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形记其一:本应遮风避雨的长租公寓为何风雨飘摇?


“一定得吹最大的牛,合伙人都得是海归,公司直接自己盖楼,一层一个部门,最少也得20多层,什么创意呀,AI呀,VR呀,能给他吹的全给吹接上,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大厅里得放一投屏,放宣传片,特概念的那种。

投资人一见面,甭等人家开口,咱自己就得说: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一股正经的自由梦想范儿,倍儿装逼。公司里再建一个国际交流中心,前台都得是维密的,一年光靠这就能勾搭来几百家VC。

再来一套概念式PPT,谁来就放这一套,1年365天换汤不换药,就俩字“梦想”!想投资就得百万美金起步,过来的不是软银就是大摩,你要是随便来个币圈的,你都没法跟人打招呼。你说这样的公司估值得有多少钱?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一两百万吧?一两百万?!那是良心价,1亿美金起,你别嫌飘,还说少了。

你得研究投资机构的心理,愿意靠PPT实战的,根本对钱没啥概念,根本不在乎多掏钱。什么叫互联网企业,你知道吗?互联网企业,就是做什么东西,都做最能装逼的,不做切实可行的。我们做互联网的口号就是:不摇碧莲 张嘴要钱。”

改编自——《大腕》

梦想遍地,PPT真理。长租公寓更是将原本低调的租房市场直接变成了比蠢战场,强行绝地求生。

原本看起来像是可以呼风唤雨的互联网平台为何在这一个假期就变成了这般模样?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请大家收看今日的道德……猪头酒吧一探究竟。

一、萌

在中国,长租公寓最早是在2010年左右出现。但开始时只是不温不火,哪怕是有着链家加持的自如也在低调发展。

直到2014年,长租公寓行业才有了一个“大事件”。YOU+创始人刘洋5分钟说服雷军投资,雷军豪掷1亿元投资YOU+公寓。这次投资也可以看做长租公寓正式进入大众视野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后续才有的魔方公寓、未来域、寓见、自如、青客、优客逸家等,其他长租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无论是哪个长租公寓,在发展初期盈利模式都还比较简单——租金差。作为房东和租客之间的桥梁,长租公寓在其中赚出一定的差价和服务费。

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租金差这种生存模式盈利空间有限,同时也大大限制了自身品牌的发展空间。如果是没有资本加持的初创公司,在这种模式下想要打开市场需要花费的成本绝对不低。

另一方面,从全国范围内看来,在当时有较高租房需求的地区都是一线或是准一线城市,有租房需求的大多是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所带来的问题则是,房源成本进一步提高,地段较偏僻区域虽然收房成本较低,但可能面临需求不足所导致的高空置率或低租金差等问题,而且环境较差的房源难以出租。

急切之间,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要么迅速抢占市场获得定价权,要么提升质量建立品牌影响力。以自如为例,一方面依靠链家庞大的客群逐步积累房源,另一方面利用相对完善的管家服务和统一的预装修来建立品牌影响力并提升客单价。

这种做法在市场上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用数据来说就是,2016年底自如管理房源总量超过35万间,累计租客80万人。

在行业萌动的这段时间里,不仅是之前的参与者们开启了扩张模式,2015年出生的蛋壳也在蓄势待发。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不仅让头部的公寓品牌迅速占领了市场,但也埋下了祸根。

二、乱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可能除了长租公寓自己,谁都没有想到这盘“热豆腐”还没等凉就变成了“臭豆腐”。

2018年8月,长租公寓的泡沫被从业者自己戳破。时任我爱我家副总裁兼胡景晖表示,以自如、蛋壳公寓为代表的长租公寓运营商,为了扩大规模,以高于市场正常价格的20%到40%在争抢房源,人为抬高收房价格,而且这些长租公寓重装修、N+1出租模式加剧了租房价格上涨,长租公寓企业一味满足资本市场的胃口,现在发展严重跑偏了。

此番言论出现后,自如急忙蹦出来澄清:不存在参与市场不良竞争、哄抬房价的行为,长租公寓不具备影响操作整个租赁市场价格的能力。

8月底,北京房协座谈会却又让自如们原形毕露。自如等10家长租公寓明确承诺不涨租金且拿出手中共计超过12万套的全部存量房源投向市场。其中自如8万间、相寓2万套、蛋壳公寓2万间、中天置地1500间、乐乎公寓1000套、小家联行1000间、魔方公寓900间、美丽屋775套、世杰佳园400间、润邦润家150间,总计125725套(间)。

通过当时的一系列事件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三件事:

1、长租公寓的确在快速扩张

2、大部分公寓手中都会存有不少的空置房源

3、在有大量空置房源的情况下,长租公寓仍然有保持现金流不断的技巧

但无论是胡景晖还是自如,在当时都没有解释在高成本的情况下,为什么长租公寓还可以疯狂地扩大规模,以及各家公寓是如何快速拿出12万套空置房源的。

笔者简单的猜测一下(后续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感激),这一切都得益于伴随着长租公寓产生的金融产品——租金贷。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金融机构通过租金贷为长租公寓提供了相对充裕的现金流。整个操作流程大体是这样的:

互联网现形记其一:本应遮风避雨的长租公寓为何风雨飘摇?


从图里可以看出,在正常租房的情况下,长租公寓可以一次性收到3~12个月的房租(不计入服务费),而房东每次只能收到一个月。简单来说,每次租金贷成交之后,长租公寓手中都会多出2~11个月的租金。

那么问题来了!这部分租金是用来继续扩张房源、加大运营力度呢?还是集中存管在指定账户中,按期支付给房东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对了,OFO曾经说过,用户押金将统一存放在银行,进行第三方资金监管,押金和充值余额均可退。

假设公寓方仅挪用两个月房租,新增了两个房源。后续这两个房源重复上述步骤……数学好的可以算算这个坑能开多大。这就是通往北京良乡、上海提篮桥等知名景点的车票价格了。

好租好住、杭州鼎家、寓见公寓、昊园恒业等诸多长租公寓品牌是如何倒下的?或许可以从这个假设里寻求一点答案。

直到今天,由长租公寓所带来的各种讨论仍未停止,但其中的共同点是,遭受损失的从来都不是公寓方。租客要给金融机构还贷,金融机构要平息舆论压力承担坏账,房东要找到租客腾房。

不可否认的是,长租公寓们的确在不断扩张的同时将市场和用户们教育得更加成熟,甚至于倒下了大大小小的诸多公司。然后呢?代价由谁来承担?租客吗?金融机构吗?房东吗?

有朋友问,为什么北漂的人都变少了,房租依旧是年年涨?

答案很简单:长租公寓在经历了前期的疯狂扩张后,目前仍未收回成本。如果降低房租,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此外,部分长租公寓在发现了通过杠杆拿房的弊病后,正在依靠资本逐步回归正轨,但之前杠杆的坑还要填,所以不能降低房租。

由疯狂而起的,终会被疯狂带走。互联网这辆火车,还能往哪儿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