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际灾难发生时,中国该做哪些防备?

金峡关


实际上,你说的事情正在发生,不是“如果”,是“已经”。

如果这次爆发出的历史罕见大面积、高感染的疫情,还不算灾难,那什么算灾难呢?

所以,当亲我们所有人看到中国正在做的,就是应该做的!

1】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援助为先

经济和主权问题上可以“对抗”,

但是在面对疫情横行之时,面对生命问题时,

所有人类第一应该体现出来的是“人道援助”,

之后才是别的。

所以,正如我们大家所看到的,自疫情国内得以有效控制却在国外发生爆发之后,

中国已经对83个国家提供援助,其中包括WTO、非盟、欧盟、东盟等部分地区;

不仅是国家,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企业也对国外给予了大力援助。


这种援助不仅以紧缺医疗物资来体现,更是派遣了相关的医疗队,即便是在“因使用方法问题”出现一点差错之后,中国仍然是以“生命为重”,坚持人道主义精神保持援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0日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反问说,难道希望中国此时无动于衷、见死不救吗?

团结一致,巩固经济,再图发展

究其重要程度来说,援助之后,方是发展,尽管在做法上是同时的,但不可否则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这也是我们中国作为中立国一惯来的“和平共处”作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表示:

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此次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虽然并未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但仍然将对中国出口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对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有一定负面影响。
客观上促进对外经济活动趋于平衡

从短期来看,“倾巢之下,岂有完卵”,疫情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各国经济无疑都会受到影响;

但从当前中国面对疫情的应对处理,对应国外这种爆发还在中国之后却“几乎已不受控制”的局面,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整体的调控能力是非同一般,非国外可比的。

这种能力在后续疫情结束的“经济活动恢复”过程中,同样会体现出来。

同时,本次疫情爆发后全球各国应对的过程,也是中国以后进一步获得“国际友好认可”的一种基础。

当疫情结束时,通关便利化可能成为常态并扩展到更丰富的产品类别,疫情爆发期间被抑制的消费品进口需求也将释放,这些都会促使中国进口稳步增长,推动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长期平衡。

↑王孝松教授如是说↑


综上所述,我们的防备,除了直接的输入性病毒防控要加强之外,更多的是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闭国”的疫情期,先将国内的生产、生活秩序,尽最大能力恢复并稳定起来。

疫情全球控制后,再行修复进出口贸易相关的业务。

本次疫情给全球带来的教训是巨大的,后续的思考也会有很多。

对于我个人,更主要的感悟是:

面对这种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之时:一个国家整体化一的信用是多么的重要。

想必,那些即便遇到自己和众多身边他人生命受到威胁之际,还叫嚣着“自由与人权”的西方人,在疫情过后,会比我们体会更多……命都没了,还自由个屁啊!


檀纸间


自己天天灾难不断,如何防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