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物”與食物過敏,飲食正常平和均衡不要吃果子狸等奇異的東西

中國人的傳統飲食中有“發物”的概念,但實際上發物的種類很多:有魚、羊肉、鴿子、烏雞、甚至雞蛋。這裡面是民間通過對很多疾病或外傷後服用某種食物後出現局部紅腫、瘙癢、甚至潰破,加重病情,或者有時候莫名其妙地治癒疾病。其實這裡面主要是各種異體蛋白的反應。

“發物”與食物過敏,飲食正常平和均衡不要吃果子狸等奇異的東西

人體內大約六千多種血漿蛋白,負責人體的消化、凝血、內分泌等各種生理功能,但每種血漿蛋白的成分都很複雜,幾千個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和空間結構很難確定。已經有一個美國生理學家、一個計算機專家和一個電子遊戲專家聯手設計了一個遊戲,根據分子生物學的規則進行各種鹼基對的排列組合和空間位置的安放,未找到某一種蛋白的化學結構。 這是發動大家的力量和智慧來完成醫學的進步,很有意義。

本人就是看了這篇文章後將中國人傳統的“發物"聯繫起來,中醫學是經驗醫學,也是依靠大家的經驗,大量的臨床經驗來總結一種疾病,一個藥或一個現象, 唯一不同的西方在研究微觀,我們在研究宏觀,而且缺乏大量散在數據、信息的集合整理,因此應該有一個平臺或數據庫來集合我們的經驗。


傳統意義上的“發物"現在已經不是了,因為我們的食譜和疾病譜變了,以前中國人主要是五穀雜糧為主,雞蛋這樣的食物有時就會致敏,但現在國人的食譜中肉、蛋類已經普及了,現在能夠成為“發物”的多數是我們平時很少吃的動物蛋白。舉幾個近期的例子,一個青年女性骨折術後,吃了一隻鴿子,手術側的足背突然紅腫,而且是在術後七天左右,很難解釋,因為害怕感染還是使用了抗生素,配合清熱解毒的中藥,一週後才好轉;另例老年女性,膝關節是骨性關節炎,治療已經很滿意了,食用大量黃花魚後,膝關節突然紅腫疼痛,病程又拖延了幾周;一個福建的小夥子,進食一種無名海魚後,膝關節紅腫疼痛,伴發熱,我們診斷為反應性關節炎,唯一遺憾的是沒有沖洗膝關節,應該將關節內形成的抗原抗體複合物沖洗出來,全身大量輸液代謝,恐怕是以後治療此類疾病的方法。

“發物”與食物過敏,飲食正常平和均衡不要吃果子狸等奇異的東西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橫紋肌溶解病,大量進食小龍蝦後,急性的抗原抗體複合物會侵犯橫紋肌,引起肌肉疾病,肌溶解病和肌紅蛋白尿,應該是飲食“發物”引起疾病極端例子。

世界上異體蛋白成千上萬,無從識別,無法判斷,但從上論述和經驗可以看出,平時經常食用的食物一般不會成為"發物”的。現在的營養條件已經達標了,不要心血來潮的吃奇異的食物,術後進補也多數沒有必要,尤其是術後早期,各種疾病的發作期及早期,這階段人體內環境會有一些波動, “進補”不在此時,不要著急。

國人現在的心態要平和,不要什麼奇異的東西都要吃,像非典時的果子狸就是典型,正常、平和、均衡的飲食最好!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