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利好視而不見

央行昨天開展了500億元逆回購操作,操作期限為7天期,中標利率2.20%,此前為2.4%,相比下降了20個基點。

對利好視而不見

什麼是國債逆回購?通俗說就是通過滬深交易所借錢出去,基本是無風險的(就好像存銀行一樣),分為滬市10萬起和深市1000元起,有1天、2天、3天、4天、7天等很多品種。如果用官方語言就是一種短期貸款,股票賬戶中,將資金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拆出,以約定的利率出借資金,並在約定時間獲得本錢和利息。官方的解釋就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簡單的來說,逆回購就是央行主動的借出資金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

這說明在全球央行放水的大背景下,中國央行也在引導利率下行,在此次中國央行開啟逆回購操作後,本月20號大概率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和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將會同步下調,也就是說市場對下個月降息降準抱有極大的期待。但昨天市場並不買賬相反出現了大跌,這就說明現在投資者對預期悲觀到了極點。當市場對利好或利空視而不見的時候就說明行情完全被情緒所左右,就如同老式鐘錶總是圍繞中心擺動到兩端。鐘錶的中心就類似於價值,兩端代表瘋狂和悲觀的情緒。我們只要避免從眾才能在投資市場上賺到錢,現在對應到極端情緒那我們就應該守住自已的能力圈不盲木操作,大家要知道股票投資動得越多錯得就越多。

今天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2.0。這一數據高於2月份時的紀錄低點35.7,也高於50這一榮枯線,涵蓋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指標報52.3。

對利好視而不見


對利好視而不見

3月初企業加快復工復產,上游原才料市場供給顯著增加了,也就帶動了中游的製造業,因此企業預期也趨於改善。但今天的投資市場反應平淡,這主要是大家覺得:

一、這是環比指標,2月份基數較低所以只具備一定的參考意義,本月復工復產速度明顯加快,但一個月的數據並不足以說明經濟完全康復了,市場仍存在懷疑,因此需要持續觀察三個月才能基本判斷經濟是否觸底回升。

二、產業的上游和中游雖然運轉正常了,但怎麼樣才能傳導到下游?就也如何帶動服務和消費,如果下游得不到解釋那上游只能積壓庫存整個產業鏈也會進入死循環,整個生產—消費鏈也會斷開。目前國家和各個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些刺激政策,比如國家正研討擬定消費促進計劃,一些地方政府如南京、杭州等地發放消費券,另一些地方根據自身產為特點出臺一些汽車消費政策等等。說明大家還是想用消費來拉動經濟的。

三、之前一直是各種吹風會,不管是新基建還是老基建,媒體說了一輪又一輪,但都沒有看到真金白金,就在本月美聯儲都把利率幾乎降到了零,但中國央行一點表示都沒有,這就給大家帶來了預期的偏差,因此行情也就跟隨美股大跌但反彈有限。昨天的逆回購利率又給大家點燃了新希望,大家都期待著央行有更大的動作,比竟世界就如同一個學校,各國央媽的表現就是同學們父母的表現,所以有了比較才有了差距。

四、中國疫情基本解決了,但歐美國家卻正在大爆發時期,投資市場的表現也真是替人家操碎了心。其實他國的疫情對中國影響有限,再怎麼有關聯也會大到中國股市跟隨如此大的波動。我們的外貿確實受到了影響,但這種影響有限了,2016年以後我們的外貿佔比就逐步降底了,從我們的外匯儲備規模就能看得到來。我們現在主要發展第三產業,也這就一個國家發展成熟的表現。但全世界疫情仍爆發中也確實影響了中國各行業的流動,但其實這也是機會,中國可以產業升級轉型,用醫藥物資換取更多的技術專利。

所以綜合來看,寬貨幣寬財政,現在已經開始,今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趕上疫情襲擾,形勢不容樂觀,最近的特別國債的發行是為了緩解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同時也是為了各行業的資金支持,相信政府有能力完成十三五宏偉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