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红效应”,现在“口红效应”理论还有意义吗?

二古基


“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历史来源: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当时在美国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

在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

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会削减对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奢侈品的消费上升。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就利用这一规律,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经营策略,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如何利用“口红效应”来拉动消费、提高销售业绩呢?

首先是所售商品本身除了实用价值外,要有附加意义;

其次,商品本身的绝对价格要低;

再次,商家要充分利用情境来引导消费者、引爆消费欲望。

当前社会,利用“口红💄效应”受益行业,比如化妆品、电影、网络购物、网络游戏以及网络媒体(直播、短视频)等!


榭蒋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席卷了全球: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华尔街股市突然崩盘,失业人口也越来越多……而这场大萧条更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然而,就在几乎所有商品的销量都骤降的同时,口红却异常畅销。经济学家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口红能在经济低迷中突出重围呢?它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秘密?

作为现代女性必不可少的彩妆用品,口红有着饱受争议的悠久历史。世界上第一支口红来自于五千年前的苏美尔人,是考古学家们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一座古城——乌尔发现的;其后的古埃及人也会用黑色、橘色、紫红色的唇膏涂抹嘴唇;在古罗马时代,人们甚至会利用一种紫红色含水银的植物染液与红酒沉淀物来制作口红;而我国古代的妇女们则会将带有色素的纸张用嘴唇抿住,使颜色附着于唇上。

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口红被认为是妓女的用品,使用口红成为了一种禁忌;在十八世纪,美国的清教徒移民们也抵制口红,他们认为口红会将女性打扮得过于妖艳,但爱美的女人会悄悄用丝带摩擦嘴唇,来增加嘴唇的红润。

直到1912年,无数著名的女性主义者纷纷抹上口红,参与到纽约市妇女参政权论者的示威活动中,人们这才将口红视为妇女解放的象征。1915年,第一支面向大众的金属管口红在美国问世了。随后,它屡屡出现在电影中,并因影视明星的使用而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这才有了大萧条时期口红销量节节攀升的现象。

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们称为“口红效应”,又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人们的购买欲望依然强烈。既然口袋里的钱买不起价格昂贵的消费品,那就买些小物品来安慰自己吧!在美国,口红是一种较为廉价的消费品,又能在妆扮自己后展示给周围的人看到,可以给消费者一种心理慰藉:花小钱就能立刻改善生活。正如现在流行的那句话,“尽管我和你住不起同样的小区,但我们的唇釉都是阿玛尼”。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危机中,“口红效应”被一次次印证:1996年,日本经济不景气,木村拓哉所代言的口红一度卖到脱销,就连地铁车厢内的海报也被人们拿走了;2001年,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经济陷入低迷,可口红的销量却逐渐翻倍。

像口红这样低成本,又效果显著的好物实在不多,文化类产品正是其中之一。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好莱坞、百老汇的演艺明星层出不穷,奥黛丽·赫本、秀兰·邓波儿等更是为美国娱乐业开创了繁华的景象;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低迷,而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却逐渐发展了起来,成为支撑着日本经济的中坚力量。

所以,当你感到压力巨大的时候,不妨买一支口红或者看一场电影吧!


幸运的小兔子


“口红效应”是一个有趣的经济景气度反向指标,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08年的金融危机,一度给“口红”带来了市场,欧莱雅、资生堂等公司都获得销售额逆市增长,“口红效应”开始显现。之后“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就提出的理论又被媒体反复提及,人们试图证明,当经济不景气时,女性消费者会将消费欲望转移到“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上。

近几年传统奢侈品牌的日子不太好过,相对于高昂的服装和配饰价格,彩妆品类门槛较低,而且作为女性个人消费的必需品,价格也更具优势。奢侈品牌们纷纷瞄上了这块市场蛋糕,除了之前由服装跨界化妆品的老牌彩妆,近年来Gucci、TOM FORD 、Burberry等均新推出彩妆产品线;这些美妆产品的价格大部分介于200、300到600人民币之间,合乎“日常奢”的范围,往往成为品牌旗下“吸金”能力最强的产品线之一。

奢侈品金字塔排序图,低于100美元的物品则可归于日常奢

比如在Chanel的官方微信上,在线购买商品包括240元的指甲油和330元的口红;而Bueberryt则推出250元到300元的唇膏等;品牌深諳这类“低价”产品不仅是吸引年轻人以及更多入门奢侈品消费的法宝,还自带平滑经济周期的能力,为品牌带来超强盈利能力。


不过关于“口红效应”也有不同声音,“口红”被认为是一种定量消费品,即使你没有能力购买昂贵的衣服和手袋,你也不会购买更多的口红,因为那是浪费。所以口红不仅不会因为经济萧条而大卖,反而会像其他化妆品一样降低销售量,只不过降低的幅度相对最小罢了。

“口红理论”体现了一个最本质的事情:和大部分经验理论一样,这都只是在某个特定范围内适用的,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把“口红效应”引申开来,口红作为“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在全球动荡经济低迷时期,无论对娱乐、影视、化妆品或其他与生活需求相关,绝对价格低,但本身具有附加意义的产业,如何在一定情境内推出可以引爆消费欲望的产品还是多有启发的。


Shelly观潮


你好,我是你邀请不邀请都会来的恒信贵金属。

前面已经有很多大牛,抛出了很多理论来论证口红效应,恒信现在用一个普通女性的角度来解析一下。


简单来说,口红是很多经济基础可能没那么好的女性最好接触奢侈品、大牌的机会。

比较钟爱香奈儿的女性可能很清楚,这只LEBOY的价格,不知道的让恒信告诉你,这只看似普通的包包要卖到三万以上人民币,对很多有品牌执念以及喜欢此品牌的女性遥不可及,

而这三管口红,价格全加起来,也不到一千元人民币,可以说是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了心中所爱。


这也就是为什么,口红常常会因经济萧条而热卖,也可以称之为“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消费降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所以说,在你女朋友闹脾气的时候,送个口红,可能可以保命噢。

更多信息,可以关注恒信贵金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