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传弟子,为何平生斗不过邓艾?廖化临终前道出真相

自古以来,君王与谋臣都相互制衡。诸葛亮已经智乎近妖,尚且不能一统三国,卧龙死后,将身上千斤重担悉数交给虎将姜维,以期待自己的志向有人继承。诸葛亮向来知人善任,在临终的时候还为蜀汉的发展殚精竭虑,为刘禅定下后续领导人东莞,董允和费祎,对于将才姜维更加看好,将毕生所学悉数传与他。

诸葛亮真传弟子,为何平生斗不过邓艾?廖化临终前道出真相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军中不幸离世,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曾放弃复兴又室,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诸葛亮,也的确,诸葛亮为蜀汉的发展花光了心血。

可惜曾自诩少年天才的姜维此后的路却因此而异常波折,近20年甘做平庸之人。姜维与诸葛亮,曾是对手却惺惺相惜。在诸葛亮自豪于终于能够大展宏图,意气风发的带领士兵开始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姜维也如愿在战场厮杀。诸葛亮却发现对手将军别看年纪小却异常厉害,自己军中的常胜将军都败在他的手上,许是知人善任,诸葛亮亲自出马将姜维收服,由此成就了一段忘年交。

诸葛亮真传弟子,为何平生斗不过邓艾?廖化临终前道出真相


姜维本以为自己的仕途一片大好,可惜,姜维在数十年北伐与大将军费祎的休养生息之策意愿相反,纵使将军有千般智慧,也逃不掉君王的政治理想。费祎是当年诸葛亮托孤之人,而诸葛亮或许并不清楚,自己北伐的愿望也是在所托之人的手上渐行渐远的。费祎的政治理想和诸葛亮不同,他建议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因为战争劳民劳力,让老百姓没法过安定的生活。

费祎的这种想法也许在平稳的时代里能够带领一个国家走向富强,可惜在三国时代,还是没能逃掉曹魏降将的刺杀,悲情离开了这个世界。

诸葛亮真传弟子,为何平生斗不过邓艾?廖化临终前道出真相


而这一年姜维已经有52岁,他白发频生,感慨于没能将诸葛亮的理想继承下去。而此刻,姜维发现自己还有这样的机会,少年的时候跟随诸葛亮学习的那些兵法和战术还有机会散发出应有的光芒。30年间姜维韬光养晦,以他少年时候的聪明才智,必然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公元254年姜维已经是朝中如日中天的大臣,他带领蜀汉的精兵强将与吴太傅里应外合,眼看着三国统一已经在计划之中,却又遇到曹魏名将陈泰和邓艾。姜维与陈泰的相遇并不能展现真正的实力,因为当时出兵南安城,朝中无人,急派姜维出马,所带粮食不多,只好以退为进,继续休养生息。

诸葛亮真传弟子,为何平生斗不过邓艾?廖化临终前道出真相


姜维可以说是尽得诸葛亮真传,公元255年司马师病逝,姜维深谙取敌制胜的诀窍,在将河关、临洮、狄道三个县收复之后,再次选择进军,这一战就让曹魏的兵马损失很大。可惜,自古以来有一句话便是:既生瑜何生亮。已经53岁的姜维遇到了另一位强大的对手-邓艾。邓艾迫于曹魏战局,选择兵分三路分散兵力,巧妙避开姜维布置的精兵强将,使得姜维处于被动状态。当再次交手的时候,姜维又因为胡济失守,而再次出兵的时候姜维又大败,从此战局扭转,再也没有当年出兵北伐的气势了。

姜维一系列措施在蜀国没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又惹怒了司马昭,从此出兵伐蜀成为了主要任务。姜维此刻早就已经年老,朝中除了廖化几乎没有担当重任的人,再加上遇到劲敌邓艾,即便姜维有野心,最后也也和诸葛亮一样在军中离世,而一生也没能将毕生的信念变成现实。

诸葛亮真传弟子,为何平生斗不过邓艾?廖化临终前道出真相


最后廖化总结出姜维失败的原因: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姜维主要是智谋不比敌人高多少,而兵力又不多于对方,又一直征战劳民伤财,怎么可能不失败呢,廖化的话说的不错,但事情的原因又岂是一句话能够说的清楚的?最终廖化病逝于洛阳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