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史上第一背鍋俠,曾經是第一寵臣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第一寵臣,副丞相、紀委書記(御史大夫)晁錯被腰斬於長安東市。

人稱:晁錯背鍋。

這口鍋叫七國之亂(以吳王劉濞bì為首的七個諸侯國起兵叛亂)。

殺晁錯,是各方勢力(漢景帝、滿朝文武和七國諸侯王)的共識。

從第一寵臣到第一背鍋俠,晁錯做錯了什麼?

晁錯:史上第一背鍋俠,曾經是第一寵臣

晁錯畫像

第一寵臣

晁錯和賈誼同歲,都是大才子,但晁錯比賈誼會玩。賈誼是學者型官員,晁錯是官員型學者。

賈誼少年得志,24歲正局、26歲擬提拔正部,鋒芒畢露,到處開炮,然後被打壓,33歲抑鬱而終。

晁錯從科員(太常掌故)幹起,科級、處級、局級、副部,一步一個腳印,44歲才當上正部(內史,長安市市長),走得很穩。

更關鍵的是,他比賈誼後臺硬:漢文帝和漢景帝的雙保險。

晁錯是漢文帝親自選拔的第一後備幹部(上親策之,晁錯對策高第),派到太子的東宮當差。太子劉啟非常賞識他,言聽計從,稱他為“智囊”(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

漢景帝繼位後,晁錯一飛沖天。

先是從負責參政議政的副部(中大夫)升為正部級的長安市市長(內史),一年後,被任命為正國級的副丞相、紀委書記(御史大夫)。

更牛叉的是,漢景帝最信任他。他經常越級、直接向漢景帝彙報工作,漢景帝對他言聽計從,一律批准。

(晁錯數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削藩。

從漢文帝開始,中央政府一直想解決以吳王劉濞為首的諸侯王。但能不能解決、怎麼解決、何時解決?沒想好,很糾結。

晁錯是堅定的削藩派。從漢文帝時期就數次上書,建議削藩。漢文帝很欣賞他,但不搭理他的建議。

漢景帝繼位後,晁錯再次建議削藩,而且態度更堅決。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反正諸侯王遲早要反,早削早超生。

漢景帝同意了。這份信任,還有誰?

第一權臣

和賈誼的敏感脆弱不一樣,晁錯是個狠人。

史書記載,晁錯為人峭直刻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嚴厲、剛直、苛刻、心狠。

漢景帝繼位後,晁錯不僅是第一寵臣,還是第一權臣,相當的心狠手辣。

丞相申屠嘉就是被他活活氣死的。

申屠嘉是開國大爺,資格老、脾氣大,剛正不阿。漢景帝繼位後,晁錯紅得發紫,雖然只是個正部級的長安市市長,但到處指手畫腳,好像全國都歸他管。

申屠嘉很不爽,但沒辦法。

沒想到,晁錯越來越無法無天。他為了自己上下班方便,竟然在太上皇廟的外牆上開了個門。

這是死罪。於公於私,申屠嘉都不會放過他,準備請旨殺了他。

晁錯聽說後,連夜進宮向漢景帝認錯求情。

結果,第二天,申屠嘉義正言辭地向漢景帝請示彙報,漢景帝卻說:那只是太上皇廟的外牆,而且是我讓晁錯做的,別追究了。

法律、原則都是其次的,領導喜歡最重要。

申屠嘉腸子都悔青了:我就該先斬後奏,現在好了,被晁錯給玩了。回家後,吐血而亡。

(罷朝,嘉謂長史曰:吾悔不先斬錯乃請之,為錯所賣。至舍,因歐血而薨。)

氣死申屠嘉後,晁錯更是牛叉得不要不要的(錯以此愈貴):誰敢跟我作對?

晁錯的對頭們就慘了。

比如原禁衛軍副司令(中郎將)袁盎,漢文帝時期的紅人、牛人,連當時的丞相、超級開國大爺周勃,他都敢直接懟。他和晁錯是死對頭,從來不同框出現,不管什麼場合,只要一方在,另一方肯定不出現。倆人甚至都沒說過話。

(錯素與吳相袁盎不善,錯所居坐,盎輒避;盎所居坐,錯亦避;兩人未嘗同堂語。)

晁錯當了紀委書記後,立即派人調查袁盎,以貪汙受賄罪逮捕他,準備判刑。最後還是漢景帝出面,袁盎才躲過一劫,只是被雙開,一擼到底。

(及錯為御史大夫,使吏按盎受吳王財物,抵罪;詔赦以為庶人。)

什麼叫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看看晁錯就知道了。

如果沒有削藩的話。

天下第一鍋

按理說,削藩這種動搖國本的大事,不可能是拍腦袋決策。

但是,漢景帝和晁錯就是這麼幹的。

晁錯提出削藩建議後,漢景帝指示:部級以上幹部開會,集體討論(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

全國人民討論也沒用!誰敢和晁錯對著幹?

