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民營診所的運營管理:注意這4個要點

本文圍繞基層醫療民營診所的運營管理進行分析,作者總結了自己的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

基层医疗民营诊所的运营管理:注意这4个要点

加速倒閉,有人在朋友圈1天轉讓8家診所。備受歡迎,醫療健康領域5天13起投融資。生死存亡,危機並舉,如此形勢下,淺述基層醫療民營診所的運營管理。

一、正確價值觀

圈外人說醫療行業前景廣闊,圈內人道前路漫漫。資本跨界殺入,大多看到了行業高毛利,卻忽略了低純利。牟取暴利是痴心妄想。合理利潤,行業急需和歡迎價值投資的投資人

過度醫療,竭澤而漁妄想掙錢快閃的診所往往快死。回報社會,永續經營慢慢積累口碑的診所越活越滋潤。虛假宣傳,敷衍了事的醫療團隊被監管打擊。方便患者,熱心服務的醫生和醫技團隊成功火出圈。

二、明確屬性

要活得滋潤莫過於民營公辦,積極爭取政府資金鼓勵和政策扶持,打通醫保和商業保險結算。當然有些專科診所確實莫之奈何,但不管哪種類型的診所一定要

明確自己是診所、診所、診所而不是醫院,拼不過醫院的影響力和輻射範圍,診所的優勢是因在患者身邊而所有便捷性和親密性。連鎖診所雖是另一套平臺戰略,但對單個的門店運營負責人亦同。

三、品牌營銷

醫療機構不要對品牌營銷諱莫如深,一談營銷就好像是不正經的醫療機構。要知道營銷是為了更方便的服務患者,品牌營銷是讓患者對我們醫療機構產生深刻認知。

品牌營銷包括診所平臺品牌建立,打造醫生個人IP以及診所差異化競爭。連鎖診所和有野望的診所可以更進一步營銷3.0:價值觀營銷(請自行了解)。

1. 診所平臺品牌建立

一家診所輻射和服務範圍有限,一般3~5km,頂天10km。大力氣、大投入的付費廣告並不划算,踏實的做好患者服務,熱心的參與小區、社區、街道公益,做好公關關係才是王道。

需要注意的是公益活動現場一定不要出現付費和銷售行為;和患者建立連接可以就便加入小區、社區、街道的各類微信群,不要專門建患者交流微信群,醫患私信交流即可;另外診所請履行義務和責任做好疾病的科普工作。

2. 打造醫生個人IP

醫生是行業核心資源,政策鼓勵體制內醫生流動起來。打造個人IP對於體制內醫生來說能讓其探索更寬的職業道路時更有保障和議價能力,從而讓優秀的醫生有意願、有動力、有客觀條件走出體制流動起來。

對於醫療機構來說幫助醫生打造個人IP能吸引更多、更好的醫生入駐執業,要知道民營診所招醫生難、招好醫生更難,診療質量提升和診所連鎖化經營一直受困於此。

另外醫療機構要轉變一個觀念,不要幫助醫生打造個人IP時就心心念如何綁住醫生。拜託!醫生吃的是手藝飯,如何可能受制於你,再說打造醫生個人IP又不需要像打造娛樂明星那樣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需要長時間捆綁才能回本。

要知道在幫助醫生打造個人IP時就有收益產生,醫療機構和醫生談好此收益的分配即可。請用合作共贏的心態看待此事,具體如何打造醫生個人IP未來另開篇章詳細闡述。

3. 診所差異化競爭

診所差異化競爭一般是展開新診療項目和名醫坐診之類,其他的價格戰、宣傳戰什麼的無甚值得注意。展開新診療項目是值得鼓勵的創新,但一定要規避風險,注意合規。

名醫坐診或者名醫工作室之類,我得吐槽吐槽一些醫療機構,沒有正確認識名醫。名醫,名院,名科室。名醫離開名院和名科室,光環至少黯淡了35%,糾結名醫坐診或者名醫工作室的接診量上不來也是想瞎了心。

名醫不是這麼用的,名醫是給你的診療平臺做品牌背書的;名醫是用來幫助診所打破3~5km輻射和服務範圍限制的;名醫是幫診所吸引合作資源的。

診所差異化競爭還可以用爆款思維設計醫療產品服務,通過售賣這些醫療產品服務為診所引流後再轉化。此處先挖坑待填。

四、團隊組織管理

建立學習型組織能讓團隊充滿凝聚力和戰鬥力,同時也能保持團隊活力和創新力。

另外好的團隊組織管理還可以創造收益,是不是不可思議?

我且問幾個問題:資本湧入,行業大興土木,醫療機構的創辦和服務體系打造需要諮詢服務,管理團隊能否勝任提供?打造醫生個人IP是否梳理出方法論,運營團隊能否為那些跑單幫的醫生提供醫生經紀服務?藥械耗材供應鏈是否完備並有價格優勢,採購和醫技團隊能否變成經銷商為別的醫療機構供應產品?品牌打造,患者運營是否略有成效,有能力和廠商合作開發聯名產品並銷售?……還有很多開源和跨界營銷的項目可以合理合法合規的創造收益,獲取利潤。拋磚引玉,請大膽暢想。

以上,胡說八道妄言之,半信半疑且聽之。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