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自古以來,春天就是美好的象徵,春天就是希望的代言,無論是多姿多彩 的百花,還是碧綠如茵的綠草,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是希望的象徵,是美好的象徵 ,所以自古以來,古人對春天的感嘆不勝枚舉,描寫春天的詩句數不勝數。

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都是我們隨口就能吟出的千古絕唱,春天是生命的開始,萬物復甦的季節,春天的美麗是不容置疑的,可是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會如期而至,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歷史上的春天,有著太多不太美好的事件。

翻開人類歷史長河的畫卷,我們真的不是一帆風順的,人類走到今天,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磨難,比如黑死病、比如瘟疫、還有地震、海嘯等等,大自然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總是那麼的美好,也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春天本應該有的美好,隨便翻開歷史書籍,古今中外,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並不是那麼美好的事件,發生在都發生在本該充滿希望的春天。

《漢書》記載:漢高祖三年,(四月)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砂石,晝晦"。《帝王部· 赦宥》:貞觀元年春, 河北大旱, 夏, 山東諸州大旱; 二年春夏, 關內諸州大旱; 年, 關內諸州又旱, “自春及夏, 亢陽為虐…… 膏雨愆應, 田疇廢業”。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除了古書上明確記載的大風旱,歷史上的春天還存在很多的蟲害,而作為農耕文明主導的國家,蟲害無疑是天敵,據記載唐朝開元三年,發生過一起特大蝗災事件,使得整個現在山東地區幾乎顆粒無收,導致面積饑荒,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開元四年的春天,蝗蟲再次席捲而來,甚至比之前更加嚴重。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而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靖康之恥就發生在一個春天,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而在國外在春天同樣有太多的不美好事件,比如1771 年莫斯科春季的流行性的大瘟疫導致整座城市陷入癱瘓;1906一個春天的早晨,舊金山 7.7到 7.9級的地震 導致500多個城區, 3000人喪生,類似的不美好事件太多,所以說雖然春天象徵著美好和希望,但不是每一個春天都會孕育著美好。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可是為什麼人們又如此的讚美和嚮往春天? 因為天地不仁,人間有情,人是有感情的。古人讚美和嚮往的春天從來不是表面的景象,而是春色背後的那份靈動活潑的生命活力和讓人溫暖的人間溫情,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春不僅僅是我們眼裡的春天景色,更多的是人們內心的美好和充滿希望的能量。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春天之所以美好,因為人有真情。

甲骨文的情和春,都有小草破土而出之象;《說文解字》所說的“春,推也”指的是某種力量的推動,使太陽撫照下的草木破土而生。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情 與春

所以春的本義使萬物生的能量,而春的顏色是青,所以如同春的本意為美好一樣,青字本身也是美好的寓意,水美為“清”,日美者為“晴”,所以情字從心和青,心之美者為“情”。從字的演繹本身來講,

情的本意原本就是心裡的美好,因為人有情,所以能感受到春的美好,而就天地自然而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本是大自然正常現象,無所謂好與壞。

古人言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本身本是無情的,天地自然本身是沒有感情的,所以《道德經》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荀子天論》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大自然的運行有其自身規律,而其規律本身並不會因為堯的聖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變。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很簡單的例子,比如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你看到一個身體單薄的小孩躲在牆角里瑟瑟發抖,大自然並不會因為小孩的弱小和單薄會給予他特別的照顧,但是隻要是一個正常人,出於本能的會給予一定的幫助,這就人類獨有的情,人們之所以能夠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皆因人有情。

佛陀說我們是這個世界的有情眾生,因為人有情,所以我們能感知世間的冷暖與溫度,春夏秋冬這些大自然的正常現象,因為人獨有的感情從而有了特別的意義和寓意,從而有了春天的美好,秋天的肅殺,夏天的熱情和冬天的冷漠。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人生在世,誰也躲不了一個“情”字,比如我們有舔犢情深的父母之情,我們有恩愛纏綿的夫妻之情,我們有親如手足的兄弟之情,我們有推心置腹的友誼之情,我們更有深沉厚重的家國感情,一個的溫暖的微笑,一個親切的問候,一個真誠的擁抱和安撫......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與關愛讓即便身處殘酷嚴冬的我們隨時都能感受到春風般的溫暖,所以真正的春天從來不是我們眼中看到的景象,而是根植於我們每個人內心的那份帶給別人溫暖的真情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多情的民族,中華文化是一個重情的文化,我們有著獨有的親情,鄉情,乃至家國情懷,代代相傳的祠堂、家譜都是中華文化重情的明證,每年春節的大遷徙,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就是中華民族重情的生動寫照。

中國人的多情也讓中國成為了詩歌的國度,古人的詩詞書畫無一不是情與景結合的產物,春風、春雨、花草、樹木,每一樣都有情融在其中。所有古人讚美春天,皆是借物抒情,所以人們讚美春,更多的是借景抒情。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春天是心裡的那份美好的的生命活力,心存希望,生命無處不春天

古人讚美春天的詩詞數不勝數,但我們也會發現,並不是每一首詩都充滿了春天的希望和喜樂,同樣的春天,懷揣著不同的心境就有著不同的感受。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比如我們能從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裡面感受到詩人的喜悅和對春雨的讚賞。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同樣我們也能從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裡品出春日長安內的悽慘和破敗,從悲傷國事到家事詩人春日裡內心的愁苦與哀怨。

比如漢樂府古辭《長歌行》“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隔著屏幕,我們能感受和體會到陽春時節,萬物復甦的生機與活力。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再比如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春色、江水、月亮,花林、江潮浩瀚月明月圓, 與大海相連,就如同一幅秀麗的山水畫卷, 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為一天,春江月夜的景色如此迷人,,良辰美景如此美好的春色,但是我們卻在字裡行間似乎看到了詩人的鬱鬱寡歡和心靈的焦灼。

由此可知,真正的春天從來不是我們眼中的春色春景,而是我們內心的希望和靈動活潑的生命力

並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傳統文化裡的春是人們內心的美好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如同大自然有陽光明媚,也有狂風暴雨,人生路上,我們有春風得意,也一定會有坎坷不平,因為並不是每個春天都如期而至,也不是每一個春天都孕育著美好,但只要心存希望,心存美好,則人生無處不春天,因為點亮我們內心的從來不是外面的景色,而是我們內心美好的真情,內心的希望和靈動活潑的生命力 ,那才是真正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