晁錯:史上第一背鍋俠,曾經是第一寵臣

當然全是贊成票,只有兩張反對票:一個是竇太后的侄子竇嬰,一個是晁錯他爹。

竇嬰是正牌皇親國戚,而且給漢景帝幫過大忙(回頭細講),當然不怕得罪晁錯。

晁錯他爹則是心急火燎地從老家(今河南省禹州市)趕來,勸晁錯:你這麼幹,會讓咱們家破人亡的。晁錯不聽,他爹服毒自殺(遂飲藥死)。

反對無效。

漢景帝:那就削藩吧。

吳王劉濞等:那就造反吧。

當然,沒人會承認自己是反賊。劉濞他們找了個理由:朝廷裡有壞人,就是晁錯。

誅晁錯、清君側。

這理由找的,合情、合理、合法。

先說合法。分封劉姓諸侯王是劉邦制定的國策。削藩,就是違背祖制。劉濞他們反對削藩,屬於合法訴求。

再說合理。在古代,皇帝是永遠正確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除非皇帝自己認錯(罪己詔),否則,沒人敢說皇帝錯了。

像張釋之、魏徵那樣敢給皇帝挑錯的,比大熊貓還珍稀。當然,像漢文帝、唐太宗那樣勇於承認錯誤的,比外星人還珍稀。

比如秦二世胡亥,把祖宗的江山都要敗光了,卻把李斯大罵一通:你這個丞相咋當的?國家都被你禍禍成啥樣了!(二世數誚讓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

李斯能怎麼辦?只能承認錯誤:臣無能,臣有罪。

所以,漢景帝當然沒錯。那麼,誰錯了?當然是晁錯!

再說合情。在古代,如果國家出了問題,大家最一致的看法就是:朝廷裡有奸臣。這點同樣很重要,否則,吳王劉濞他們起兵,下級官員、士兵、老百姓不會支持、擁護。

所以,劉濞們找了一個全國人民(包括滿朝文武大臣)都無法反駁、甚至喜聞樂見的藉口:晁錯是奸臣,我要為國除害。

這口鍋,簡直是眾望所歸。

晁錯:史上第一背鍋俠,曾經是第一寵臣

偏偏晁錯還主動找死,接連犯錯。

七國之亂爆發後,晁錯建議漢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長安。

我親自拼命,你鼓掌加油?

漢景帝還沒回過味兒來,晁錯又補了一刀:大不了割塊地給劉濞,他也就退兵了。

(上與錯議出軍事,錯欲令上自將兵而身居守;又言:徐、僮之旁吳所未下者,可以予吳。)

大哥,你是在逗領導玩嗎?咱到底是削藩還是護藩?

這還不算。晁錯竟然還藉機報私仇。

還記得被他擼成老百姓的袁盎嗎?

袁盎曾做過吳王劉濞的國相。現在,劉濞反了。晁錯第一時間想整死袁盎。他命令下屬:查袁盎,他跟劉濞暗中勾結,肯定知道他的造反計劃。

這鍋真大。可惜,袁盎不是省油的燈,直接把鍋甩給了晁錯,死死地。

袁盎通過好朋友竇嬰的關係,連夜進宮見漢景帝,說自己有退敵之計。

當時,漢景帝和晁錯正在商量事兒。袁盎申請單獨向漢景帝做彙報,漢景帝同意了。

晁錯退下後,袁盎說:殺晁錯,退封地,七國之亂自然平息。

(方今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

這招很絕。

殺了晁錯,七國當然不會退兵,但是會變得師出無名。繼續打下去,會失去民心。至少,中央政府能先打贏輿論戰。

漢景帝沉默了很久,然後說:也只能這樣了。我不可能為了一個人而放棄全天下。

(上默然良久,曰:顧誠何如?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

以前領導對他有多寵信,現在他背的鍋就有多大。

晁錯死定了。

慘死

當然,漢景帝不會承擔擅殺晁錯的責任,必須依法處理。他下令:丞相陶青、廷尉張歐等成立聯合調查組,嚴查晁錯。

調查結果很快出爐:晁錯辜負了組織的信任,破壞團結大局,勾結敵對勢力,喪失理想信念,大逆不道,依法判處腰斬,全家滅門。

(不稱主上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

漢景帝:同意。

漢景帝三年正月二十九,晁錯穿著官服,被公開處死,而且死無全屍(錯衣朝衣斬東市)。

晁錯可能是漢朝以來被判處死刑且量刑最重、級別最高的官員。

正國級

身穿官服

公開處死

腰斬

滿門抄斬

因為從漢文帝開始,為禮遇大臣,朝廷專門規定:大臣犯了死罪,一律讓他們自殺(賜死、留全屍),不再刑殺(養臣下有節,是後大臣有罪,皆自殺,不受刑)。此後,這一規定成為歷朝歷代的慣例。當然,也有很多例外。漢景帝就沒聽他爹的話。但是,即便是刑殺大臣,一般也會選擇斬首,因為腰斬更殘忍。據說,清代河南學政俞鴻圖被腰斬後,滿地打滾,痛苦不堪,用血在地上連寫了7個“慘”字,才死去。

再說公開處死。晁錯被腰斬於長安東市,類似於清朝的菜市口問斬。高官被公開處死,只有一種可能:罪大惡極。公開處死就是為了平民憤、警示百官。

再說穿著官服被處死。官服是國家禮儀、朝廷體面的直接表現。中國歷史上,只有極個別情況下,官員才會穿著官服被處死。宅叔能查到的歷史記載,除了晁錯,只有晚清,因為反對慈禧太后用義和團殺洋人而被斬立決的太常寺卿袁昶(chǎng)、吏部侍郎許景澄。他倆穿著官服被斬殺於北京菜市口。

漢景帝之所以這樣殘酷,主要是殺給七國和天下看的:罪大惡極的晁錯已經被我從嚴從重處理了,你們該消停了吧?各回各家吧。

七國當然不會退兵,因為他們的目標是漢景帝。

該周勃的兒子周亞夫上場了。

晁錯:史上第一背鍋俠,曾經是第一寵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