是捎带的事,关键是东三省有料。

此次京东对东北的投资,涉及京东与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基于无人机的合作、吉林省制造上京东、在沈阳浑南投资建设智能运营中心等项目。

除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刘强东还表示,将帮助当地特色农产品外销,“帮助东北的优质产品卖出一个好价钱。”

京东内部人士表示,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东北振兴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的确,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盛让无数人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

农民也该圈一块地

农民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从皇权社会开始就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都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草根崛起的时代,农民自然也应该沾一点光。

农民为什么会感到越来越迷茫?种啥啥不值钱?

现在,有大批电商企业、微商企业、有机食品连锁超市在做农村电商,但是,这些电商模式忽略了农民的接受力和对市场的欲判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迷茫。

而山西在他乡克服前人的弊端,一方面为农民提供市场咨询、培训服务、配套设施、产品包装、销售推广,另一方面采取社交网络新模式营销方式,将来自农村的纯野生产品直接销售给城里人,去除了中介,产品价格合理。

不管怎么做,只要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展问题和农村致富问题的模式,就是好模式,期望广大农民真能享受到“时代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