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汉初诸侯王张敖造反事件?

今夕何夕960611


张敖是"被造反“。

刘邦很坏!

可以说刘邦为了逼张敖造反无所不用其极,耍尽了流氓手段。

张敖家不是简单人物,门第比刘邦要高,当年秦始皇灭掉魏国之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通缉张敖的父亲张耳。

因为张耳是全天下的著名人物。

有多著名?

两次拜相秦国的大纵横家张仪是张耳的曾祖父,后来叛秦入魏做的也是丞相,张耳家非常有号召力。

张耳如果想聚兵反秦的话,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和刘邦在丰沛之地的号召力不可同日而语也。

刘邦的影响力只局限在丰沛之地,张敖父亲张耳的影响力在天下七国。

果然,后来张耳就举起了反秦的大旗,比刘邦还要早。

后来,张耳在刘邦和项羽的竞争中,张耳选择了支持刘邦。

我们要明白,张耳的这个支持的分量是多么重。

一定要找个例子比较的话,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宣布支持我党统一中国可以做例子。

班固作《汉书》把张耳放在陈胜和项籍后面,汉朝诸侯王最前面。

所以,刘邦必须好好感谢陈耳。

张耳的一生并没有打过什么有名的战争,手下也没有什么人才,然而他靠着家庭显耀,养成了卓凡见识,非常擅于站队!

刘邦为了感激张耳紧要关头的站队,封了他赵王!

几乎无兵无将的张耳和韩信、英布、彭越这些战神级别的人物平起平坐,一起封王!

这还没有完,刘邦为了表示更重视张耳,以收天下民心,把女儿送给了张耳做儿媳妇,两个人结成了儿女亲家成了一家人。


但是,都没用,刘邦后悔了!

刘邦总感觉姓张的不如姓刘的让人放心,尤其在张耳死后,更感觉张家是白得的富贵,“我刘邦亏大了”,刘邦心内寻思道。

于是找茬!

胡乱的骂,张敖忍;抢了张敖的女人,只睡了一晚拍屁股走了,张敖也忍了。

把刘邦气的。

过了一年,忽然有人告发说“张敖谋反”。

于是张敖就“罪证确凿”的谋反了!

如果不是吕雉心疼闺女出力,让贯高背锅,张敖可就真的是“谋逆犯”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吕雉的能力!

找一个贯高,既救了女婿外孙,也照顾了老公的面子。

葭明通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把吕雉拉进来?

个人观点,贯高这种级别的“谋逆犯”不可能有机会自杀的,让贯高自杀是为了结束此事。

汉书写到:

贤高能自立然诺,使泄公赦之,告曰:“张王已出,上多足下,故赦足下。”高曰:“所以不死,白张王不反耳。今王已出,吾责塞矣。且人臣有篡弑之名,岂有面目复事上哉!”乃仰绝亢(吭)而死。

乃仰绝亢(吭)而死。

翻译一下的意思是:掐着自己的喉咙把自己掐死了,怎么可能呢?

任谁也不会有这个力气的,这不科学!

此笔是曲笔!

“张敖造反”子虚乌有!


葭明通半瓶历史


赵王张敖谋反事件是汉初的一桩冤案,是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背景下,刘邦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

高祖刘邦对于子女家人的情感极为凉薄,彭城大败后,刘邦将为了更快的逃跑将子女推下马车。《汉书》云:“汉王道逢孝惠、鲁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二子。滕公下收载,遂得脱。”高祖在楚汉对峙于鸿沟时,项羽威胁要烹杀刘邦之父刘太公,刘邦直言“分吾一杯羹”。这样的性格在刘邦登基之后也没有改变,当时的汉匈关系紧张,刘邦打算听从近臣刘敬的建议将长女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但是吕后却没有统一,刘邦不得已将后宫家人子嫁给单于。吕后随即把鲁元公主嫁给了赵王张敖,刘邦对于这件事也是非常不满。

在高祖诛灭异姓王的过程中,也开始处处挑衅张敖这位异姓王,经常侮辱他。史书记载:“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旦暮自上食,体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骂詈,甚慢之。”面对刘邦的咄咄相逼,赵国丞相贯高等人不堪君主受辱,阴谋造反,打算刺杀刘邦,可惜事情败露。于是刘邦下令“逮捕高等,并捕赵王敖下狱。诏敢有随王,罪三族。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自髡钳为王家奴,从王就狱。王实不知其谋。春正月,废赵王敖为宣平侯。”

