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身已許國,再難許家

晁錯:身已許國,再難許家

尊敬的晁錯先生,what?晁錯老爸這樣稱呼兒子?

當然不是,晁錯老爸稱晁錯為“”,比稱晁錯先生顯然還要正式,更顯高大上。

那麼晁錯老爸為什麼如此稱呼自己的兒子?是官居御史大夫的晁錯官太大嗎?不至於。晁錯父親是對自己兒子的所作所為嚴重不滿故而如此稱呼。

聽說兒子晁錯已經犯了眾怒,而且這些非議晁錯的不是雄踞一方的諸侯王就是根深蒂固的朝廷親貴。

晁父第一時間趕到京城。你已經犯了眾怒你不知道?人家老劉家的家事犯得著你操心?現在攻擊你的唾沫星子滿世界都是,你還如此執迷不悟?

晁錯不可能不知道,面對父親的突兀而至和聲色俱厲,晁錯一時冷汗襲身面有慚色,不過他依舊堅持己見,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

晁父一個趔趄,兒子看來是要一條道走到黑。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晁父揚長而去,留下全身僵硬的晁錯呆若木雞

晁錯:身已許國,再難許家

▲晁錯父親 【劇照】

隨後,父親飲藥而死的消息瞬間讓晁錯癱倒在地。但晁錯是一個戰士,為了削藩,為了帝國的安危,他在心裡早就拋棄了自己的小家。

晁父的確有先見之明,僅僅十餘天之後,晁錯就在上朝的路上被騙到東市,而後腰斬,一代“智囊”就此謝幕。

晁父之所以自殺,是不想親眼看見全家被殺的悲慘。晁錯被腰斬,他的父母妻子同產也一同被殺。

那麼晁錯為什麼會被殺,又為什麼遭這麼多人的忌恨?這和漢帝國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場轟轟烈烈的事件有直接關係。

晁錯在文帝劉恆朝的時候就曾經建議朝廷削弱諸侯王的勢力,文帝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到了景帝劉啟即位,這位太子家令迅速由內史而至御史大夫的高官顯位。用《漢書.袁盎晁錯傳》的話說就是,“幸傾九卿”,沒有人可以比肩晁錯在朝中的地位。

晁錯:身已許國,再難許家

▲漢景帝 【劇照】

晁錯一句“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景帝立即拉開了削藩的大幕。

楚王被削去了東海郡,趙王被削去了常山郡,膠西王被削去了六個縣。等到削除吳王劉濞會稽郡和豫章郡的詔書下達吳國之時,吳王劉濞終於將那支早已拉滿弦的利箭射了出去。

吳國、楚國、趙國、膠東國、膠西國、菑川國、濟南國,七國一時燒得帝國烽火狼煙。

景帝劉啟雖然立即做出了應對之策,但是對平叛工作依然是沒有足夠的信心。吳國辣麼有錢,吳王眼看都快入土的人了沒有把握能幹這事?

景帝在煎熬中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工作部署。

吳王劉濞果然老奸巨猾,他沒有將矛頭直接指向景帝劉啟,而是打著“清君側,誅殺晁錯”的名義向西進軍。國有奸賊,我們諸侯王有義務有責任替皇帝分憂。

晁錯根本就沒有想到吳王劉濞會打這出牌。

當景帝六神無主時,大臣袁盎卻一時自信滿滿,破七國,so easy,不是要殺晁錯嗎,陛下滿足他們,再把削除的土地歸還,七國必然退兵。

景帝不知道袁盎和晁錯之間的怨隙已經到了欲置對方於死地的地步。

晁錯:身已許國,再難許家

▲袁盎 【劇照】

那麼景帝聽了嗎?景帝不僅聽了,還親自指示大臣彈劾晁錯,而晁錯竟然一無所知。景帝徹底拋棄了晁錯。

景帝不僅殺了晁錯,還對大臣誅殺晁錯家屬的奏疏說yes,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

景帝很天真,七國會乖乖熄滅剛剛燃起的戰火嗎?景帝派出使者向七國公佈了晁錯的死訊。劉濞會作何反應?

《史記.吳王劉濞列傳》載:“吳王聞袁盎來,亦知其欲說己,笑而應曰‘我已為東帝,尚何誰拜?’。”哥已自封為東帝,還有必要拜見皇帝的使者嗎?

就如平定叛亂的一位鄧將軍說,“吳王為反數十年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非在錯也”。人家老劉準備這麼長時間了,難道僅僅就為殺個晁錯嗎?

那麼景帝是何反應呢?景帝默然,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也沒有遷怒那位出主意殺晁錯的袁盎。

看來景帝對晁錯的意見也不是一般的大。

晁錯在叛亂之初竟然要求皇帝御駕親征,自己坐鎮長安城。景帝會怎麼想?讓我去送死,你站在幹岸上吃香喝辣嗎?呵呵。

晁錯:身已許國,再難許家

▲吳王劉濞 【劇照】

但子玉堅信,景帝內心一定是後悔的,因為晁錯削藩的出發點是為了國家的安危。班固在《漢書》中一句“

錯雖不終,世哀其忠”極其中肯,旁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果說當時的帝國賈誼是最有才華的人,那麼第二位一定是這位號稱“智囊”的晁錯。

賈誼盛年而死,晁錯一時光芒萬丈。

這位最初專業是法家的人後來不僅精通《尚書》,對兵事、農事更是頭頭是道。

一篇《言太子知術數疏》引得文帝龍顏大悅。

一篇《言兵事疏》,從地形、武器裝備、經濟實力、挑兵選將等方面對帝國和匈奴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一一列舉了應對之策。

《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帝國俯瞰“文景之治”的盛世,不應當忘記晁錯無數個夜晚的挑燈夜戰。

作為帝國的superstar,又是漢景帝劉啟的寵臣,晁錯為什麼會落得被孤立直至被殺的結局呢?

首先,晁錯的削藩直接觸動了諸侯王的利益,諸侯王們不恨他才鬼。

其次,帝國的朝堂成了晁錯的天下,景帝對他言聽計從。朝臣們唯唯諾諾,只有少數的如竇嬰般的權貴偶爾敢對晁錯說No,看似一時風光,其實完全已經站在了眾人的對立面。

你說晁錯傻,你說晁錯拋棄了家庭,你說晁錯眼裡只有皇帝,你說晁錯只有個人的抱負,但是晁錯的一心為國不能否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