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春耕:點“土”受益


●本報清流記者站 巫建輝 楊  穎

3月11日,清流縣裡田鄉水稻工廠化機插育秧示範點,優明家庭農場的巫善生和家人,正忙著將暗化室內一盤盤剛出芽的秧苗整齊地擺放到秧田裡,進行後續的田間煉苗。

“這批秧苗共有3000多盤,全部採用自動化流水線播種,並通過可控溫溼度的智能化暗化車間進行疊盤暗化催芽。”巫善生說,再過20~25天后就可以機械化插種,大概能種150畝。

巫善生是裡田鄉的種糧大戶。一家四代6個勞動力,卻承包了全村一半以上的水稻種植。他計劃今年種植早稻300畝,全年利用機械化種植早稻、煙後稻、再生稻面積近千畝。

眼下正值早稻的春播時節,但傳統的撒播方式受春季雨水及低溫天氣影響,容易出現出苗差、秧苗偏弱、成秧率不高等情況。

巫善生引進自動化流水線播種設備,進行室內機械化裝盤播種,再將經流水線播種後的秧盤,疊盤堆放。每20~25盤一疊,每疊最上面放置一張裝土而不播種的秧盤,放置於暗化室內,溫度控制在32℃左右、溼度控制在90%以上。經48~72小時,待80%種芽立針(芽長0.5~1.0釐米)時,轉送到秧田完成後續煉苗。

“雖然購買機械設備需要投入不少資金,但和人工種植比起來,總成本卻更低。”巫善生說,採用全程機械化播種、育秧,能降低外部不利因素對早稻育秧的影響。出芽整齊、出苗率高,極大地提高了育秧效率。

“待疫情結束,設備、材料、人員都能到位了,就著手搭蓋育秧溫室大棚。實現播種、育秧、煉苗都在室內條件下完成,徹底擺脫育秧育苗期間不利天氣的影響。”巫善生說,下一步將繼續完善示範點水稻種植的基礎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