从过程上看来,这完全就是刘邦故意刁难赵王张敖,寻衅滋事,想要逼反赵王从而达到自己剪除异姓王的目的。


经典守望者


引言:

西汉初年的邯郸城驿馆里,天已经很晚了,皇帝刘邦正在洗脚,一名年轻的侍者伏在地上服侍刘邦,脸上充满了恭敬,一旁还有刚刚吃剩下的残羹冷炙。可刘邦却一脸愠色,嘟囔着骂到:“你这家伙动作就不能麻利点?慢吞吞的像头猪一样,还有你给朕送的饮食,什么玩意啊!”侍者不敢抬头,只是嘴里怯怯的说着:“诺,诺……”一边缓缓退下。门外,数十人正透过声音恶狠狠地盯着那间屋子,一阵风吹过,当晚的天气更凉了些……



赵王张敖像

按理说,刘邦作为大汉的开国之君,对一个侍者严厉些在封建社会本不算什么,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侍者可不是一般人。他叫张敖,汉初被封为赵王,是开国功臣张耳的儿子,还娶了刘邦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就是这样一个身份如此尊贵的人却心甘情愿做侍者去伺候老丈人刘邦,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即使这样卑躬屈膝,没几天,赵王张敖就被刘邦定了谋反大罪投入监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赵王张敖谋反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

一.飞来的横祸——一觉醒来谋反了!

张敖本人在汉初没立过什么大功,但他的父亲张耳却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赵王,可惜张耳因病在公元前202年去世,其子张敖承父王位,又娶了鲁元公主成为刘邦的乘龙快婿,一时风光无限。

由于刘邦北上攻打匈奴归来,路过邯郸,他是皇帝又是张敖的岳父老泰山,为了侍奉刘邦,张敖亲自穿上下人的衣服给刘邦端茶倒水,伺候的非常周到。可刘邦非但不领情,还经常辱骂张敖,张敖虽然没有说什么,可他手下以丞相贯高为首的大臣却无法容忍刘邦对自己的国君如此行径,决定在邯郸的柏人县驿馆刺杀刘邦,说来也巧,刘邦打听地名,认为柏人之名不祥,于是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在柏人留宿,贯高的刺杀计划宣告破产。

贯高、赵午等十馀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汉高祖刘邦剧照


这件事很快便传到刘邦耳中,自己的女婿居然想谋反杀死自己,刘邦感觉遭遇了奇耻大辱一般,愤怒充斥了刘邦的大脑。就这样,毫不知情的赵王张敖一觉醒来被这飞来的横祸打入了死牢,还背上了谋反弑君的罪名。

二.上天注定还是早有预谋?——刘邦的手段

今天,我们再翻看两千年前的这起事件,很明显张敖是蒙上不白之冤,但刘邦的反应是否太强烈了,在这看似谋反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1.死里逃生太蹊跷

贯高他们密谋在驿站刺杀刘邦,而刚好那一天,刘邦突然问起了所在的地名,并以地名不吉利为理由突然选择离开。当然,逃跑是刘邦的惯用伎俩,可早不问晚不问偏偏在这个时候问,刘邦才得以死里逃生。难道老天真的那么眷顾刘邦吗?还是说刘邦早已知道不过找个借口跑路呢?实在太蹊跷了!

贯高密谋刺杀刘邦

2.行为太过反常

贯高他们想杀刘邦是因为刘邦的那张臭嘴,当然刘邦平素喜欢骂人这是人尽皆知的毛病,但刘邦骂人也分场合的,刘邦就从来不骂张良,这说明刘邦虽然嘴巴不干净但是心里还是非常清楚的。

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韛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而这次刘邦骂张敖显然有些不合常理,张敖并没有过失,相反还毕恭毕敬的伺候刘邦很多天,俗话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可刘邦却还是经常辱骂张敖,这才导致贯高等人看不下去,有了刺杀刘邦的事件。像刘邦这样脑子门清的人,又怎会做出如此反常的行为呢?

3.白登之围受刺激

在来邯郸之前,刘邦刚刚遭遇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屈辱——白登之围!在山西大同的白登山上被匈奴冒顿单于的四十万骑兵围困了七天七夜,最后靠陈平的美人计才换来逃出生天。虽说捡了一条命,可刘邦却窝了一肚子火,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刘邦选择向张敖发火。可这么多人可以发火为什么偏偏选中了张敖呢?还不是他那顶赵王的帽子!

