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那些不幸的孩子,


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而那些幸运的孩子,


一生都会被童年治愈。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两次”出生——


一次是在我们呱呱坠地之时,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出生;


还有一次,就是出生之后被养育的过程,是精神世界的脱胎换骨。


前者赋予了一个“物质”之我;


后者造就了一个“意识”之我。


“物质”的我离不开那些物质的哺育;


“精神”的我同样也离不开那些看不见摸不着、源自父母心灵的滋养。


斗转星移,发现“那个‘物质’的我渐渐被‘精神’的我掌控”这一事实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将孩子养育成“人”原来就是养育那个精神世界的他(她)。


回首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原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并非源于生物学意义上的出生,而是取决于出生之后他们的父母选择和走在一条怎样的养育之路上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在这条路上,很多父母都在想方设法求助于外,为孩子拼尽己力争取最好的“教育”,可是有太多太多的父母都忽视了这个事实——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学校是家庭,而且没有之一


但是,这个“最好”却成了大多数父母和家庭难以企及的奢望。


如果非要找一个原因来解释这一现象,我们有理由认为你——


很多父母和家庭更关注“孩子应该怎样去做”和“做些什么”,而不是“应该怎样做父母”和“父母应该做些什么”。


这两种“归因迥异”的思维方式,导致我们对孩子、对自己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


基于前者的思维路径和立场,父母认为出错的总是孩子,要求强令他们做到就是为了他们好,所以孩子须要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


基于后者的思维路径和立场,父母在教育上会常常出错,导致孩子的问题难以解决和越来越多,所以父母须要跟随孩子成长的节奏和规律时刻检视和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于是,我们会发现父母不外乎两种类型——


“掌控对方型”“掌控自我型”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事实上,“掌控对方型”父母更易焦虑和愤怒,被情绪冲昏了头脑,衍生的问题较多,未来孩子更易“失控”;“掌控自我型”父母更易依靠理智从自身找到问题所在以解决,优化孩子所处的教养环境,更容易“掌控”孩子。


在这两条“世界观”迥然不同的养育之路上,前者靠孩子“滋养”自己的灵魂,后者靠自己浇灌孩子的精神世界。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着父母的意志在转,而是父母需要按照世界运行的法则调整自己意志和行为处事。


指望直来直去地“控制孩子”永远不可能是智慧父母的第一选择。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毫无疑问,因为两种父母塑造的教养环境不同,孩子领略的人生感悟也会大不相同——


那些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而那些幸运的孩子,一生都会被童年治愈。


这种表现在未来孩子身上的差距,将会随着父母所提供的“教育”的日积月累渐渐拉大。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她的从小就生活在父母错误的归因方式之下,不满和指责是父母处理亲子关系和教育孩子的“法宝”。


不仅如此,在她的婚姻关系中,她还“继承”了母亲曾经对待父亲的那种沟通方式,随时随地地表达着自己对丈夫的不满,致使自己将“不幸福感受”的来源都指向孩子和丈夫。


我和她在一起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她抱怨式的倾诉。


我常常能从这位闺蜜身上感受到想挣脱自我却又屡屡不能的痛楚。


因为,她很清楚尤其是那样斥责孩子没有任何好处,但是她又常常会在孩子面前不能自己,表现出情绪化的斥责之言。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事实上,教育好孩子就是如何用父母的心灵滋养孩子精神世界的过程,这不是传授什么知识,也不是依靠什么说教,而是用一颗心唤醒和鼓舞另外一颗心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未来的孩子是积极还是消极,是进取还是颓废,是求知若渴还是无所事事,是爱人如爱己还是自顾自怜,是掌控自我还是自我失控,……,就是被这种关系塑造起来的。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正是建构在这一关系之上,孩子精神世界能量的源泉也正是始于这里。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没有能力建构良好亲子关系的父母,若想更好地教育好孩子,注定会遭遇滑铁卢


正如专注于生命教育的知名作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他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篇 》一书中所正告父母的——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梦游,为人父母则是唤醒铃。


做父母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而是走向智慧、情绪成熟、自我觉察的过程。


亲子关系的成长就是父母和孩子注定会成长的铁证。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教育似水,无处不在,无往不化。


智慧的父母往往能睿智地应对孩子的行为,孩子则更乐于在这份亲密关系中接受父母的引导。


看似不被情绪左右,没有控制的教育,却能真正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唤醒他们的生命灵性,这才是教育的本来。


而这种教育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教育。


求助于外者,


失意自我又伤害孩子;


求助于内者,


疗愈自己还唤醒孩子。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没有真正糟糕的父母,只有对孩子毫无办法的父母——

做情绪成熟的“智慧型父母”,你便可以唤醒孩子独特的天赋和本性。


一辈子都在“梦游”的父母,梦醒时才发现孩子正用一生疗愈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