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当辨虚实,请慎用清热泻火药

作者/罗岳良


“上火”是我们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事,很多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有的人表现为口腔溃疡、牙疼龈肿,有的人表现为咽喉干痒、疼痛,有的人表现为目赤耳肿,虽然它们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中国人往往能敏锐地发现这是“上火”,并且很多人条件反射地选择清热泻火药来“灭火”,然而很多时候这种看似合乎逻辑的选择是错误的


有人可能会感到惊讶疑惑——为什么呢?


因为中医所说的“上火”分为“虚火”和“实火”两大类,“虚火”和“实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不但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迥异,而且治疗原则截然相反。当我们“上火”时,不加辨别地使用清热泻火药,若为“实火”,泻火药自然表现出色,灭火于无形,还病人以清凉;若为“虚火”,往往没有效果或者短期获效,而且之后“上火”会更加频繁和严重。

因为“虚火”的病因不是体内的火太亢盛,而是体内火不足(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导致阳气浮越于外,其本质是阳气不足(民间称之为“火不足或者生气不足”),阳气不足时服用清热泻火药,犹如雪上加霜,只会加剧阳气的损伤和衰败,使“虚火”发作更加频繁和严重。


那“上火”的人,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认识到上火分为由阳气太亢盛引起的“实火”症和阳气太虚衰引起的“虚火”症,并且知道如何辨别它们;其次,明确上火的虚实之后,对症用药。


上火当辨虚实,请慎用清热泻火药


一、着眼整体辨虚实

临床上经常有病人跑来跟我说:“罗医生,我上火了,给我开点泻火药吧”。这个时候我并不会立即给他开药,而是会关注一些看似和“上火”并不相关的细节,比如观察患者的神态、举止、面色;辨别患者的声音、气息;询问患者平素怕冷还是怕热,是否容易口渴,口渴时喜欢饮用冷水还是热水以及饮水量的多少,并且了解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最后查看患者的脉象和舌象。根据这些整体情况判定患者的“上火”属于“虚火”还是“实火”。具体详述如下:


“实火”的整体表现:上火的具体部位红肿热痛较为明显,病灶颜色偏红艳,精神充沛,不知疲倦,甚至张目不眠,感觉身轻有力,喜动不喜卧,面色唇口偏红,声音响亮,言语不休,口臭气粗,口渴饮冷,烦躁饮冷不休,恶热贪凉,脉象大而有力,舌象干黄少津,舌面可见红色芒刺。以上陈述只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实际上我们可以对患者方方面面的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目的就是分辨出患者是处于“不足”的状态,还是“有余”的状态,若整体本质为“有余”,则为“实火”。


“虚火”的整体表现:上火的具体部位并没有明显的红肿,颜色偏青白或者稍淡红,神态偏不足、疲倦、甚至萎靡不振,感觉身重乏力,懒动喜卧,面色唇口青白,喜欢安静,不喜热闹,语声低弱,甚至懒得说话,平素四肢偏凉、畏寒喜暖,口不干,满口津液,不喜喝水,即使喝水也要喝热水,或者口干时只想湿润舌头并不想多喝,饮食无味,小便偏清,大便偏稀。脉搏细微无力或浮空,舌象润滑(或白滑,或青滑,或黄滑,或暗滑等)。以上列举的仅仅是一些常见症状,实际上我们可以对患者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观察整理,目的就是分辨出患者是处于“有余”的状态,还是“不足”的状态,若整体本质为“不足”,则为“虚火”。


总之,虚火的病人虽然有上火的局部症状,比如口腔溃疡、牙疼龈肿、咽喉疼痒、目赤耳肿、面生红痘等等,这些局部症状有点像“火症”(中医称之为“阳症”),但是当你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后便会发现,这类病人很多地方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系列的虚症(中医称之为“阴症”),笔者将这种“虚火”的病理状态归纳为

“万阴丛中一点阳”


二、调和阴阳火自平


“实火”的病理机制是体内邪火亢盛,若不把亢盛邪火扑灭,那机体津液有被邪火灼耗之忧,故治疗“实火”的基本原则是清热泻火。邪火平,阴阳才能恢复正常的平和状态。


若患者整体表现为“实火”,且以舌尖红、舌生溃疡为主症,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则提示心火亢盛,可选用导赤散随证化裁以泻心火。


若患者整体表现为“实火”,且以目赤肿痛、耳聋耳肿为主症,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胆经绕行于耳朵周围,则提示肝胆邪火亢盛,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随证化裁以泻肝胆之火。


若患者整体表现为“实火”,且以上下牙痛、满面发热、牙喜寒恶热、牙龈红肿溃烂、牙周出血、口气热臭、唇口肿痛为主症,中医认为胃经绕行于唇口、牙周、面部等部位,则提示胃火亢盛,可选用清胃散随证化裁以泻胃火。


若患者整体表现为“实火”,且以咽喉红肿疼痛为主症,可选用银翘马勃散随证化裁以泻肺咽之火。


若患者整体表现为“实火”,且有大便闭塞、痰瘀阻郁等郁堵指征时,阳气郁而不通引起邪火亢盛,火郁盛极必然要寻求发泄之路(即“火郁发之”),有的患者就以“上火”的方式发泄出来,此类“上火”虽属于“实火”,但治疗关键决不在“清”,而在于“通”。只有堵塞之邪得以祛除,阳气之郁才能得以解除,机体阳气才能恢复流畅无阻的状态,亢盛邪火也就无法形成,自然无需通过“上火”的方式来发泄亢盛之火,“上火”之症自然告愈。


上火当辨虚实,请慎用清热泻火药


“虚火”的病理机制是阳气衰弱,固摄无权,导致肾中元阳浮越于外。生理状态下,肾中元阳宜藏不宜露,而“虚火”正是肾中本该藏起来的元阳跑出来了,因此治疗“虚火”的关键在于一个“藏”字。肾中元阳跑出来形成“虚火”之症的原因是阳气衰弱导致固摄无权,所以把从肾中跑出来的元阳藏起来的具体方法为“温阳收纳”。若为轻症可选用封髓丹、甘草干姜汤,重症当选《伤寒论》中四逆、白通、通脉四逆等方。


笔者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虚火”是阳气衰弱后肾中元阳浮越于外的阳虚症,大家不可被“上火”这一名字中的“火”字干扰,更不可误认为是“实火”病症而使用清热泻火药来治疗。因为清热泻火药会使体内阳气进一步衰败,使阳气的固摄之力更加不足,导致肾中元阳更加浮越于外,从而使“虚火”发作更加频繁和严重。


以上就是笔者对“上火”病症的部分见解,若有不当,高明谅之。


最后,笔者希望本文能让阅读者明白“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尚可用泻火药,“虚火”决不可用泻火药。若能让阅读者知晓这一基本原则,那么笔者的这篇文章也是意义非凡的。


备注:

1、本文所论的心、肺、肝、肾、胃、胆等名词属于中医学中脏腑的概念,和西医学中器官有别;

2、诊病用药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本篇文章更多的意义在于科普,纠正生活中一些错误的认识,阅读者不可仅凭借文章所述来诊病用药;

3、中医学博大精深,一篇文章是无法使“上火”这一病症得到全方位无死角的论述。中医没有标准答案,本文只是记述了笔者对“上火”病症的部分看法,若有不同看法请友善交流。


2020年3月27日

庚子年三月初四

湖南·衡阳


往期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