白登之围示意图

如果刘邦是有目的的针对张敖,那么他的这些行为也就说的通了,通过这种看似不经意的举动来达到自己早已筹谋良久的目的——戬除异姓诸侯王!

三.处理结果——刘邦私心已暴露

相比于刚刚遇刺后不问缘由的抓了张敖,在此后刘邦反而处理的理智的多,要求找出张敖谋反的证据。可事实是张敖确实没有参与谋反,刘邦却依然剥夺了张敖的赵王之位了事。在这样的处理结果下,刘邦的私心早已暴露!

1.杀不杀张敖无所谓,关键是他不能做赵王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下刘邦为什么来邯郸,是为了彻底平定韩王信的叛乱归途时路过,而在解决韩王信之前,刘邦已经解决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等人,这说明刘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消灭异姓诸侯王(与匈奴交战是平定韩王信事件的扩大化)。所以说虽然你张敖是功臣后代,虽然你张敖确实没有谋反,虽然你张敖是我的女婿,可你毕竟不姓刘啊!因此,杀不杀张敖是其次,赵王你是绝对不能再做了!

2.赢个好名声

刘邦逮捕了刺杀的主谋贯高后,对贯高进行了严刑逼供。可贯高很有骨气,咬定张敖没有参与谋反,当然刘邦自己心里可能更清楚。于是刘邦派贯高的同乡泄公去探视贯高,贯高依然没有改口。所以刘邦也就顺水推舟的释放了张敖和贯高。

一来事实如此,再追问下去也没什么必要了,二来刘邦素来爱才,他被贯高的精神所感动,三来释放谋杀皇帝的人,也会使世人觉得刘邦宽宏大量,为刘邦赢得好名声,可谓一箭三雕。


吕后这件事给了刘邦很大压力

3.妻子和女儿的压力

张敖虽然不姓刘,可他的妻子鲁元公主是吕后最疼爱的女儿(惠帝时吕后想杀齐王刘肥,刘肥贿赂鲁元公主,使她向吕后求情,居然使吕后改变心意,放刘肥一条生路)。吕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强人,势力强大,即使是刘邦也要让她三分,另一边刘邦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年纪轻轻就做寡妇,而且当年彭城之战刘邦为了逃命几次把鲁元公主踢下马车,内心多少有些愧疚。相比于那些战功显赫的异姓王,张敖这个官二代没什么威胁,再加上妻子女儿的压力,刘邦选择妥协,放了张敖。

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四.天命还是巧合?——该来的谋反还是来了

随着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赵王张敖谋反一事最终以削爵释放而告终。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老天也觉得这次刘邦做的过分了些,于是给刘邦和他的大汉王朝带来了真正的谋反。

原来,张敖当初为了讨好刘邦,甚至把自己的嫔妃也拱手送上,好色成性的刘邦欣然接受。不久,美女因张敖谋反而受牵连被捕入狱,却在监狱发现自己怀上了刘邦的孩子,可惜此时刘邦正在气头上没有认这个孩子,美女绝望之下选择生下孩子后自杀,那个孩子便是刘邦的第七个儿子——淮南王刘长!文帝时,刘长发动叛乱绝食而亡,武帝时,刘长之子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先后造反,刘长一支给汉朝带来了近百年的动荡,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来自于刘邦冤枉张敖的那次小小的意外插曲!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为母亲报仇成为他谋反的一大推力

当然,刘邦自己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会为后世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美国科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曾说:“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或许就是最典型的蝴蝶效应的案例吧!

结语:

为了国家安定,完成自己“非刘姓而不王”的目的,拿下张敖是必须完成的一环,至于用什么方式刘邦并不在意。所谓张敖谋反,不过是刘邦耍的一种手段,为自己后来扶植刘姓诸侯王显得名正言顺,张敖只是刘邦实现自身权力价值下又一个牺牲品罢了!


相城历史小学生


说到张敖,或许不熟历史的人对于这个名字也不熟,但如果我说韩信,相信大家都很熟。他们两个有关系吗?严格来讲也没啥关系,我想说的是张敖韩信等都是汉初封的异性王,只不过韩信是靠军功自己获得了爵位,而今天要说的张敖,是靠父亲袭爵王位,是个官二代。

张敖,赵王张耳之子,张耳死后承袭爵位成为新赵王,他的王后就是高祖独女鲁元公主,这个鲁元公主的妈可不得了,就是后来的吕后。按说这个新赵王,同时又是当朝皇帝的女婿,不应该造反呀,可他偏偏造反了,这让人很疑惑,可能他自己也疑惑。来,我们看看他为啥造反吧。

  • 被老丈人坑的张敖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从平城回朝经过赵国,张敖脱去衣服,戴上袖套,从早到晚的亲自服务刘邦的饮食起居,可谓将子婿的礼仪做到极致,我想张耳如果在场也会流泪。然而,在历史上有着无赖之名的刘邦呢,四仰八叉的,估计还翘着二郎腿,对张敖是骂骂咧咧,毫无仁慈关爱。张敖的相国贯高,本是张耳的门客,是个豪爽的人。看到了这一切便对张敖说:“都说秦朝末年时期天下纷乱,有能力的人就能做王,现在刘邦这么对你,我们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张敖一听可吓坏了,咬破手指对天发誓:“我张敖对高祖皇帝衷心拥护,如父子般,你们也不要傻事呀!”可见,张敖并不是想要造反之人。

公元前199年,刘邦再次经过赵国,这次张敖将自己的小妾赵姬送给了刘邦,刘邦好也就真接受了并临幸了,后来这个赵姬怀孕生下了刘长,但刘邦并没有将她带回宫的意思,还是留在了张敖的别宫,至于原因嘛,可以参见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关系来看。

  • 被属下坑的张敖

如果说张敖的不满或者说别人以为张敖应该不满是被刘邦坑出来的,那么将造反事实落实到张敖身上的就是他的下属,赵相贯高。前面说到张敖血指对天发誓说忠于刘邦,那么贯高放弃了嘛?没有,他筹谋在高祖经过的柏地埋伏武士刺杀,谁知刘邦预知到危险改道。这件事第二年被告发,张敖因谋反罪下狱,后被贬为宣平侯,这真的是下属的坑才是真坑。

  • 造反原因

从上面来看,张敖并没有主动要造反,这仿佛刘邦在逼迫张敖作出反抗,因为异性诸侯王始终没被刘邦所信任,张敖如此,韩信如此。同时,娶了鲁元公主的张敖,从政治联系上来看已经被认为是吕后的阵营,必须打压才能借机敲打吕后势力。


爱铲屎的猫


如果诸侯王没有军队,或者封国小,没造反的实力,那基本上不可能造反,从而可以保全。

如果诸侯王封国大,军队人数多,有造反的实力,那基本上造反可以肯定的,即使皇帝的亲儿子,亲兄弟,都会造反的。

对于刘邦来说,分封诸侯王是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接着就是削藩了,削藩得隐蔽,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削藩,不然联合起来,刘邦随时可能被打翻船的。

张敖的封国是赵国,他是张耳的儿子,是刘邦的女婿,刘盈的岳父,张耳是信陵君的门客,刘邦年轻时,跟着张耳混过。

而且,张耳一直都是一方诸侯,非常独立的,只是楚汉战争时,跟着刘邦(实际是跟着韩信),这种跟着,类似于刘备跟着曹操,虽然是手下,但是相对独立,

所以,刘邦分封天下时,分封了张耳,张耳死后,张敖继位。

张敖是赵王,他显然是有造反的实力,但是相对弱点,这是削藩时排在前面的,

这时候他有两个选择,要么造反,要么束手就擒,削爵做列侯,跟韩信一样,

他有没有造反的想法呢?肯定有过,但是估计是不敢的,也不敢联络其他诸侯,所以没有实施。

他手下的贯高谋刺刘邦,他应该也是知道的,但是应该没表态,根本就不需要表态。

最后被削爵,下场算是比较好的,看看其他人,要么夷其三族,要么剁成肉泥。


南朝居士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充分发挥了砸缸时的机灵劲儿,先是各打五十大板——“高祖骄以失臣,贯高狠以亡君”,然后判决如下:“使贯高谋逆者,高祖之过也;使张敖亡国者,贯高之罪也。”你们俩都不是什么善茬儿,就别争谁是谁非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吧!还有各种说法,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规律:专制集权强势时,一边倒地骂贯高;政治相对宽松时,则数落几句刘邦的不是。而公然敢为贯高叫好的,只有一个司马迁,至于大骂刘邦的,一个也没有。

管好自己的部下是个大事,他们可以给你黄袍加身 也可以给想死的你递菜刀。


大秦国治粟内史


汉初赵王张耳薨,子张敖袭爵,娶刘邦长女为王后。

公元前200年,刘邦途经赵国。张敖放低身段犹如奴仆般伺候岳父,刘邦却流氓习气不改,变着法儿地羞辱女婿。赵国国相贯高与赵午等老臣义愤填膺,指责张敖懦弱,欲弑刘邦泄愤,遭到张敖竭力阻止。

贯高等人依然不平,坚持为了不受辱原则杀死刘邦,并约定事成后归功于张敖,事败则集体承担罪责。次年,刘邦再至赵国,鬼使神差般躲过暗杀。一年后,暗杀计划被贯高的仇人告密,刘邦逮捕了张敖和贯高等人。

贯高与暗杀集团成员们受尽酷刑,一口咬定与张敖无关,并将详情告知奉诏探狱的同乡泄公。泄公回报刘邦,“上乃赦赵王。”

张敖被赦后,被封宣平侯。刘邦对张敖这些舍生忘死的部下极为赞赏,尽封高官。

概言之,张敖并未参与谋反事件且不知情,是本案受害人。贯高等人组成暗杀集团目的,也非弑君篡位,而是展现燕赵义士风骨与“君受辱臣当死”精神,所以此案最终以喜剧收场。这是一个双赢场面:刘邦赦罪升官展现明君形象,张敖爱岳父和贯高集团敬赵王,显示忠孝形象。


2许云辉


张敖造反这件事,从历史史料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信息,张敖作为刘邦的女婿而且是一个温润谦和之人。虽然在刘邦面前受了一些委屈和辱骂,但是他从来没有生出一丝的反叛之心的。只不过在那个崇尚义字为先的时代,因为门客们“君辱臣死,为君分忧”的理念,谋刺刘邦未遂而受到了牵连。

张敖出身名门世家,是秦国丞相张仪的后代,秦末随父参加陈胜、吴广起义,曾封成都君。公元前202年,其父张耳薨逝之后,继承了赵王的王爵。娶了刘邦的独女鲁元公主为妻,而成为了刘邦的女婿。前200年刘邦经过赵国驻留在外黄县的时候,张敖化身为厨子,亲自下厨想做顿大餐犒劳犒劳岳父。然而痞子出生的老岳父喝了几杯之后,对张耳那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一顿狂骂。

赵国的国相贯高、赵午等人看到自家的君上,出生名门世家的一国诸侯之王,在得势便猖狂的小痞子刘邦面前被训得跟二孙子似的,那有一点点的王者尊严?正可谓是君辱臣死,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这些热雪未冷的老臣子就规劝赵王说::“当初天下豪杰并起,有才能的先立为王。如今您侍奉陛下那么恭敬,而陛下对您却粗暴无礼,请让我们替您杀掉他!张耳听后大为的惊讶,你们怎么能够这么想呢,都是因为陛下我们赵国才得以复国,泽被子孙,希望你们不要再开这样的口了。

于是怒气未消的十多人,就自己干了起来。在刘邦留宿的柏人县馆舍的夹壁墙中隐藏武士,想要拦截杀死他,然而刘邦预感不妙就没留宿走了,谋刺行动落空了。第二年,贯高的仇人知道他的计谋,就向汉高祖秘密报告贯高谋反,于是把张敖、贯高等人同时逮捕了。后来经查实张敖和这件事情确实么有关联,就被释放了,然而还是被削去了王爵,被封为宣平侯。

小史有言:虽然刘邦草莽出身,放荡不羁,但是从群雄逐鹿的秦朝末年脱颖而出,自有其过人之处,还不至于平白无故的羞辱自己的女婿。窃以为,其行为自然大有深意,联想到后来的“非刘氏不得为王”的谕令,以及一个个的诸侯王都身死国灭的下场,刘邦是在为大汉的天下拔刺儿,是故意为之,就是为了逼反赵王而收拾他,张耳被削去赵王的爵位之后,立马刘邦爱子刘如意就被封为了赵王。


西域搅史棍


张敖继任为赵王后,娶了鲁元公主为妻,成为了刘邦的女婿。但是刘邦有点看不起他,路经赵国时态度傲慢,丝毫不把张敖放在眼里。

张敖对此倒无所谓,可他的下属贯高等人十分生气,于是图谋暗杀刘邦。有人到刘邦处告发,刘邦下令把张敖、贯高等人都抓起来,押送长安审理。吕后向刘邦求情,通过调查后刘邦认定张敖不知贯高等人的阴谋,就释放了他,但也没有再让他当赵王而是封他为宣平侯。

张敖虽未死,却失去了王位。我认为这也是刘邦从长远的政治利益考虑,巩固自己统治的一个高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